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顯
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我家鄉(xiāng)有著吃蛋的習(xí)俗。當(dāng)?shù)赜芯渌渍Z:“吃了立夏子(蛋),木槌打不死。”意思是,立夏吃蛋,積蓄了能量,禁得起酷暑的襲擊。每到這個時節(jié),我都會想起兒時吃立夏蛋的情景。
記得有一年立夏這天,媽媽比往日起得早,先煮好腌蛋,再煎荷包蛋。煎荷包蛋是媽媽的拿手戲。只見她動作麻利,拿起蛋輕輕一磕,蛋清蛋黃流到碗里,待鍋中的油燒熱了,端起碗向鍋里斜斜一倒,蛋清在油中迅速展開,逐漸包住蛋黃,結(jié)面后,翻過來再煎片刻,一個又大又圓的荷包蛋便展現(xiàn)在眼前。煎完第一個,鏟出來,第二個又下鍋了……荷包蛋全部煎完后,媽媽將它們一起匯入鍋內(nèi),放入韭菜等調(diào)料,加水燜到蛋黃變硬。我圍著灶臺,聞著那金黃油亮的荷包蛋散發(fā)的誘人香味,恨不得去咬一口。
開飯了,媽媽將一大盤荷包蛋端上桌來。我們一家五口圍坐在餐桌旁,盡情地享受媽媽準備的大餐。我狼吞虎咽地吃了第一個荷包蛋,緊接著又去吃第二個,吃完三個,感到解了葷荒,不想再吃了。姐姐吃了兩個,妹妹吃了一個,也覺得吃夠了。爸爸媽媽每人吃了兩個,這時盤子里還剩一個,媽媽將盤子推給爸爸說:“你天天干體力活,平時沒什么葷腥吃,你吃了吧?!卑职肿尳o媽媽說:“你別總是虧待自己?!笨粗麄兺苼碜屓ィ艺酒饋?,拉過盤子,二話不說,把剩下的一個荷包蛋分成兩半,一半夾給爸爸,一半夾給媽媽。我這一舉動引得爸爸媽媽相視而笑,姐姐妹妹也拍手笑了,我自己更是得意地笑了。
更有趣的是帶著媽媽煮熟的腌蛋去學(xué)校吃。同學(xué)們有的帶來腌雞蛋,有的帶來腌鴨蛋,有的帶來腌鵝蛋。有稻草灰拌食鹽腌的蛋,也有用黃泥拌食鹽腌的蛋。各人拿出自家的腌蛋來展示,比誰的腌蛋大,比誰的腌蛋香,比誰的腌蛋可口。最后,大家把腌蛋放在一起,交換品嘗,我夸你的媽媽是腌蛋高手,你贊他的媽媽是腌蛋行家,他稱我的媽媽是腌蛋師傅。大家互相夸贊著,嬉戲著,打鬧著,高高興興迎接夏天的來臨。
可是,有一年,家鄉(xiāng)遭禽瘟,雞鴨鵝幾乎絕跡,在方圓20多里都買不到蛋。我問媽媽:“今年立夏有蛋吃嗎?”媽媽遲疑了一下,繼而肯定地答道:“有,有。”說完她心中有了主意。立夏前三日,天剛蒙蒙亮,媽媽就出門,跑到30多里外的集鎮(zhèn)上買蛋,幸好先到一步,才搶購到3個鴨蛋。全家五口人,怎么夠吃呢?只見媽媽把3個鴨蛋劃散在一個大碗里,分數(shù)次下鍋,每次加一點剁碎的瘦肉,煎成20多個蛋包肉餃子。媽媽自創(chuàng)的這道新穎的美食大受歡迎,全家人過上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立夏節(jié)。
而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式各樣的美食佳肴隨時都能吃到,但我仍然懷念兒時立夏吃蛋的情景。那樂趣,那親情,是我永遠無法忘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