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升
謝國楨先生是少有的關注農業(yè)史文獻的明清史大家,這在其《江浙訪書記》(上海書店出版社二00四年版)中多有體現(xiàn)。謝國楨在南京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金薯傳習錄》,為學界一大發(fā)現(xiàn),打破了當時福建省圖書館對該書的“壟斷”。第十四頁“《金薯傳習錄》二卷”記曰:“清嘉慶間刻本,下卷間有鈔配。原題‘晉安陳世元捷足氏匯刊記述明福建巡撫金學曾從海外傳來農業(yè)作物甘薯的新品種。下卷為記載清嘉定知府林瑞泉因江南荒旱,把甘薯種植的方法,傳播到江南。末附‘捕蝗說,是據(jù)陳氏的原書而鈔配的。”
南京圖書館藏《金薯傳習錄》首頁題“晉安陳世元捷先氏匯刊”而非“捷足氏”。番薯傳入人應為陳振龍,金學曾主要功績在于推廣;謝國楨之意似乎在番薯傳入中國之前國內已有番薯品種,其實番薯是純粹的美洲作物,并沒有“本土原產說”。下卷是諸家詩詞歌賦,未見敘述林瑞泉事跡的文字,林瑞泉僅是下卷序者之一,存《金薯歌》一首;“因江南荒旱,把甘薯種植的方法,傳播到江南”倒似徐光啟事跡(見徐氏《甘薯疏》)?!督鹗韨髁曚洝芬膊灰欢ㄊ羌螒c刻本,該書自題“金薯傳習錄二卷 陳世元輯 清乾隆三十三年陳云等刻本(卷一配抄本)”,據(jù)筆者研究該版本刻于乾隆四十一年之后,但無法判斷是否為嘉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