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高中課堂教學在知識的傳遞和面對高考的技巧訓練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學生的學習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課堂上的效率。新課改以來強調(diào)老師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模式,改用引導的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提問方式上有所改進。以下是以三節(jié)課高中課堂為例進行思考,初步總結(jié)出一些小技巧。
【關(guān)鍵詞】高中化學課堂 提問方式 有效性 引導式教學 三問題教學法
新課改改的應該不僅僅是課堂上老師的滿堂灌問題,課改的核心我覺得應該是兩個中心的轉(zhuǎn)移:一是: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轉(zhuǎn)移;二是以灌輸知識為中心向以提高能力為中心進行轉(zhuǎn)移。而這兩個中心的轉(zhuǎn)移中,教師的地位不能無限的削弱,而是應該進行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
本文主要以元素化合物和鹽類水解的內(nèi)容為例,梳理出常見的無效提問方式,再以對比研究的方式研究改進后的課堂提問方式對學生掌握關(guān)鍵知識點進行比較梳理,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在小范圍進行重復研究,結(jié)果顯示教學效果有明顯的好轉(zhuǎn)。
一、我們的課堂常見的問題
其實我們的高中化學課堂上總是有許多讓聽課老師認為無價值的問題,如:這個問題是不是?對不對?Fe2+和Fe3+哪個是最高價?等等。其實這些問題有的不是老師故意的,只是習慣了。順口就說出來了。有的是老師太著急了,等不及學生思考?;蛘邌柫瞬恢涝趺慈ヒ龑W生怎么一步步地思考。也就不敢問學生有深度的問題。
高中課堂的提問方式對高中課堂的改變是有較為顯著的效果的。其實我們高中教師以前之所以給學生用題海戰(zhàn)術(shù),課堂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因為課堂上不能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是被動的學習。所以只能用題海戰(zhàn)術(shù)去不停地占用學生的時間。自從開展此課題以來,課題組四位老師開始注重課堂上提問方式的改進,在備課中更加注重利用一個個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慢慢構(gòu)建知識體系。課堂效率有較大的提高。
二、我們的課堂研究
首先作為研究者袁仲偉老師和詹素梅利用高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習必修1第四章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為例進行對比研究。
第一部分,《氮的氧化物》常規(guī)講法無非是:先講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質(zhì),直接給出一氧化氮難溶于水,與氧氣可直接反應,給出方程式;二氧化氮易溶于水,給出方程式。直接就問:“學生如何收集NO、NO2氣體?”學生一看兩個方程式不到兩秒鐘直接一起答出“NO用排水法,NO2用排空法”,老師再追問一句:什么排空法?馬上有反應快的學生回答:“向上排空法”。結(jié)束!完美!兩個重要的知識點不到兩分鐘,完美解決。學生回答的整齊劃一。多厲害??!
在課堂練習中出現(xiàn)這樣一道題:
例題:有氣體:H2、Cl2、O2、HCl、NO、NO2、NH3 、SO2、CO2
1.若洗氣瓶是干燥的,由A口進氣,可收集的氣體有:
2.若瓶中充滿水,可收集的氣體有:
結(jié)果學生還是有近33%的學生錯選了NO和NO2,也就是這樣常見的教學方式對部分學生來說沒有很好的留下印象。
第二部分,《硫的氧化物》無非是看SO2與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品紅溶液、H2S溶液的視頻,歸納出SO2的性質(zhì),問的問題是酸性KMnO4溶液有沒有褪色啊?石蕊溶液有沒有褪色???品紅溶液有沒有褪色啊?酸性KMnO4溶液和品紅溶液褪色的原理一樣嗎?學生一時語塞,這時老師再說一句,它們褪色的原理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還原性,一個是漂白性??!怎么這么沒記性???酸性KMnO4溶液有什么性質(zhì)?“氧化性!”“對!既然酸性KMnO4溶液有氧化性,那么SO2體現(xiàn)什么性質(zhì)?”學生豁然開朗,異口同聲的回答:“還原性!”皆大歡喜!
