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要】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高,教學涉及到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學習的難度也會進一步增大。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對知識產生難以接受和理解的問題,如果學生無法掌握學習的竅門,更加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由于學困生客觀上存在著學習困難的問題,更需要教師在教學組織開展的過程中針對學困生的實際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達到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的目標。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教學氛圍,合理運用教學引導方式,針對性地制定問題解決方案,以達到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學困生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開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小學生對事物進行辯證、客觀的看待和認識,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和水平,讓理論基礎知識和他們的實際生活產生完美的融合。實際上,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內容本身比較豐富,有一些學習能力本身比較弱的學生,如果無法及時消化知識,就會導致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也不理想,難以建立學習的動力,長此以往會導致厭學心理和情緒的出現(xiàn)。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對其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1]。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一)為學生后續(xù)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
這一點強調的是,數學知識在內容層次上的難度呈現(xiàn)逐步加大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若基礎的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都存在實際的困難和問題,則后續(xù)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困難會進一步加大。基于此,教師應當重點面向學困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針對其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和教育,及時掃清學生當前的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2]。
(二)樹立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信心
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思維能力,部分學生由于在小學階段的相關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和困難,導致其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現(xiàn)實問題和阻礙,教師應當針對這部分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輔助指導,并且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避免學生由于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而對于數學學習失去信心,這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會進一步下降,最終會造成學生偏科等多方面問題的產生。
二、數學學困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科學路徑分析
(一)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任何課程和技術的教學,都要求學生能夠具有相應的學習興趣,這就是他們學習最良好的動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本身要對數學課程產生深厚的興趣,就能夠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快速成長,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要對學困生進行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首先就需要幫助學困生建立相應的數學學習興趣,要真正了解學困生的實際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構建相對完善的教學系統(tǒng),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3]。
比如,在教學“克、千克、噸的認識”知識內容時,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相關概念的認識比較缺乏,在之前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這種重量單位,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可以先在課前準備一箱羽毛和兩個蘋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問題,讓學生猜測是一箱羽毛重,還是兩個蘋果重,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這樣的設計內容有效地激發(fā)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困生進入到這種情境中,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存在比較普遍,使學困生建立數學的興趣,轉變對于數學知識的看法,也能夠幫助學困生更好地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教學工作的順利組織以及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前文所說的不良學習習慣大多在學困生的身上都存在。在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下,學困生無法從學習困難的角色中轉變出來,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困生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并且提煉出新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并嘗試讓學生通過預習和自學尋找答案,然后在課堂中帶著問題聽講,這樣就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其次,教師在課下也要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對依然有問題的內容,及時向同學和教師請教。最后,要求學生在沒有教師和家長監(jiān)督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作業(yè),提高知識遷移與運用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y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布置課堂作業(yè)主要的作用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去解決的內容,反映出教學的漏洞。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能夠認真細致對問題進行全面的看待以及分析,了解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并采取科學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從錯誤的知識認知中走出來,探討問題解決的正確方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對于有些不認真做作業(yè)的學困生,教師要對其提出建議,和學困生進行溝通以及交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學困生出現(xiàn)明顯的進步,則需要為學困生提供鼓勵,使學困生了解自己的付出為自己帶來的收獲,讓學困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促進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得以優(yōu)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后續(xù)很多課程開展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正確看待學困生的問題,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困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永梅.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20(18):55.
[2]劉慶海.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8):38.
[3]孟蕊.芻議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20(26):25-2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