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旻媖
摘 要:器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實際情況,器樂教學進校園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普及型課堂器樂教學;第二部分為提升型課外器樂教學。具體實施策略如下:教師先行,擴充資源;分段普及,營造氛圍;拓展提升,培養(yǎng)特長;組織考級,定期展示。
關鍵詞:農村小學;器樂教學;具體操作
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說:“器樂教學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這句話道出器樂學習在兒童音樂學習中的價值。在教學資源比較單薄的農村學校,學生的器樂學習情況堪憂。我校選擇口風琴、豎笛、口琴作為課堂樂器。提升型課外器樂學習開設琵琶演奏班。
一、教師先行,擴充資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鞭r村學校教師資源相較城市小學比較貧乏,所以擴充課堂器樂教師資源成為器樂教學進校園首要的任務。器樂學習首先要在教師中推廣,由點到面,普及到學生中去。課堂器樂教學選擇的樂器都易于學習、易于演奏,對于認知水平較高的教師而言基本沒有難度。
具體操作:
1.每周一次集體教授口風琴、豎笛、口琴等器樂演奏;隨時可以向音樂專職教師尋求幫助指導。
2.由音樂專職教師為其他教師制訂教學材料,為教師的器樂教學提供相對科學的教材。
3.根據(jù)情況請音樂專職教師為其他教師示范授課。
二、分段普及,營造氛圍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質均不同,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各學段應選擇不同的、適應本學段學生認知水平的器樂進行課堂教學。安排如下:三年級學生學習口風琴演奏;四、五年級學習豎笛演奏;六年級學生學習口琴演奏。另外課堂器樂教學的最終目標絕不只是局限于能演奏課堂上教授的曲目,而是在基本掌握幾種簡單的樂器演奏技能后,能演奏課外的曲目,并以此促進學生建立器樂演奏的終身愛好。
具體操作:
1.一、二年級學習27鍵口風琴:低段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器樂演奏興趣為主要目的,所以演奏的曲目宜在歌唱教材中選擇一些簡單的,學生喜愛演唱的歌曲,如《小星星》;還可以為歌曲設計簡單的和聲伴奏,如在《小雨沙沙》中,讓學生吹奏11 1—11 1— 22 2—22 2—等伴奏音型為歌曲伴奏,為中段高段的合唱合奏教學做準備。
2.三、四年級學習六孔豎笛:豎笛的吹奏在技巧上比口風琴略難一些,需要氣息的控制與指法相配合,筆者考慮在中段學生中進行教學。豎笛教學也應和歌唱教學相結合,特別是在合唱教學中,豎笛可以作為低聲部幫助學生掌握音準,感受和聲效果。
3.五、六年級學習口琴:口琴教學一般只學習演奏單旋律歌曲,較難的雙音演奏可以視學生的興趣、演奏水平自行選擇學習與否。本學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流行音樂的喜愛也正處于萌芽期,他們追逐課堂之外的通俗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可適當選擇一些課外的、較流行的、好的音樂作品進行教授,如《寧夏》等,同時鼓勵他們尋找喜愛的歌曲自學演奏。
三、拓展提升,培養(yǎng)特長
在第一部分普及型課堂器樂教學的推廣中,必將涌現(xiàn)出一部分有天賦的、適合進一步提升培養(yǎng)的學生。由于教學資源的有限,只能從中挑選出一部分學生進行拓展提升,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器樂特長。他們必須符合以下特質:有迫切想要進一步學習器樂演奏的愿望;具備長期學習器樂演奏的毅力;能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時間練習器樂演奏;家長肯定器樂學習的價值,并能支持并督促孩子回家練習。
具體操作:
1.在學生和家長中發(fā)起倡議書,積極宣傳器樂學習的價值,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器樂演奏的興趣,改變農村學校家長對器樂學習的偏見。
2.在報名學生中選拔符合條件的學生,每周固定時間進行授課。
3.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正規(guī)的培訓機構進行深入學習。
四、組織考級,定期展示
學校器樂學習的主要目標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所以評價均應以鼓勵為主,要善于看到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學??梢越M織各類活動,讓學生在表演中肯定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器樂學習過程中組織考級活動一方面可以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在一定不合格比例的壓力下,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成就感是培養(yǎng)興趣的良藥。定期展示所學成果,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取長補短,提高演奏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在舞臺上自信地演奏。
具體操作:
1.每學期組織一次演奏“考級”活動,級別從高到低分為A、B、C、D四等,從最低的D等開始考,每學期往上考一級。
2.每學年組織一次展示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每班排練選拔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形式不限,可以是獨奏、合奏等。
在農村學校推廣器樂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F(xiàn)在所實施的還僅僅是一個開頭。下一步,學校的器樂教學重點將是拓展課外器樂教學,引進葫蘆絲、竹笛、古箏、二胡等樂器進行教學,以組建學校民樂隊為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