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玉
摘要:中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重要階段,特別是針對基礎學科語文數(shù)學的學習。只有在中小學時期打好基礎,才能在高中及大學的生活中游刃有余。語文是學習與生活的基礎學科,因此中小學的語文課堂質(zhì)量是需要得到強烈關注的。本文對于對當今的中小學課堂現(xiàn)狀進行全面的分析,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原因探究,并找到了一系列提高中小學語文課堂質(zhì)量的方法。
關鍵詞:課堂提問;研究策略;教育方式
課堂是教育學生的第一場地,而課堂上的提問,就是檢驗教學質(zhì)量水平與學生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最直觀的方式。良好的及時的提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與記憶力,防止學生上課走神。中小學是學生接收能力很強的階段,但是由于年紀小,學生的專注力很難得到保證,一堂課上,有絕大多數(shù)甚至全部的同學都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神游的情況。我們首先需要明確這種現(xiàn)象是十分正常的,但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來實現(xiàn)。語文學科是一個很容易實現(xiàn)課堂交流的學科,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們或多或少都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
1中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
由于漢語是學生的母語,大家都具有漢字和語文基礎,便會出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在語文課上不認真聽講的情況。他們認為語文的學習是沒有必要的,在考試時他們隨便寫一些字句就能取得一部分分數(shù)。而古漢語和古詩的學習又有些晦澀難懂,需要學習者用心去體會,不少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就更加提不起興趣了。在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很容易走神,上課的時候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當老師提問的時候,便站起來默不作聲。被提問的學生常常有以下幾類,一是什么都不會,站起來也不說話,或者直接說自己不會。二是膽子小,不自信,心里知道正確答案但是回答聲音很小,甚至不好意思開口。除此之外,目前的課堂教學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完全的調(diào)動。在學校資源緊張,競爭力十分大的今天,很多老師把提問的問題直接換成了考試的考點,通過提問督促孩子們加以記憶,從而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但成績其實并不是定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教育學生的重心是提高孩子們的能力,而不是單單提高孩子們的成績。
2中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
中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有幾大類,一是老師的提問方式不夠科學,不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二是學生上課走神現(xiàn)象嚴重,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三是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一節(jié)課教室里只有老師講課的聲音,沒有同學回答問題的聲音。而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從兩大方面進行歸納,一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問題。老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xiàn)準備的不充分,講課方法沒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中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的時期,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就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老師們需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做出相應的措施,在老師與學生的角度上都做好方法的研究,這樣才能構建出高質(zhì)量的課堂。
3中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3.1平等對話,主動交流,建構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處在相同的平等地位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教育孩子們,教師是教育者,不應該對老師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誘導學生們信任老師。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還要努力的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很多學生都以課本作為提問問題的參考答案,缺少了自己的思考。教師不應該鼓勵這種行為,也不應該倡導這種提問方式。很多學生回答的重心都放在了“老師想讓我怎么回答”之上,但是真正的學習是要表達出來自己的看法,應該把重心放在“我是怎么想的”之上。課堂中的提問是一個雙方交流,共同探索的過程,而不應該變成占有和被占有的關系。老師要做的是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啟迪,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不應該把孩子們變成應試教育下的“考試機器”。不僅如此,教師們還要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性,用包容的心,平等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同學。
3.2加強提問技巧,提高問題質(zhì)量
不管是什么事情,想要更好的做好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語文課堂的提問中,提問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是一門思維與言語共同演繹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上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例如,在記敘文里,可以帶領學生從不同人物的角度出發(fā),教導他們進行情景帶入,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提問,學生們的思路就會被打開,就更容易理解整個文章的主旨大意。在古詩文的學習中,還可以先調(diào)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朗誦能力,在朗誦全文過后,找不同的同學講述各自的體會和感觸,并且讓同學們一起進行討論,這樣就能加容易帶動同學們?nèi)谌氲秸n堂中去。因此,教師要教導學生們參與到課堂中,溝通在課堂上,主導在課堂上。同時,在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階段,還要照顧到學生的思維水平,不能提出難度過大,學生們無法解答的問題。還要從學生們感興趣的方面著手,盡量把學生們的興趣愛好與問題相結合,相聯(lián)系,這樣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們理解問題,解答問題。
3.3摒棄舊觀念,創(chuàng)新科學方法
作為21世紀的教師,不能再為了應試教育而把天性迥異的孩子們都訓練成“考試機器”,課本是教師教學的工具,而不應該成為壓制學生思維的繩索。當今社會,隨著競爭力的增大,很多教師不得已用極端的方式去訓練孩子們,把孩子們的思維都控制在統(tǒng)一的標準線上,這種做法是有弊無利的。教育本身就是讓受教育者得到提高,得到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們不能只以卷子上的考題為講授范圍。不能因為某篇課文不考試,就不講解,不提問。真正的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思維,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在課堂的提問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也不應該只局限于考試的范圍,不能夠考什么就提問什么,就要求學生記憶什么??荚嚪秶鷳撔∮趯W生們學習知識的范圍,不應該在考試范圍內(nèi)節(jié)選學生學習知識的范圍。在中小學階段,還要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不應該讓他們一直處于控制之下,一旦沒有老師的逼迫就沒有了學習的欲望。這樣是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與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的。
4結束語
一個好的教師是為了學生服務,為了教育獻身的,教育孩子的關鍵是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語文課堂的提問要找對方式,做好研究。對于不同的孩子要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用包容的心態(tài)去鼓勵每一個孩子。只有提高提問的質(zhì)量,探索科學的提問方法,構建起正確的課堂師生關系,中小學的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才會提高,教學質(zhì)量才能進步。
參考文獻:
[1]沈貴鵬等.初中課堂口頭言語互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55-57.
[2]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5-8.
[3]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優(yōu)化[J].教育研究,2012(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