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芷琪
摘要:對于幼兒進行德育的培養(yǎng),不僅是我們幼兒園的任務,同時也非常需要家庭的相互配合,社會的支持和幫助。關愛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關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做人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尊重他人,這些都是做人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吨改稀分兄赋鰬囵B(yǎng)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動、合作與分享,有同情心”??墒乾F在,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們,對父母任性、驕橫,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關愛;德育
《指南》中也指出應培養(yǎng)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動、合作與分享,有同情心”??墒乾F在,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們,對父母任性、驕橫,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究其根源,是許多家長父母和整個家庭都完全重視忽略了對于家長幼兒自身關愛他人的基本意識加以培養(yǎng),家長過度地重視溺愛家長幼兒,對于家長幼兒“零容忍”的過分理解和過度包容,剝奪了許多家長幼兒關愛他人的基本權利和發(fā)展機會。而且這些小的幼兒除了在家還逐漸養(yǎng)成了霸道、自私等不良壞習慣,以至于當他去了一所幼兒園后就給他的同伴和自己都家人造成了不便。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教研工作以及實踐,談談自己的以下幾點教學感受:
一、臉上的“土豆絲”引發(fā)的思考
周一的早晨一名幼兒來園時,臉上有好幾道明顯的劃痕,被小朋友笑說是滿臉“土豆絲”,問其原因才知道,周末同鄰居家的弟弟一起玩,弟弟跟他搶玩具,他不給,弟弟用手挖的,他也把弟弟推倒在地,聽說鼻子都碰出血了。家長對此還非常氣憤,在旁邊一個勁兒地說:“下次他再大你,你繼續(xù)打他!”望著孩子滿臉的劃痕和堅定的眼神,我覺得家長對于培養(yǎng)幼兒與人相處,關愛他人的習慣上,還是有些理解的誤區(qū),作為家長,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關愛別人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如果繼續(xù)這樣的教育模式,必定會阻礙孩子今后的發(fā)展。
現在在跟孩子說你不能和小朋友打鬧或是欺負別人,孩子根本不聽,還有極少數部分的家長則認為,可以關愛別人,但是當別人打你時,你要立即還手,不能吃虧。這就已經變成了多數幼兒在幼兒園明明非常愿意關愛他人,是父母和老師的好幫手,朋友的好伙伴,但一旦離開了幼兒園,便變成了“刁蠻小公主”、“霸道小王子”!父母和孩子這兩個最為極端的表現,也使我們深思:關愛他人的培養(yǎng)只是幼兒園的責任嗎?如果僅僅是幼兒園進行單方面的教育,對于幼兒關愛別人和個性的成長發(fā)揮著它所起到的都僅僅是一種短期的效果。要想使幼兒真正學會理解和關愛別人,家庭和幼兒園在其中所承擔的教育職責是缺一不可的。
二、我的成長,感恩您的愛
家長一直都是我們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但是當我們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家長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機會就減少了,那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最大的德育教學效果,我認為通過家園交流互動是很必要的?!吨改稀分姓f過:“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教育中家長和教師都是學習者,需要相互學習、溝通一致,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們積極向家長宣傳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學會關愛。
三、愛心小卡片,記錄你的愛
在一日生活中充分滲透德育,入園、離校時的禮貌使用詞句就是德育滲透的第一個內容,幼兒出去來園時,會主動地與老師的同伴打招呼給他們問好,離園后能主動與老師的同伴交流道歉。其次,在大班的生活活動中,我們教育孩子之間互相尊敬禮讓,感恩他人,我們也開始嘗試新型的教育模式,結合大班的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競賽心理和動手能力,我們精心設計了“愛心小卡片”,請大班的家長把孩子們在家對他們的親切關愛和行為記錄下來,教師則記錄幼兒在幼兒園的關愛表現。每周都要進行一次愛心卡片的點評活動,看看誰能夠成為幼兒園的愛心小天使,誰能夠在家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帶來的愛最多。
通過這張小卡片,教師及時掌握了自己的幼兒在家的情況及其他家長對于自己的教育激勵方法,家長也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幼兒在園情況及對于教師有效地鼓勵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通過家長與老師共同達到了教育的目標一致。逐步漸趨,家長們認識到了對孩子的關愛與尊敬,并且開始積極主動地配合自己所在幼兒園。在生活中也幫助他們建立了合理的民主、平等、互幫共助的社會主義家庭關系:做孩子的榜樣,孝順父母,鄰里間有事情也會主動幫忙。讓幼兒清楚地明白家中每個成員都有關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四、傳統教育,延伸你的愛
每一個民族的強大都離不開自己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想讓孩子成為心中有"愛"的人,我們選取經典滋潤孩子們關愛他人的心。例如了解傳統的節(jié)日,舉辦愛國主義主題元旦、六一活動等等,幫助幼兒促進社會情感的發(fā)展。同時充分發(fā)揮對幼兒園宣傳工作的力度,利用了家長會、宣傳欄、調研問卷等多種形式,讓每位家長都能夠了解到這個幼兒園的主要文化和教育內容,知道自己在節(jié)日里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明白一些是什么,家長又希望可以在節(jié)日前后給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說些什么等等,讓自己的孩子從傳統文化和教育當中學習到更多的關愛和尊重親人,懂得了感恩。說些什么等等,讓孩子在傳統教育中學會關愛親人,懂得感恩。
誠然,培養(yǎng)適齡幼兒對于父母和家長關愛他人的意識和情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或者可以得到實現的,這個目標還需要我們通過幼兒園和父母兩個家庭的各種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孩子知道,種植自己的愛心和父母之間的親情,便有機會在生活中收獲到友愛、尊重、寬容和美好,學會真誠地去體貼、關愛他人,對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將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關愛他人》李雪梅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第三幼兒園廣東廣州5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