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翔
摘要:學校加強德育工作的建設是重中之重,我們應大力促進德育工作的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與實效化。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是學生的成長之本,甚至是學生今后的立身之本。許多懂教育的人就說過,小學教育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自助成長??梢哉f,良好的行為習慣能為學生快樂學習、幸福成長、個性發(fā)展奠定基礎,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立德樹人。
關鍵詞:德育工作? 立德樹人? 行為習慣? 溫度? 深度? 力度? 高度
現(xiàn)在的教師難做,班主任尤其難當。因為我們身處社會轉型時期,我們的教育對象、內容和要求也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許多情況下,我們做班主任總感覺到:老辦法不管用(以前,老師隨便做個警示動作,教室里會立刻安靜下來;現(xiàn)在哪怕是拍桌子、捶凳子都沒效果),新辦法不會用(現(xiàn)在的孩子見多識廣、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而我們教師許多時候卻跟不上節(jié)奏),硬辦法不敢用(以前對于調皮的學生,家長是呼吁、要求老師要嚴格管教,現(xiàn)在哪怕是批評教育、罰抄作業(yè)、罰站等,都有可能遭遇麻煩),軟辦法不頂用(對有些調皮生,即使你苦口婆心,講得口干舌燥,也無濟于事)。所有這些讓我們許多老師不禁感嘆:教育難為,現(xiàn)在的學生教不了,教不好。
到底怎樣才能做好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大家都在思考,可謂見仁見智。
我認為作為一個新時期的教師,我們的教育方法、手段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節(jié)奏。我想新時期的班主任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努力做到四個“度”。
一、工作要有溫度
體溫能溫暖孩子的身,言語和激情能溫暖孩子的心。班主任對學生要有父母般的情懷,做學生心靈上最親近的人,要把濃濃的愛融入平時工作的一點一滴中去,溫暖每一個孩子。我校有一位老師,全鎮(zhèn)小學老師只要談起她無不佩服,不僅是因為她的教學成績特別顯著,更重要的是,她所教過的學生,都視她如母親。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小孩子見到她,都要跑過來在她懷里偎依一會兒,撒個嬌;大孩子見到她,要跑過來問長問短;家長見到她也都是親如姐妹。再調皮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都能轉變,她所教過的學生,不管是走向社會的,還是在繼續(xù)求學的,回來后,都要來學??赐K偨Y的經驗是,對不遵守紀律、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與他們促膝談心,跟蹤家訪,從不硬邦邦地訓斥,不隨意處罰;對家庭困難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給予幫助與指導,用陽光雨露、和風細雨溫暖、滋潤他們。
每一位有名氣的老師,都是從關愛學生開始的。京劇藝術家徐蘭沅的掌故有很多,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打碎了醬油瓶,蹲在胡同里哭。戴瓜皮帽穿黑長衫的徐蘭沅老人正好從旁經過,了解情況后便把男孩領回了家。老人洗出一個瓶子,又塞了一毛錢,讓男孩重打了一瓶醬油回家。對一個街坊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溫情,作為一名老師,可想而知,他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的。無論是老前輩徐蘭沅,還是我們身邊優(yōu)秀老師的故事,都散發(fā)著時代的溫度。教師貼心為學生服務,于微末中尋真諦、在樸素處見真情: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之真、心靈之善、人性之美,從而撥動孩子的心弦,感染每個人的心靈。
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溫度”。用真心去關愛學生,用真愛去溫暖學生,用真誠去感動學生。只有這樣做,才能接通“地氣”,收獲成功。
二、工作要有深度
班主任要以研究的態(tài)度和方法開展工作。抓好班級工作,關鍵是要管好班上“特殊學生”?!疤厥鈱W生”一般是問題學生,我們日常工作中要用心觀察,查找發(fā)現(xiàn)這些特殊學生。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一般表現(xiàn)憂郁,沉默寡言,神色抑郁;性格叛逆的孩子,極其強硬,愛打鬧;缺乏集體榮譽感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個性孤僻的孩子,獨來獨往,不與人交際。碰到這樣的孩子,我們不可隨意責罵、處罰,我們要平等對待他們,和他們促膝談心,拉近心理距離,深入他們的心靈,獲取他們的信任。有時還要從他們的親人那里入手,了解他的真實處境和內心世界,解開他們成長路上的心結。我們要像醫(yī)生對病人一樣,對他們“望聞問切”,準確診斷后,再“對癥開方,對方抓藥”,最終做到“藥到病除”。
面對一些情況,教師和家長有時會不問青紅皂白地嚴格管制,常令矛盾激化。應針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策略,或迂回,或單刀直入,或剛性,或柔性如水,或找準契機,或多管齊下,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和呵護。抓住這些關鍵點后,我們就會避免木桶效應,不會因某一塊短板而影響到和諧班級的建設。很多問題,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要少說教多疏導,少懲罰多寬容;要掌握孩子的家庭情況和生活環(huán)境,了解孩子的異常心理;要與家庭達成共識,考慮孩子的感受;要著眼于孩子的未來,挖掘孩子的閃光點;要保護其隱私,尊重他們的自我空間。
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深度”。我們的工作如果深入到學生心靈,就能成為他們良好素質的因子,讓他們受益終身,念念不忘。
三、工作要有力度
對于個別頑劣孩子,我們要深入了解他逆反心理的特點及其成因。根據(jù)具體情況,我們要調整對學生的認識和看法,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利用合適的渠道去處理,去疏導,力求達到教育的效果。
