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亞麗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要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根據學生的特性,運用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為此,教師要開展翻轉課堂,降低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閱讀學習。本文將對翻轉課堂進行簡要概述,并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翻轉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翻轉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發(fā)展,閱讀教學逐漸受到重視,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按部就進行教學,教學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對閱讀缺乏興趣,閱讀水平普遍較低。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翻轉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將閱讀、寫作融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翻轉課堂概述
在以往的教學中,講授知識、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作業(yè)練習,是教學的主要過程,學生缺乏主動性,學習積極性不高。開展翻轉課堂,促進教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的場所,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初步了解知識;在課堂中,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相互交流問題,討論觀點,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解答疑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學習中擁有自主權,能夠自由探索知識,教師則扮演著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角色,輔導學生學習。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著非常明顯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師生角色,教師作為引導者角色,負責為學生指明方向,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的中心。第二,教學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源,讓學生合理運用資源,自主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第三,加強家校合作。翻轉課堂拓寬了學習空間,學生不但要在課堂中學習,也要在家中學習,為此,需要家長配合學習,監(jiān)督學生,加強家校合作,共用教育學生。
二、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精心備課,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前精心備課。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掌握閱讀教學的重點,并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內容,制作教學課件和教學視頻,降低閱讀難度。其次,教師要控制好閱讀內容,規(guī)劃好課堂教學,并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進行預習,了解課文的生字詞,閱讀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好課前準備,保障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珍珠鳥》的教學中,教師要整合教學內容,結合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在課文中,有許多生字詞,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了解生字詞的含義,并在文章進行注釋,自主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通過預習,掌握基礎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此外,教師要利用碎片化時間,讓學生進行學習,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如在課前制定教學視頻,控制好視頻的時間,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視頻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節(jié)省課堂時間,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讓學生學習主動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二)開展小組合作,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直接將知識羅列出來,讓學生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學生忙于聽和寫,缺乏思考,使得閱讀教學枯燥無味,學生疲于記錄,對閱讀缺乏興趣。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合理劃分小組,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設立競爭機制,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讓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間展開競爭,將課堂教學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展示自我。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預習,了解文章的內容,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問題,并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回答問題,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小組進行評價。
例如,在《木笛》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問題:在聲樂考試時,主人公為什么不演奏樂曲?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搜集與文章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明白12月13日的特殊含義,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滿堂灌的方式,將課堂交給學生,通過設計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積極投入閱讀學習中。教師除了設計問題外,還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實現翻轉課堂教學目標。
(三)融入生活資源,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引入生活資源,拓展教學內容,使閱讀內容更加具體,增強閱讀教學的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將石頭扔進瓶子,是否真的能喝到水?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再開展實踐活動,準備小石子、礦泉水瓶,讓學生動手操作。經過實踐表明,當水較少時,瓶子中的水只是少量上升了,不會到達瓶口,只有瓶子中的水較多時,才能夠淹沒石頭,水位上升。通過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促進學生探究性思維的發(fā)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課,引導學生自主預習;開展小組合作,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融入生活資源,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積極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英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05):186-187.
[2]馬明琴.淺析翻轉課堂在小學中高段寫作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08):245-246.
[3]王玉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J].語文課內外,2020,000(005):35.
[4]劉敏."互聯網+"時代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一代:理論版,2020(4):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