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玲 張祖花
摘 要:經典誦讀教學一直是新教育背景下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新時期的學生來說,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價值觀滲透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從小讓他們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才能形成更加高尚的精神品質。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經典誦讀教學,在此過程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新教育;經典誦讀教學;德育滲透
經典誦讀教學涉及了比較多的內容,比如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文人風骨、華夏品質等等,這些都是展開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更多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主動接受德育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以此養(yǎng)成更好的品德和道德素養(yǎng)。
一、經典誦讀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義
首先,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國學經典,了解到更多有關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這些內容中又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通過深化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可以激發(fā)他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并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讓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其次,經典誦讀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學習活動,其過程更是對學生實施有效德育教育的途徑。為了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經典內涵,展現(xiàn)出最好的誦讀效果,學生就需要不斷地拓展,運用各種方法去把握經典中涉及到的資料和材料,學生的知識儲備由此增加,學習積累更加豐富,這就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夯實了基礎。再者,教師也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資源健全學生的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操,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思想,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助力,從而達成素質教育倡導的培養(yǎng)目標,最大程度地提高基礎教育教學活動質量。
二、新教育下經典誦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
(一)激發(fā)動機,調動學生誦讀經典的積極性
動機是學生展開有效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它是推動學生更好學習的主觀因素,所以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展開誦讀,就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首先,教師應該從外部環(huán)境著手,積極打造一種具有濃厚國學氣氛的書香校園、書香班級,讓學生能夠沉浸在一種良好的誦讀氛圍中,以此就能讓他們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主動誦讀經典。在環(huán)境的布置上,教師就可以掛滿各種文人的畫像,可以貼滿各種經典的文學句段,甚至可以開展各種國學經典黑板報,手抄報,讓學生能夠積極搜尋國學經典,讓他們能夠不自覺地誦讀起來。
其次,教師可以從內在因素出發(fā),要調動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欲望。對此教師就可以舉辦各種競賽類游戲,讓學生主動誦讀,并且主動研究如何誦讀得更好,強化他們的意識。并且教師還應該和家長展開合作交流,讓家長積極鼓勵孩子誦讀經典,讓學生能夠在父母的教育和鼓勵中,主動誦讀,以此全方位地激發(fā)他們的誦讀動機,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誦讀經典,甚至會通過這些文字領悟到背后蘊藏著的精神內涵,以此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
誦讀經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的言行舉止能夠得以約束,在實際生活中將自身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行為進行完整地呈現(xiàn)。因此教師就應該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要將經典誦讀與日常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由此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作用,并且能夠將生活中的行為和言行與誦讀內容進行有效地整合,逐漸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重塑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成為一個當代的新青年。
例如,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我們應該緬懷先烈,讓學生能夠對這些英雄持有敬畏之心。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尋找那些壯闊的詩句,讓學生展開誦讀,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曉屈原的悲壯事跡,還要讓學生明白屈原背后還有更多為了國家大義,不惜犧牲自己的愛國詩人、愛國將士,他們都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之士。對此教師機就可以舉辦一個詩朗誦比賽,讓學生在課下自行搜尋一些經典的古詩詞,比如屈原的詩、辛棄疾的詩等等,讓學生帶有感情地誦讀這些經典,以此接受思想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讓學生明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開展經典活動,陶冶學生性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燦若星河,這些經典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對學生來說,更是提高自身品行修養(yǎng)、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和家國情懷的孕育之地。由此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能夠自覺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能夠陶冶性情,自覺傳承中華文化和人文精神,實現(xiàn)道德品質的良好塑造。
其一,教師應該讓學生誦讀各種經典,弘揚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晨讀,在每天晚上思考自己誦讀的內容,領會這些經典的含義。并且為了給學生制造更多的誦讀機會,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誦讀活動,甚至可以開展國學經典一日游的活動,讓學生穿上傳統(tǒng)的服飾,拿著書籍,行古人的見面禮,由此就能讓學生有更加深刻地領悟和體會,這樣就能夠讓他們和古人產生共鳴,加深對中華經典文化的體味。
其二,教師應該讓學生學習各種經典內容,在誦讀的基礎上還要主動理解這些經典,這樣就能夠豐富他們的知識,在言語間能夠將這些經典脫口而出,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其三,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對經典的傳承,要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基礎上,加深對經典文化的理解,讓他們能夠自覺傳承并弘揚,實現(xiàn)國學經典的創(chuàng)新。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重視國學經典的誦讀,要讓學生接受良好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這樣就能夠重塑他們的言行,提高他們的思想價值觀,讓他們能夠自覺地傳承經典文化和人文精神,以此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大紅.小學誦讀國學經典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策略探索[J].智力,2020(15):141-142.
[2]曾麗娟.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與德育教育的整合思考[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 《新教育下經典誦讀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 》(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6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