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群 朱紹雷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揮課堂主體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深入對題目的實踐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則在其中起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論證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小組合作;游戲
為了提高小組討論的真實性,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程教學情景滿足學生在實踐探討中的積極性。
一、妙用課堂探討,深入一題多解的思維訓練
教師在講授面積巧解類題目時,可以首先以一個經典的圖形組合面積求解例題作為小組課程探討的例子,通過各小組比拼的方式調動學生在模擬情景中進行探討的積極性。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出對課程的設計情境:小明和小剛同時學習面積計算課程,他們在做作業(yè)時遇到的困難題目如下,請同學們?yōu)樾∶骱托偺峁┙忸}思路吧!下圖中四邊形ABCD、CEFG均為正方形。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是5厘米,連接BD、DF、BF。求三角形BDF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面對該題,學生能夠通過常規(guī)的方法尋找最簡單的直觀思路,教師剛放出題目內容,就有一小組成員立刻站出來。5×5÷2=12.5(平方厘米)許多同學沒有反應過來,教師請該學生為同學們進行思路轉換的講解之后,教師要鼓勵其他組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該題,學生的學習探究精神再次得到調動,經過小組熱烈討論后另一組給出了第2種解法。結合小組討論,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適合學生深入思考的區(qū)域情景,學生在小組比賽過程中從不同解題思路出發(fā),提高對題目深入理解和拓寬思維的運用過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對學術解題思路及邏輯的嚴謹性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假設和推導解決實際數學問題。
二、發(fā)揮小組合作,滿足學生知識交流分享力
小組合作是小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數學科目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在課程交流中有效展開對所學知識交流和分享的環(huán)節(jié),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分享討論后,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進步,課堂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
如教師開展圓錐和圓柱底面積、側面積、體積單元的總結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教學模型,讓學生仔細觀察圓錐和圓柱的差別與相同點,同時在多媒體上列出思維導圖,讓學生在實際觀察兩個立體圖形的過程中聯想兩者的計算公式。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回答圓錐和圓柱底面積計算公式,又讓學生想象圓柱側面展開圖是矩形,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學生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圓柱與圓錐在體積計算中有一個1/3的差別,這樣能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聯想力,聯想兩個平面圖形的計算面積,從而加深對立體圖形側面積公式的記憶。最后教師結合體積計算的生活化運用題目,引導學生對該類型的題目進行合作探討。
一個近似為圓錐形的谷堆底面積為15.56平方厘米,高是底面半徑的三倍,求該谷堆的體積。學生在計算這一道生活化的數學例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對該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羅列,選擇合適的公式進行代入求解,學生首先運用圓面積求出谷堆的底面半徑,之后通過半徑與高的比值求出高,最終利用圓錐體積求解。在小組總結公式的過程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思維導圖的虛擬情景,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分享和總結,一方面提高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另一方面教師結合生活化立體能提高學生在情境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并運用基礎知識解決綜合性問題,增加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層次感,滿足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三、巧借游戲課堂,創(chuàng)設挑戰(zhàn)搶答情境
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會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借助小題狂做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比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緊張的氛圍中開發(fā)思維靈活性。教師還可以以積分獎勵的方式鼓勵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及時復習和鞏固,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的身份進入課堂學習,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思考的積極性。以多媒體進行課堂講授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互動距離,還能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對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