現(xiàn)在許多孩子,面臨諸多矛盾和沖突,加上他們的生理、心理發(fā)展情況,學習和生活有時會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如果老師和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地嚴厲訓斥,常令矛盾激化。比如,我班這學期新轉過來一個孩子,剛開學就經常遲到,不交作業(yè),甚至擾亂課堂秩序??迫卫蠋熀蛯W生常向我“告狀”,張某又打人了,張某又打碎玻璃了……真是令我煩惱。實在沒有辦法,一日,把他的爺爺請到學校,告訴他,這孩子我管不住了。他爺爺當時氣得就打了他幾掌。哪知晚上接到他爺爺電話,說張某沒有回家,弄得全校教師在學校周邊到處尋找。直到深夜,才在一位同學家找到他。經過這次波折后,我冷靜下來,反思自己方法太簡單、生硬,決心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事后我深入該生家庭,才得知張某6歲時,父母就離婚了,跟隨父親生活。但他父親白天忙于做工,無暇顧及孩子,晚上回來喝悶酒,有什么不順,就向孩子出氣。聽到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他父親就煩躁惱火,輕則罵、重則打。久而久之,孩子在“冰冷”教育中失去了親人的愛,性格孤僻,總是用打架和破壞財物來發(fā)泄心中的郁悶和孤獨,慢慢形成了這種極端的個性。
我們應該知道學生的逆反心理具有雙重性,作為教育者,要看到積極的一面,而不是簡單地指責與否定,要千方百計地消除不利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因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親密溝通。張某放學后經常晚回家或不回家,我采取一些辦法與其溝通。經過多次交流,他對我有了一定的信任。我告訴他,要學會理解別人,不論是家長的嘮叨還是老師的批評,都是從良好的愿望出發(fā)的,不是故意找碴,是為了他好。在這種家庭,你的爸爸、爺爺更是不易。后來,孩子真的沒有晚回家,上學也不再遲到。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教師應從挖掘閃光點入手,多鼓勵、多表揚,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讓他們在鼓勵與表揚中改正缺點,完善自我,走向成功。張某雖然有打架和破壞公物的惡習,但我發(fā)現(xiàn)他思維活躍,上課時如果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他的閃光點后,我爭取每節(jié)課都讓他發(fā)言,并不失時機地表揚他。課余時間,尋找機會與他交流,或面談,或電話交流,或利用日記、作業(yè)批改、試卷批閱留言等傳統(tǒng)方式鼓勵他,在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給予他一些提醒和幫助。久而久之,張某上課逐漸認真起來,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善意之后,張某逐漸消除了不良行為,性格也逐漸開朗了,對同學、老師也友好起來。我的心也暖暖的,有滿滿的成就感。
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對學生,班主任有時候要像保姆一樣,跟蹤服務,任勞任怨;有時候要像醫(yī)生一樣,查找病因,對癥下藥;有時候要像地質學家尋找寶藏一樣,用放大鏡一樣的眼睛去搜索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潛能。
四、工作要有高度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種文化氛圍的創(chuàng)建,對學生心靈的塑造非常重要。我們班主任要注重文化育人,做“班級文化”的培育者,扎實、認真做好班級的每一項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生活質量(身心愉悅,內心充實,具有成就感)和幸福指數(shù)。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制定班級奮斗目標。奮斗目標以班級的凝聚力為軸心,以學習為主線,組織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內外生活,促進班集體文化活動的深化。內容可包括班名、班級介紹、班級公約、班訓、班歌、老師寄語等,讓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樹立起“愛我班級、榮我班級”的意識,并為之奮斗。
2.制定班級勵志口號。設計一條積極向上、溫暖健康的勵志語作為班級口號,上課前、運動會上、課間操時……讓學生齊聲呼喊,可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感恩意識,催之上進。
3.自由設計課桌文化。課桌是學生自由發(fā)揮的小天地,讓他們自己做主,在課桌上張貼積極、健康的語錄或繪畫等。如我的理想、座右銘、我最信奉的勵志格言,我的優(yōu)點、缺點等。
4.建設教室墻壁文化。墻壁文化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由他們自己設計,自主創(chuàng)作,盡量張貼他們自己的作品,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潛能。
5.建立班級知心信箱。在班里設立知心信箱,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什么困難、煩惱,對班級管理、對學校、對老師有什么建議,都可以悄悄地寫成書信或便條投入信箱,班主任選擇合適的時間、場合,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
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高度”。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以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感染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激情,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總之,用最溫暖的陽光照亮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堅信“心與心的交流”是最真實也是最有力的教育。時刻呵護、關愛學生的心靈,為他們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那么他們就一定可以擺脫陰影,養(yǎng)成好習慣,走向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每一個老師和班主任的工作重任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