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萌
◆摘? 要:德育作為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需要每個教師都引起足夠重視,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質,彰顯中職學校的軟實力。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德育與日常授課活動相結合,既保證學生獲取更多語文基礎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將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提出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是對中職生德育的主要場所之一,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國愛家的精神,建立起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文明道德的行為。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技能的發(fā)展,更應該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樣學生才能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良好道德品質的塑造,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一、結合教材內容,融入德育教育
古詩詞是中職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古人的精神與智慧結晶,是對學生德育的良好素材,讓學生接受高尚情操與思想的熏陶。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從教材內容出發(fā),充分挖掘蘊含在古詩詞中的德育因素,既幫助學生積累豐富語文知識,也塑造良好思想品德,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1]。例如:在課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中,學生被古人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折服,培養(yǎng)了學生愛國憂民的精神。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將以燭之武為學習榜樣,堅決與惡勢力作斗爭,不愿同流合污,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站在歷史背景下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分析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對情感脈絡進行全面梳理,在解讀人物高尚情操的過程中,也將學生對崇高思想的認知激發(fā)出來。學生畢業(yè)后才能堅持這些良好品質,實現(xiàn)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中職語文教學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探討,培育良好道德
每個中職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必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分析實際情況可知,很多中職生或多或少出現(xiàn)了品行缺失的現(xiàn)象,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下,教師也要將德育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結合起來。無論是教材中的課文,還是課外的一些文學讀物,均包含有與德育相關的內容,需要教師提高重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念,實現(xiàn)道德品質的提升。例如:在課文《勸學》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這首散文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完課文后,教師以“為什么要勸學”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對所學內容產生更深入的理解。學生不僅深刻感悟了本文中心思想,領會蘊含在其中的道理,而且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理念。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踐行道德行為
為了提高對學生的德育效果,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濃郁的文化氛圍,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品行得到發(fā)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情景的構建,確保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活動中,提升德育效果。對中職語文教師來說,要在道德情境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帶領學生正確理解語文情境,實現(xiàn)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2]。例如:教師借助課文《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的真情,包括對母親的愛和自己的愧疚心理,學生的心也逐漸被打動。教學中要滲透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讓他們養(yǎng)成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質,今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加孝敬父母。在課文《致橡樹》教學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情感,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不僅理解詩歌中具有鮮明特色的意象,也避免學生盲目追求愛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積極主動踐行道德行為,真正滿足立德樹人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育要求。
四、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愛國情懷
中職生不僅要學好專業(yè)技術知識,提高實踐技能,也要養(yǎng)成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情感,才能在今后崗位中保持較強的責任心,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提起重視,將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也放在重要位置,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讓每個學生都做一個有品德、有技術和有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與實際生活加強聯(lián)系,引入具體的案例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也能逐步形成愛國情懷。例如:在課文《春天,遂想起》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濃濃的鄉(xiāng)愁和審慎愛國情懷,可以先帶領學生品味語言特點,感受詩歌意境,了解所學的內容。接下來,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感覺,結合課文梳理感情線索,把握詩作主旨,思考:“江南到底象征著什么呢?”這樣學生輕松總結出象征著母親,象征著祖國,象征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并融入德育教育的內容,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要想順利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需要準確抓住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與獨有魅力,將學科優(yōu)勢真正體現(xiàn)出來。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將教材中的各種德育因素利用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既能學到語文知識,又能促進自身道德品質的提升。同時,教師也要將德育內容適時在教學中滲透與實施,才能讓每個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實現(xiàn)提升,真正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靜.淺談新課改下中職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路徑[J].職業(yè),2018(20):109-110.
[2]高俊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德育的幾點實踐[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8,20(0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