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琳 崔琬婷 許慶欣
時空交錯是現(xiàn)代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使用較為頻繁的一種情節(jié)模式,通過奇特的方式實現(xiàn)時間與空間的轉移。交錯的時空引發(fā)主人公的奇遇,給予讀者新奇的閱讀體驗。
一、時空交錯故事的類型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已出現(xiàn)含有時空交錯情節(jié)的故事。這類故事通過多種形式實現(xiàn)時空交錯,且有規(guī)律可循,莫不與當時的社會背景、風氣觀念等息息相關。魏晉時期以《搜神記》為代表的志怪小說中的時空交錯情節(jié)有三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死而復生、托夢立言和升天入地。
(一)穿越生死,死而復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災人禍不斷,人民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在這樣的背景下,志怪小說家借助時空交錯揭露社會現(xiàn)實,表達對圓滿生命狀態(tài)的渴求,寄希望于“復活”。根據(jù)死而復生的不同原因,將穿越生死的故事分為以下三類:
1.年輕病死型
這類故事主人公的共同特點是陽壽未盡,死數(shù)日后復生。如《戴洋》,戴洋十二歲時病死,五日后復生,并去驗證死后去過的地方以及發(fā)生的事情,結果都真實存在?!洞餮蟆饭适碌膬热菹鄬ωS富,增添了現(xiàn)實生活和死后世界中的地點、事件的對照,有此驗證使得死而復生的情節(jié)更具真實性。
另有一例《顏畿》,顏畿的壽命未盡,本不該死,只是服藥過多,導致死亡。他托夢給家人,請求他們開棺材,才得以復活。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死而復生的一個重要實現(xiàn)方式—開棺材,顏畿的復活需要借助外力,而棺材成為生和死兩個時空產生聯(lián)系的媒介。
在小說中安排死而復生的情節(jié)意味深長,主人公病死又復生,其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愿望。在古人的觀念里,壽終正寢是一種美好的歸宿,年輕人的英年早逝總讓人惋惜,死而復生的劇情讓故事有完滿的結局,滿足了讀者的心理期待。
2.判官誤判型
死而復生的故事中有一類趣味性較強的,即判官誤判刑。人的魂魄前往冥界,被發(fā)覺誤抓后又重放回人間,也是死而復生。如《賈偶》:漢獻帝建安中,南陽賈偶,字文合,得病而亡。時有吏將詣太山司命,閱簿,謂吏曰:“當召某郡文合,何以召此人?可速遣之!”
縱然“生死異路”,但在生死邊界仍然可以起死回生,幽冥世界的鬼神和人一樣也會犯錯誤,可能因為兩人名字相似而抓錯人。而人間的倫理常情冥府也認同,不會將錯就錯,判官糾正錯誤的行為正好導致人死而復生。
類似故事還有《李娥》:李娥死時年邁六十,在當時已是長壽之人,但作者仍把她的死設定為誤召,她還有壽命,從這方面可見魏晉時期人們對長壽的渴望程度。
死而復生就像長生不老一樣是人類對延長壽命的一種幻想,它有效地調解了長生與必死之間的矛盾,實現(xiàn)了生命的延續(xù)。
3.現(xiàn)實壓迫型
魏晉時期,小說家憑借死而復生的情節(jié),給被現(xiàn)實壓迫的人們一個美好的結局,其中也寄托著民眾對抗苦難的決心和對美好事物的憧憬。
《丁姑渡江》的主人公因勞作壓力大而自殺,她死后發(fā)言于巫祝曰:“念人家婦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九日,勿用作事?!憋@形復活后又回到家鄉(xiāng)。于是每年九月九日當?shù)厝硕疾挥脛谧?,丁姑為勞動婦女爭取到一天休息時間的背后傳達出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現(xiàn)實的壓迫還針對陷入愛情的情侶,這類故事的情節(jié)具有模式化特點。因男子從軍,兩人分開,之后女子被迫改嫁,憂郁而死,后又還魂與男子終成眷屬。比如《王道平妻》《女死蘇活》等,志怪小說家使用死而復生的故事情節(jié)讓陰陽兩隔的戀人團聚,表達了人們對完滿愛情的向往。
(二)亦夢亦真,托夢立言
夢以其神秘復雜的特性被反復運用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主人公通過做夢在夢境與現(xiàn)實世界之間來回,夢境中的預言在現(xiàn)實中一一應驗。通過做夢實現(xiàn)時空交錯的故事可分為以下三類:
1.預言象征型
在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中,“夢”所承載的預言和象征功能格外突出。這類故事的時空交錯表現(xiàn)在夢中對未來時空即將發(fā)生之事的預言。
借夢預言的故事中,有神人入夢直接預言。如《戴洋夢神》:都水馬武舉戴洋為都水令史,洋請急還鄉(xiāng),將赴洛,夢神人謂之曰:“洛中當敗,人盡南渡。年五年,揚州必有天子”。洋信之,遂不去,既而皆如其夢。
與之類似的還有《臨淄出新井》,預言攝皇帝為天子并以亭中出現(xiàn)新井為佐證。這兩個直接預言的故事都與時局發(fā)展相關,“揚州必有天子”“攝皇帝當為真”具有濃厚“代鬼神立言”的色彩,以夢預言時局是上層人士為爭權收攏民心而進行的輿論宣傳。
夢的預言功能還被賦予在夢里發(fā)生的具有象征、隱喻的事情上。如《蔡茂夢》,蔡茂夢見自己取下大殿脊梁中間的一根穗谷卻又立馬失去,解夢者認為此夢預示蔡茂即將成為中臺司徒或司空,其后果然應驗。預言夢也有由懷孕的母親所做的,以此預言孩子的命格,如《孫堅夫人夢》和《張奐妻夢》。
2.托夢得助型
在時空交錯的故事中,夢境和現(xiàn)實世界是互相關照的,神仙、鬼魂可以借夢與人交流,或是尋求幫助,或是提供幫助。
魏晉特定社會背景決定夢中得助的故事盛行,利用神仙鬼怪的幫助讓主人公渡過難關,寄托作者對戰(zhàn)勝苦難的期盼,而獲助之人最突出的品質是孝行。如《徐泰夢》中前來索命的人顧憐徐泰服侍叔父的孝心,替他救活其叔父;《王祥孝母》中王祥臥冰求鯉給后母治病,最終在神人的幫助下,其后母病愈且長壽。忠孝成為魏晉人士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以及評判他人品行的重要標準,與君主制度衰落和門閥制度建立密切相關。
另外鬼神也常借夢向人求助,多是為了冢墓。如《搜神后記·承儉》中承儉托夢給縣令求其保護自己的墓冢,于是縣令帶人及時趕到修補墓冢,并擒獲掘墓人。這里的冢墓從存放尸體的地方上升為死者生命價值和尊嚴的代表,成為已故之人維護生存環(huán)境之所,是生命延續(xù)的重要寄托。鬼魂入夢還有請求改變死后境遇的,暗示人死后存活于其他世界,可通過夢境與生者聯(lián)系,如《蔣濟亡兒》等。夢成了連接陰陽世界的重要窗口,實現(xiàn)生者與亡者的互助,形成時空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