楊文龍 黃倩怡 朱志偉
摘要:目的:對毫火針治療進行眩暈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方法: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頸性眩暈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將患者平均分成各50例的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研究組接受毫火針治療,常規(guī)組接受西醫(yī)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70.00%,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結果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毫火針治療法治療頸性眩暈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毫火針;治療;頸性眩暈;臨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133-01
頸性眩暈是頸椎病導致的臨床癥狀之一,常會伴有頸部活動受限、頸項疼痛、上肢麻木甚至出現(xiàn)瀕死感為主癥的疾病,使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當前臨床上治療進行眩暈,有針灸、針刀、中藥等各種方法,但這些治療方式的效果不同且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針對毫火針對頸性眩暈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將實驗結果如下報告。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頸性眩暈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將患者平均分成各50例的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男女患者各占50例,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范圍(45.0±0.9)歲。中醫(yī)診斷標準:起病較急,病情漸漸加重或經常反復發(fā)作;伴有惡心嘔吐、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患者頭暈目眩,看視物出現(xiàn)旋轉,病情輕者閉眼眩暈消失,病情嚴重者如同坐車船甚至會撲倒。西醫(yī)診斷標準:頸部影像學檢查提示頸椎退行性改變;頸部活動后癥狀加重或是旋頸試驗陽性;將心源性、腫瘤、顱腦等其他因素引發(fā)的眩暈排除。納入標準:頸椎正側位、開口位X線片有寰、樞椎的前后滑動、或側向擺動、或左右旋轉或仰傾擺動相對位置的變化;枕下三角的肌肉肌腱起止點存在壓痛;可以配合臨床療效檢查和觀察,能堅持治療并配合完成隨訪的患者。
1.2方法 常規(guī)組接受西醫(yī)治療,患者口服西比靈膠囊,10mg/d,晚飯后頓服,總共服用兩周。實驗組接受毫火針治療,將0.35mm×20mm等毫火針針身燒紅燒透,選取結筋病灶點,沿手陽、手少陽、手太陽、足陽明、足少陽、足太陽經筋循行路線,及頭頸,肩背部,尤其是經過枕下三角部位的枕下肌群,將結筋病灶點尋找出來并作為針刺的主穴點,每次取3~5個結筋病灶點,以松筋結節(jié),解除橫絡,每次取2~5個結筋病灶點。經脈治療點的配穴第一組和第二組穴位分別選用百會、肝俞;足三里和腎俞,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止眩安神、滋養(yǎng)氣血、益氣升陽、補肝益腎。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療效標準:治愈:患者的眩暈癥狀消失,經顱多普勒超聲顯示血流正常,患者可以正常工作與生活;有效:患者的眩暈癥狀明顯減輕,經顱多普勒超聲顯示血流有所改善,眩暈癥狀在正常生活中偶有發(fā)作;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改善,沒有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文章數(shù)據(jù)用SPSS22.0軟件處理,以x?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的治療作用效率90.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70.00%,兩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頸性眩暈是由于頸部各種病變引發(fā)的眩暈癥候,《內經》認為運氣變化、臟腑內傷、經脈之氣運行失常、感受外邪是頸性眩暈的原因?,F(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該病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受機械壓迫、交感神經受刺激、血漿內皮素增高、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降低供血不足有關。屬于火針的毫火針能夠通經活絡、溫經散寒,由于結合了溫灸和針刺的雙重優(yōu)勢因而能夠使經脈的疏通作用加強,同時毫火針還可將粘連的組織松解,使局部組織的循環(huán)得到有效改善。現(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毫火針是借助灼熱的針體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灼傷和炭化,能夠使患者機體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刺激吞噬細胞集聚從而使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提高,另外借助溫熱作用可加快局部血液的循環(huán),增強炎性組織的吸收從而有效促進病灶組織的功能恢復。毫火針療法并非火針療法,該療法因其較小的針眼不會對美觀造成影響,尤其是在夏天人們會裸露頸部肌膚,毫火針治療進行眩暈的同時還能夠保證患者頸肩部的美觀。相較于火針毫火針更加舒適,刺入后患者會產生微痛溫暖的感覺,擁有高效、安全、美觀、簡潔的優(yōu)點。本次治療中選用的百會穴為督脈的要穴,針刺該穴能夠使腦部血液供應得到有效改善并對腦進行保護。相較于普通針刺毫火針擁有更強的補益氣血和疏通經脈的能力,因此針刺百會穴能夠產生更強的升清降濁、升舉陽氣的功效。肝俞穴能夠對肝臟功能的盛衰進行調節(jié),針刺該穴可對肝氣進行滋補,起到后天以補先天的作用。毫火針針刺足三里穴能夠使腧穴的整體作用體現(xiàn)出來,增強人體防衛(wèi)免疫功能的作用。腎俞穴能夠對腎臟功能的盛衰進行調節(jié)。本次實驗中的西醫(yī)治療使用的西比靈膠囊為第Ⅳ類選擇性鈣超載拮抗劑,能夠對神經元代謝和腦微循環(huán)進行改善,對癥治療頸內動脈系統(tǒng)和椎—基底動脈,但是在改善患者頸椎病癥狀和體征方面的效果沒有毫火針治療法顯著,近期治療效果尚可但遠期療效并不理想。
綜上所述,對進頸性眩暈患者使用毫火針治療,副作用小、復發(fā)率低且起效迅速,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適合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何敏昌.毫火針聯(lián)合加味益氣聰明湯治療氣血虧虛型頸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0,36(06):98-99.
[2]傅敏.毫火針治療頸性眩暈臨床療效觀察[D].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19.
大理州中醫(yī)醫(yī)院?云南大理?6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