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峰
摘 要: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游戲就成了幼兒必不可少的活動,游戲活動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游戲包含內(nèi)容與活動,比單個動作和詞語更有趣,它可以使幼兒在頭腦中印象深刻,更加鮮活形象,幼兒具有記憶、感知、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特點;游戲是一種自由、自主選擇的活動,幼兒在游戲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體力和能力進行各種游戲活動,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到放松快樂;游戲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可以借助游戲了解周圍事物。所以,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應該充分挖掘游戲在幼兒活動中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幼兒活動;游戲;教育價值
一、游戲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幼教之父陳鶴琴說:“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游戲也是特有的活動方式。”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如果上課時間呆坐或者不動,會讓幼兒感到疲勞和厭倦,沒有幼兒能夠接受。幼兒在進行游戲時,比較自由放松,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重復動作而不受限制[1]。
二、游戲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fā)展
教育家杜威指出,幼兒的教育活動要與生活連接,特別是與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相連。他認為應該將游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中,這樣容易建立經(jīng)驗和知識的關聯(lián)。幼兒用游戲來進行擺弄操作、理解事物時間的關系和性質(zhì)。使幼兒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粗淺的知識和技能,如在區(qū)域游戲結束后,幼兒對游戲現(xiàn)場使用的工具和游戲材料進行整理、分類、收納時,小班幼兒可以通過圖片與實物來進行配對。中大班可以通過顏色、數(shù)字、大小、高矮來進行配對。通過對游戲現(xiàn)場進行收拾、整理、收納等培養(yǎng)幼兒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和提升本年齡段幼兒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及時觀察智力較弱的幼兒,在游戲時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在集體面前及時提出表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游戲中收獲知識。
心理學認為智力由觀察、注意、記憶、想象、思維五個基本因素構成。這五個基本因素在玩建構的游戲中都可以得到培養(yǎng)。例如,在進行建構游戲時,通過制訂計劃、繪畫出想要搭建的作品或做手工時,幼兒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和想象,或者通過與同伴合作、討論完成作品。并挖掘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進行創(chuàng)造,完成自己的作品。
三、游戲能促進兒童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
給幼兒創(chuàng)設輕松的游戲環(huán)境,主動探索游戲規(guī)則和理解游戲內(nèi)容。讓幼兒感知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促進幼兒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如“漁夫捕魚的游戲”,幼兒根據(jù)漁夫說出的數(shù)字迅速合作。其中的一個小寶貝做魚頭,剩下的幼兒做魚的身體跟在“魚頭”后面游,如果漁夫抓住魚頭或魚身就算失敗。如果魚身散掉,小朋友要相互幫助恢復魚身繼續(xù)向前游。不能因為自己或者別人的失誤而影響到魚被漁夫捕住,只有互相團結、互相幫助才能取得勝利,保證不被漁夫抓住,通過游戲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觀念[2]。例如:在6月5日“世界環(huán)境日”開展了“童心守護,綠色世界”系列主題活動,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可以引導幼兒從關注幼兒園的環(huán)境、居住的社區(qū)環(huán)境、整個城市的環(huán)境、中國的環(huán)境、整個地球環(huán)境都需要我們守護。所以我們更要培養(yǎng)幼兒守護地球的意識,用自身行為來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教育,為幼兒良好的品質(zhì)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游戲能提高幼兒之間的合作水平
“培養(yǎng)學會相互分享、樂于交往、互相合作是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之一。所以,重點關注兒童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習慣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對幼兒更好地了解合作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品質(zhì)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還是在進行“漁夫捕魚”的游戲時,對幼兒提出要求。讓他們在游戲前共同商量討論誰當“漁夫”,誰當“魚頭”,誰扮演“魚身”,可以不斷地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互相幫助,從而保證“漁夫”抓不到“小魚”。幼兒了解要求后,每個孩子都能及時關注自己的游戲角色,并進行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約束自己的行為,保證游戲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并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讓幼兒體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游戲結束后,及時對幼兒的游戲表現(xiàn)進行表揚與肯定,讓幼兒更愿意在以后的游戲中樂于合作。
五、游戲能提升幼兒參與的主動性
幼兒在愉快投入游戲時,無形中就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幼兒一直處于積極開心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在游戲中承擔主要的角色[3]。教師不要過度介入幼兒游戲,讓幼兒自主游戲,促進幼兒自由自主地發(fā)展。可以鼓勵膽小的幼兒在游戲當中做一些重要的角色體驗,讓她們在游戲當中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和成功的體驗,鼓勵她們更加愿意參與游戲。教師要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游戲內(nèi)容、材料、玩法等,體現(xiàn)出游戲活動中的教育價值所在。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要以科學的兒童觀看待幼兒游戲,及時給予幼兒幫助與指導,從而挖掘出幼兒游戲更多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李世宏.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的“活教育”17條教學原則[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63.
[2]趙國平.儀式中的兒童模仿學習研究:以甘肅文縣“池哥晝”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20.
[3]王晴.幼兒一日活動中游戲形式的多元化[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