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剛
(羅平縣植保站,云南羅平 655800)
姜青枯病,是對生姜產(chǎn)量影響最為嚴重的一種土傳性病害。一旦發(fā)生,一般損失率20%~30%,嚴重時損失可達70%以上,甚至絕收。
近幾年,隨著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姜青枯病為害也越來越突出,成為羅平小黃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試驗表明,羅平小黃姜種植在地勢較高、土質疏松的地塊,青枯病幾乎不會發(fā)生。一般情況下,羅平小黃姜種植地塊要選擇土壤疏松的坡地。
試驗表明,羅平小黃姜分墑種植,青枯病發(fā)病率很低。一般情況下,羅平小黃姜種植要采用分墑種植的方式,墑寬5~6 m,墑溝10~15 cm。
在種植前進行曬種,結合曬種,將困姜、瘦弱姜、變色姜、發(fā)軟姜剔除;之后,在姜種中選芽嫩、芽尖色澤鮮亮、芽頂部鈍圓的姜塊為種(瓣分種子少分種)。
以底肥為主,追施肥為輔。試驗表明,底肥施500~1500 kg腐熟的有機肥,小黃姜長勢良好,病株也很少。一般情況下即使原株稍弱,也不能追施太多的氮肥,適當混一點鉀肥和鋅肥。以尿素為例,畝追肥在15~20 kg。
羅平小黃姜分蘗強,過密,光照不足,斑葉病易發(fā)。一般條件下,每畝6000塘為宜。
姜瘟病發(fā)生及時鏟除病株,可用50%敵磺·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10%菌立克水劑500倍液,或45%施納寧懸浮劑400~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5000倍液,淋灑防治,做到齊苗灌穴,每隔7~10 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3次。
應實行3年以上輪作。輪作選用前茬為玉米、小麥的地塊;切忌選前茬是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地塊。輪作有困難的,在姜收獲后,地深耕40 cm以上深耕時,每畝施100 kg石灰,進行土壤消毒。
目前的姜品種對青枯病幾乎沒有抗性,殺菌劑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羅平小黃姜青枯病綜合防治要以預防為主,突破無病種姜的培育瓶頸,采取生物和農(nóng)藝并重的措施進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
裝箱待銷的羅平小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