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摘 要: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音樂教育作為美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確立了重要地位。就高校音樂教學而言,其教學理念和方法得到了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傳統音樂教育主要運用口授法和看譜法來進行音樂學習,當今流行音樂教學方法也主要是這兩種。但在充分尊重傳統教學的模式下,流行音樂專業(yè)教學應當重視新的教學方法——聆聽法,它是適應流行音樂的教學模式。文章從流行音樂學科的風格化在線教學入手,分析聆聽在流行音樂風格化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聆聽在目前音樂在線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探析。
關鍵詞:聆聽;流行音樂;在線教學;素質教育
注:本文系南京藝術學院2020年教學專項研究課題“流行演唱‘風格化在線教學理念研究”(2020JYYB13)階段性成果。
高校流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探索并開發(fā)新的方法開展教學。聆聽教學法尊重流行音樂以聽覺學習為核心的規(guī)律和學習傳統,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本體、音響要素、伴奏織體、歌手聲音表達本身,深入用耳朵去學習音樂,由拆解、分析再進一步融合組成內化創(chuàng)新,最后經由模仿來直接感受和把握音樂的形態(tài),最終學習掌握音樂知識內涵。
一、流行音樂學科的風格化在線教學
國內大部分音樂學院在流行音樂專業(yè)化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沿用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即口授法與看譜法。而流行音樂的獨有屬性又很明顯區(qū)別于傳統音樂與古典音樂,因此聆聽法的提出,在流行音樂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得到了極大的實踐與運用。流行音樂教學的在線化模式,對教學發(fā)展變革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同時對流行音樂專業(yè)未來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考與探索。露西·格林在她的《用耳朵彈奏——非傳統音樂教學法》中提出“hear,listen,play”的音樂學習策略是在借鑒流行音樂家學習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方法的好處便是“學生的聽力、即興創(chuàng)作和表演技巧都能得到自由發(fā)展”。
與傳統的音樂專業(yè)教學不同,先識譜后學歌的看譜法在流行音樂教學的基礎階段雖然頗具成效,但弊端往往也很明顯。其一,流行音樂作品的層出不窮,以及在快節(jié)奏的“互聯網+”時代,樂譜無法滿足流行音樂愛好者與學習者迫不及待想學習新歌新作品的速度與數量。其二,當今網絡上雖然獲取樂譜的渠道和方式變得比以前更便捷,但也存在著大量樂譜出現明顯的錯誤與失誤的現象,導致學習者在識譜學習中被誤導,直接影響了學習效率,這種不正確的樂譜也不具備學習音樂的參考價值。其三,盡管當我們從海量的樂譜資料中好不容易篩選出正確的、嚴謹的,又具有學習價值的樂譜資料時,樂譜上勾勒出音樂中的旋律與音符、和聲記號等等,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出音響中全面的音樂信息,對于整首作品的表達僅僅表現在文本上,更是局限了學習者學習音樂時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可否認,識譜確實在流行音樂的基礎訓練中起到了打地基的作用,不過如何將流行音樂風格化更是作為流行音樂從業(yè)者應該去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流行音樂的風格化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聆聽唱片作品中的聲音與織體往往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步,它可以讓學習者得以直接進入流行音樂的形態(tài)之中,從而了解流行音樂的真實聲音。只有真正開始用耳朵去學習音樂,不再僅僅局限于樂譜或文本時,學習者才能更好地對音樂本身進行理解,對音樂有更豐富的想象。通過聆聽、模仿再進行分析的學習方式體現出流行音樂的非標準化特征,以適應新時代多元化的線上以及線下的教學需求。
二、聆聽在流行音樂風格化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聆聽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學習手段,在新時期流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聆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聆聽一詞出自楊雄《法言·五百》,意思是集中精力、認真地聽。一般多用于報告、演講、講學、朗誦、故事等有關人的活動,也可用于具體的事物,如風聲、雨聲、歌聲等。而流行音樂風格化教學過程中強調的聆聽,不僅具有其基本內涵,還包括善于用聆聽唱片中音樂術語或音樂本體等每一個音樂元素進行學習。
(一)聆聽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聆聽的過程是教學參與者對音樂的一種欣賞,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和手段。在新時期流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自己去感悟音樂、音符、音色、音高、和聲、律動、伴奏織體、編曲構架等等,促使學習質量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流行音樂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學生保持高強度的聽覺能力訓練。比如不少學者模仿唱片中的唱法,可以幫助學習者直接進入流行音樂的學習范疇,直接感受到流行音樂的魅力。
