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香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屬于兼具操作性和基礎性的學科,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與生活相當密切的關系。所以,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傳遞和理論講授,還需要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迎合小學生日常生活和實際學習,通過教學生活化實踐提升教學質量。文章立足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價值分析,從生活化教學情境打造、生活化實踐活動開展和生活化教學游戲運用三個層面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生活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7-287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是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層次理解和鞏固的重要策略。當然,生活化實踐也是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樂趣的基礎。根據近些年來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成效來看,大部分小學生在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過程中更能直接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將這種學習樂趣轉化為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采取科學合理方法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顯得非常重要。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價值
新課程背景下基于生活化實踐的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多維度的價值。首先,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生活化實踐能夠通過貼合小學生生活的新鮮事物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以一種最優(yōu)狀態(tài)參與數學學習。與此同時,在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氛圍中,小學生明顯感受到了小學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讓他們更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的總體質量。
小學生處于思維發(fā)展初期,生活化實踐的運用摒棄了傳統(tǒng)“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重點關注的是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能力。這樣,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不僅提升了數學應用能力,也逐步構建了自己的數學認知和數學思維。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策略
(一)打造生活化數學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打造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首要策略,也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打造一個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和學習情況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便于小學生加強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興趣[1]。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和教學原則來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呈現(xiàn),重點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基于此提升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教學情境中元素需要豐富多元,盡量呈現(xiàn)出能夠吸引學生注意的有趣的內容,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這樣才讓小學生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比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于“立體幾何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一些與立體幾何圖形相聯(lián)系的諸如玩具車、鉛筆盒、七巧板、建筑模型等帶到課堂中,并明確出哪一種事物屬于哪一種立體幾何圖形,小學生對立體幾何圖形就有一個直觀生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中觀看房屋、房頂等于幾何圖形相關的建筑,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構建一些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生自己構建的幾何圖形內容,教師可以逐步將相關立體幾何圖形的體積計算方式講述出來,并讓學生對自己構建的立體幾何圖形進行計算。這樣,學生就會融入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帶著興趣進行幾何空間圖形學習,并通過體積計算過程,提升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開展生活化數學實踐活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數學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說明,所以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能服務于生活。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且對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充滿了探索欲和求知欲[2]。所以,依托新課程教育教學目標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需要教師積極開展生活化數學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讓小學生在生活化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更好的進行知識獲取,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數學教學質量[3]。
比如,在關于“時針分針秒針”的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往往無法讓學生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感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數數”“拍手”“跺腳”等生活化的數學活動感受時間的長短和時間的流逝。這樣,小學生通過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決和教學體驗,獲取數學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三)運用生活化數學游戲教學,推進教學目標達成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數學游戲教學的應用首要目標便是科學合理完成《數學課程改革》賦予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這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教學目標有著一致性,而且十分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數學抽象性知識教學過程。所以,新課程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過程,生活化數學游戲教學的實施,可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教學導向,依托教學導向設置和組織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游戲教學是實現(xiàn)教學質量提升的輔助,而不是全部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應當將游戲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過程優(yōu)化等方面,在保證生活化游戲教學成功率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學質量提升。
同樣,以小學數學“認識圖形”的相關內容教學為例。學生通過實物或者教具模型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幾何體為教學導向。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將“認識圖形和圖形分類”作為教學目標,采取諸如操作類的教學游戲,為學生提供一些教學積木,讓學生通過搭積木、拼正方體、長方體等游戲活動感受圖形和認識圖形。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趣味游戲的環(huán)境下提升了教學質量,完成了教學目標。
結束語: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來看,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成為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重要目標。所以,通過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和實際學習的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是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基礎。當然,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的順利開展,也將實現(xiàn)小學數學教學的保質增效。
參考文獻
[1]朱永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59.
[2]張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才智,2020(15):187.
[3]龐敏芳.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探討[J].福建茶葉,2019,41(12):139.
梅州市梅縣區(qū)城東鎮(zhèn)中心小學 廣東 梅州 51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