結(jié)果做練習:2012年廣東高考題:下列陳述正確并且有因果關(guān)系的是
[答案] D
大概45%的學生還是會選擇A選項。說明這樣的提問方式看起來好像是引導式,實際是無效的。
三、我們的改進
我們將問題進行改進,又利用同層次不同班級進行對比研究。
關(guān)于《氮的氧化物》中NO、NO2性質(zhì)先通過看實驗視頻,和物理性質(zhì)總結(jié)出NO為無色,NO2為紅棕色。利用實驗視頻可以觀察到,往無色的NO中通入O2,氣體立即變成紅棕色,而將NO2倒扣在水槽中,不停振蕩,慢慢的紅色褪去。讓學生總結(jié)出二者的性質(zhì),并歸納出收集氣體的方法。這樣雖然看起來麻煩些,在后面的練習中,正確率明顯提高。
關(guān)于《硫的氧化物》中SO2的性質(zhì),關(guān)鍵是SO2能使許多有色的溶液褪色,但是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溴水等具有氧化性的溶液褪色,不是SO2特有的,這里應該多舉一些如,F(xiàn)e2+、I-等具有還原性的物質(zhì)。在引導學生探究如何證明氯水等褪色是什么原因??梢試L試讓學生設(shè)計實驗驗證。這樣改進的提問方式不僅會提高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能訓練學生的探究思維。這才是有效的提問方式。
為了更好的改進提問方式,筆者還研究了現(xiàn)在比較先進的“三問題教學法”,借鑒該方法上了一節(jié)《鹽類水解》?!叭龁栴}教學法”全稱應該是“三問題十分鐘”教學法,是一種限制老師在課堂上說的時間,而要求老師將一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濃縮為三個主要問題,且每個問題的解決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的教學方法。當然每個問題可以有三到四個小問題組成,時間也不一定一定是十分鐘。但是“三問題教學法”的核心是限制教師的說話量,逼老師提煉自己的語言,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而本次教學中,嘗試利用三問題教學法,也是希望利用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多思考。
附:《鹽類水解》中的主要教學設(shè)計
案例1
[問題一] 在酸性或堿性的鹽溶液中,c(H+)≠c(OH-)是如何產(chǎn)生的?
1.寫出下列溶液中存在的所有電離方程式:
甲組:NaCl ,NH4Cl ???乙組:Na2SO4 ,CH3COONa
2.電解質(zhì)溶液可以看成相應溶質(zhì)溶于純水中,請運用平衡移動的原理解釋鹽溶液呈酸性或堿性的原因。
甲組:運用平衡移動的原理解釋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乙組:運用平衡移動的原理解釋CH3COONa溶液呈堿性的原因
[ 問題二] 根據(jù)以上的討論過程,能不能總結(jié)出鹽類水解的定義和實質(zhì)?
[ 問題三] 哪些類型的鹽在水溶液中能夠發(fā)生鹽類水解?
[反思]
以整個上課的實際情況來看,三個問題中的第一個問題學生掌握得比較好,思維也比較的流暢。對于“鹽類水解的實質(zhì)是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這一關(guān)鍵難點來說,效果還是令我滿意的。因為在其中的教學中我還有意的引導學生思考,在HCl溶液中水的電離平衡是怎樣的情況,和NH4Cl溶液做比較就會讓學生在第一次接觸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印象深刻。對這個常見考點的突破是很有幫助的。
但也正因為太注重平衡本質(zhì)的突破,造成本節(jié)課的不足: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引入略顯粗糙,方程式的書寫訓練不足;水解的規(guī)律出現(xiàn)的有點突兀,缺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后面的兩個問題的設(shè)計有缺陷,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我加以改進,從“學生掌握了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后最需要什么樣的問題來引導繼續(xù)思考”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能否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鹽類水解方程式書寫方法和技巧。這樣的改進應該會更有效果。
案例2
[問題一]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酸溶液性質(zhì)為酸性,堿溶液性質(zhì)為堿性,那么鹽的酸堿性如何判定呢?
1.猜想NaCl 、Na2CO3 、NaHCO3、NH4Cl、CH3COONa幾種鹽的酸堿性?
2.測定以上幾種鹽溶液的酸堿性,并做好相關(guān)記錄。
3.如何根據(jù)鹽溶液的酸堿性將其分類?鹽溶液有哪幾種類型?
[問題二]鹽溶液之間的粒子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分析以上五種鹽溶液中各個粒子之間有無相互作用?是如何作用的?
2.鹽溶液中不僅有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且還影響水的電離?各種粒子之間是如何作用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溶液酸堿性有什么影響?
3.分別寫出以上五種鹽溶液的粒子作用化學方程式,總結(jié)鹽水解的實質(zhì)。
4.鹽在什么情況下會水解?鹽水解程度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
[問題三]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鹽水解的原理?
1.明礬是如何發(fā)揮凈水效果的?
[反思]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的提出,學生在第一個問題上掌握情況比較好,能夠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與動手能力。對于第二個問題,部分學生沒有從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受測定結(jié)果的影響,沒有很好的思考問題。我準備利用flash動畫演繹鹽水解的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總結(jié)鹽的水解規(guī)律,同時還能幫助其捋清思路,正確書寫方程式。我相信這樣的舉措會有一定效果,學生也能更好地掌握這個模塊的知識。
結(jié)語
不管是利用“三問題教學法”,還是平時注重問題的質(zhì)量,都是以提高課堂效率,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為目的。我們不僅研究提問方式,更在平時的課堂實踐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提高課堂效率。思考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上來,這就促使我們的老師更加注重課堂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從課堂中要效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二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鄧亞楠.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630-4686),2020,3(1):137.
[5]吳大偉.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2019(3):1.
[6]秦延祥.淺談高中化學課堂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導入與有效提問[C]//2019年"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基礎(chǔ)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2019.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