(二)聆聽在音樂教學中的必要性
聆聽音樂是一種素養(yǎng),是對音樂本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教、學本身就是一種互動和學習,不僅要求教學參與者表達、書寫,還要求教學參與者學會聆聽,通過聆聽掌握不同的學習方法,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同時,流行音樂學習需要學習者熟練地模仿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理解并且掌握音樂術語所包含的音樂意義,具備即興表達、創(chuàng)作的能力,這就更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聆聽能力。
三、聆聽在目前音樂在線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各大音樂院校在線教學在新時期得到應用和推廣,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教師對學生的監(jiān)督作用被弱化,更加依賴學生的自覺和主動,尤其是聆聽,作為一種訓練方式、學習手段,需要學生自覺參與、主動實踐。我們發(fā)現在整個音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新興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學生個人的流行音樂學習效果得到改善。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用耳朵學習音樂,深度進入音樂本體,得到了更好的學習成效。
在線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聆聽上的效果存在提升空間,仍然存在一些阻礙因素,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等。新時期在線教學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我們發(fā)現目前不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發(fā)展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在聆聽的過程中不能準確地把握音符、律動等變化規(guī)律,對音樂術語以及音樂本體學習與理解存在偏差,不利于音樂素養(yǎng)的高效提升。
在線教學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以看譜法與口授法作為前提,對學生的聽覺意識進行引導,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們發(fā)現目前不少教師缺乏相應的能力,不能使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聆聽,不利于在線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四、結語
隨著流行音樂藝術的多元化發(fā)展,音樂表演的成分越來越多,樂譜以及文本等本就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流行音樂與形式的表達,這更需要學習者拋開固化的學習方式,從聆聽開始,即完成一個拆解—分析—組合—重建—創(chuàng)新的學習過程,最后經由模仿來直接感受和把握音樂的形態(tài)。在新時期,美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參照內容,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美育教學要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chuàng)意實踐等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高校流行音樂教育中,要意識到聆聽是流行音樂風格化教學的基石。
聆聽這種方式是富有成效的,它是適應流行音樂發(fā)展的學習模式。究其原因便是流行音樂豐富的音樂語匯及元素,在其風格化形成的過程中有較多迄今無法被記錄與文本化的要素,當這些要素無法在現有的音樂理論系統和樂譜中得以涵蓋的時候,學習者對流行音樂的主要載體就不應僅僅是書本、教材或樂譜,而應該回歸到原始的音響資料,回歸音樂本身。這種看似非正規(guī)的學習方式背后體現出的學習過程卻是極其復雜的,這個學習拆解與轉換的過程建構出流行音樂家最基本的音樂能力,這種能力的習得不僅可以彌補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諸多不足,也必將成為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專業(yè)建設與課程設置的重要參照。
參考文獻:
[1]格林.用耳朵彈奏:非傳統音樂教學法[M].莊莉,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陸婭妮.如何掌握流行唱法:評《流行唱法入門》[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112.
[3]劉明華.流行唱法在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應用與發(fā)展探析[J].戲劇之家,2018(27):203.
[4]郭昕.用耳朵學習:流行音樂的自學傳統與學院化教育[J].人民音樂,2019(1):88-91.
[5]李昀權.我國高校流行唱法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思考[J].明日風尚,2019(3):92.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