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朱懷祥
高職院校教學們模式的優(yōu)化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效率的提升,本文將以高職體育教育為研究對象,在充分結合現(xiàn)階段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方式進行探究。以便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觀念的革新,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持續(xù)優(yōu)化。
傳統(tǒng)體育課程對學生的教育集中于體育鍛煉,在教學形式方面相對簡單,所以實際教育效果比較有限,學生難以從中獲得全面的發(fā)展。不過在信息化體育教學模式的作用下,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獲得了新穎的課堂體驗。借助信息化的授課形式,體育教師不僅能讓學生從課程中獲得必要的體育知識和身體鍛煉,還讓學生在綜合素養(yǎng)上有所提升。由此可見,在高職體育教育中采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1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陳舊,沒有突出職業(yè)特色
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都處于發(fā)展停滯狀態(tài),這就意味著很多教學方式已然不適應當下的教學需要。教師若是沒有刻意學習新型教學方法,就很難保障課堂內容豐富多樣。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長期影響下,學生們逐漸形成習慣,逐漸適應了被動式的體育學習,完全不能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至于在體育學習中獲得啟示,逐漸成長為創(chuàng)新型高職技術人才就更是無從談起。這既沒有讓學生在教學中形成“終生運動”的觀念,還讓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厭倦,所以很多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僅僅只是抱著應付了事的態(tài)度。高職院校應當重視這種教學狀況,投入精力和師資力量進行改革,解決體育教學效率低下的嚴重問題,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內容豐富、積極多元的體育課程,讓學生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體育學習,實現(xiàn)自身體育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1.2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
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重點是專業(yè)知識,即使有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圖也不會第一時間在體育教育中進行嘗試。在這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下,高職體育課程的結構就顯得枯燥簡單。比較常見的課程內容無非是籃球、足球、武術等,而且教師對相關運動項目的教學只會停留在淺層階段,很少會結合學生個性化的體育發(fā)展需要實施深入教育。當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新奇感過去,就會陷入懶散、心不在焉的狀態(tài),這便直接導致體育課程教學效率低下。
1.3教學方法比較有限
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體育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不能用合適的方法實施教學。不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也比較復雜,如教師對信息化技術及其他教學方法的認知不足;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經(jīng)驗有限,出于維持教學秩序的考量不敢貿然使用其他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完成硬性教學目標等。所以教師不能用多樣化的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只能從滿足基本目標的角度實施教學。
2 信息化技術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運用的建議
2.1改革教學模式
高職體育教育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對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氛圍做出優(yōu)化,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構建起理想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構筑空間。當學生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充分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體育鍛煉中增進健康,享受到體育活動給學生帶來的美好時,學生自然也會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并將“終生鍛煉”的理念貫徹下去。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網(wǎng)絡體育資源,拓展學生的體育知識。在課后,教師可以使用網(wǎng)上平臺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長期鍛煉的習慣。
2.2轉變課堂組織形式,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的組織形式無非是教師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形式的長期作用下,學生逐漸對體育學習產生消極心理。為了避免這種在狀況的產生,體育教師應當對過去嚴肅緊張的教學形式作出調整,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可以適當利用信息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在開始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事先尋找合適的網(wǎng)絡資源,整理以后融合到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正如在教導學生學習羽毛球運動時,教師可以將網(wǎng)絡上整理而來的資源和各種技巧相結合,然后再把林丹、李宗偉這樣的著名選手比賽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嘗試從中尋找課堂知識的身影。當學生產生疑惑時,教師可以就某一畫面進行分析。如此一來,學生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吸收更多的知識。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入其中,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個性化教學的實施,另一方面則是引導學生的體育學習中養(yǎng)成競爭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以特定體育運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播放運動技術要領視頻,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練習,達到一定水平后再組織學生參與小組競賽。在信息化技術和團隊協(xié)作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大幅提升。
2.3挖掘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契合點
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應用為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優(yōu)化提供了有效途徑,相關教學工作者應當立足于時代背景,選擇科學、高效的方法促進課內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體育學習。教師要不斷提高對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力度,積極地在網(wǎng)絡上搜集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生鍛煉”的良好習慣。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會在校園內參與體育活動,當寒暑假到來之際,回到家里就整天窩在沙發(fā)里娛樂、玩耍,幾乎不參與任何戶外活動。借助線上交流軟件,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運動狀況實施有效監(jiān)督,要求學生每天完成定量運動。在教師的督促下,學生也會逐漸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性。
2.4完善評價方式
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有別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教師應當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制定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評價方法,從而合理審視教學工作,在準確的評價中調整教學策略。自我、教師、他人的評價形式可以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況。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成長手冊記錄體育活動,讓學生也掌握評價技能。
2.5依托校園網(wǎng),構建體育教學信息化服務平臺
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體育教學資源比較有限,不過在信息化技術的作用下,這種狀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觀。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的建設必然會集成網(wǎng)絡上的教學資源,在教師的有意篩選和海量收集下,學生可以接觸到的體育知識內容遠比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學資源豐富。在這種資源背景下,學生可以有更多的體育學習機會和選擇。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有所差異,并且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滿足多數(shù)人的學習需要,并且有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要適當加快教學節(jié)奏。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生會出現(xiàn)對動作技能、知識理論一知半解的狀況。若是這種狀況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應用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以后,教師可以和學生共享課件資源、推薦學習視頻,線上指導學生的學業(yè)。在這些教學方法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應用知識。
3 結束語
高職教育在我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否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過硬的應用型人才很大程度取決于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高職院校應當在正確認知自身重要作用的前提下積極引入信息化教學技術,讓學生在體育教育中獲得多種層次的發(fā)展,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yè)的需要,為社會的整體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通訊作者:朱懷祥
(作者單位:1.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2.重慶三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