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生
摘? ?要: 基于問卷調查數(shù)據測評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投入度,并探討了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綜合評價結果較好。從各個維度來看,高職學生“行為投入”評價結果較好,“認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表現(xiàn)一般。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戶籍、父母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學業(yè)基礎、學習興趣、年級、身份及院校類型和支持力度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高職院校應改革教學方式,突出實習實訓教學,加強學習品質和行為習慣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投入度。
關鍵詞: 學習投入度? ?測評? ?行為投入? ?認知投入? ?情感投入
一、文獻綜述
大學生學習投入度是高等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庫恩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習投入度”概念,不少學者構建了學生學習投入度的三維研究架構,即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Shaun Harper,2009)[1](1-15),并開發(fā)了學生學習投入度相關測量工具(Jennifer Fredricks,2012)[2](764-781)。關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影響因素也有相關研究,Robyn Gobiss和Dr Jenny? poskitt(2010)指出學生學習投入取決于機構內和機構外很多因素[3];Wilson TD(2006)提出了學習行為的三個影響因素:個人特質、人際關系和環(huán)境因素[4](658-670)。國內學者汪雅霜(2012)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度進行了研究[5](32-36)。
通過梳理文獻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對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概念、結構和測量工具進行了深入探討,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對大學生學習投入度進行測評及構建計量模型實證分析影響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研究相對欠缺。本文構建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評價指標體系,借助因子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測評,從學生個體和院校特征兩個方面構建計量經濟模型,探討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因素。
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調查
本文從“行為投入度”“認知投入度”和“情感投入度”這三個維度編制《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行為投入度主要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認知投入度主要測量學生的深層認知策略;情感投入度主要測量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5點量表法。此外,還調查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影響因素,包括學生個體和院校特征兩方面。學生個體變量包括先賦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2019年3月至5月對江西南昌、宜春、新余5所職業(yè)院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63份,收回有效問卷578份。
三、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評價
1.測算指標權重
(1)因子數(shù)量的確定
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表明調查數(shù)據適合因子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因子個數(shù),由于前3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大于60%,且特征值都在1以上,故原來的12個指標可用上述3個因子替代。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2)計算因子得分
我們通過因子旋轉計算因子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3)指標權重與綜合值計算
各個指標權重計算公式如下:
設綜合指標值為Z,則:
其中為各個指標的權重,y為相對應的指標值。
根據表3可知,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12個二級指標中,“我努力學習是因為我愛學習”的權重最大,為0.108090;“我會提前預習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的權重最小,為0.06097。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評價得分均值為3.33710分,最大值為4.763555分,最小值為1.291128,得分在1.0—2.0的占0.692%、2.0—2.5的占5.1903%,2.5—3.0的占20.2422%,3.0—3.5的占35.2941%、3.5—4.0的占29.4118%、4.0—4.5的占8.3045%、4.4.5—5.0的占0.8651%。
2.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模糊綜合評價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評價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投入度。高職學生學習投入度包括3個一級指標,即“行為投入”“認知投入”“情感投入”。首先對這3個維度進行評價,然后將該層次的評價結果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總體評價的模糊關系矩陣,計算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綜合評價結果。本文將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表現(xiàn)定義為:V={完全不符合,不符合,符合,比較符合,完全符合}。根據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評語的分布概率確定該指標對相應層次評語的隸屬度。
高職學生“行為投入”維度評價矩陣為:
=0.23810.19590.17130.19980.19490.0052? ?0.0744? ?0.2716? ?0.4602? ?0.18860.0156? ?0.0709? ?0.2388? ?0.4810? ?0.19380.0069? ?0.1246? ?0.2595? ?0.4394? ?0.16960.0208? ?0.0675? ?0.2405? ?0.4758? ?0.19550.0311? ?0.1453? ?0.2924? ?0.3893? ?0.1419
=(0.0157? ?0.0948? ?0.2609? ?0.4500? ?0.1786)
高職學生“行為投入”維度對評語的隸屬度分別為0.0157、0.0948、0.2609、0.4500、0.1786,綜合得分為3.681。其中最大的隸屬度為0.4500,與之對應的評語為“比較符合”,從“行為投入”維度來看,高職學生學習投入表現(xiàn)“較好”。
同理,我們計算高職學生“認知投入”維度、“情感投入”維度及學習投入度綜合指標對評語的隸屬度和評價得分見表5:
高職學生“認知投入”維度對評語的隸屬度分別為0.0935、0.1747、0.3276、0.3132、0.0910,綜合得分為3.1335。其中最大的隸屬度為0.3276,與之對應的評語為“符合”,從“認知投入”維度來看,高職學生學習投入表現(xiàn)“一般”。
高職學生“情感投入”維度對評語的隸屬度分別為0.1014、0.2095、0.3039、0.1959、0.1892,綜合得分為3.1617。其中最大的隸屬度為0.3039,與之對應的評語為“符合”,從“情感投入”維度來看,高職學生學習投入表現(xiàn)“一般”。
高職學生“學習投入度”總體指標對評語的隸屬度分別為0.0683、0.1569、0.2966、0.3259、0.1523,綜合得分為3.337。其中最大的隸屬度為0.3259,與之對應的評語為“比較符合”,從總體指標來看,高職學生學習投入表現(xiàn)“較好”。
四、影響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因素分析
從學生個體和院校特征兩個方面構建計量經濟模型探討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因素。因變量為學習投入度,自變量包括學生個體和院校特征兩方面。學生個體變量包括先賦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其中,先賦性因素包括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父親受教育程度、戶籍。自致性因素包括學生學業(yè)基礎、年級、專業(yè)、學生身份、學業(yè)規(guī)劃、學習觀和學習興趣。院校特征變量包括院校類型和院校支持力度,院校支持力度分個等級(包括教師教學支持、人際互動、實習實訓支持三個方面)。變量賦值及描述性統(tǒng)計見下表:
從回歸結果來看,在學生個體先賦性因素中,性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女生比男生學習投入度更高。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戶籍都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學習投入度更高,父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學生比未接高等教育的學生學習投入度高,農村學生比城鎮(zhèn)學生學習投入度高。
在學生個體自致性因素中,學業(yè)基礎、年級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學業(yè)基礎越好,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低年級學生比高年級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學生身份是影響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學生干部比非學生干部學習投入度高。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學習興趣對學習投入度有顯著的影響,學習興趣越濃的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
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院校類型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示范性院校學生比非示范性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高。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院校支持力度也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院校支持力度越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綜合評價得分為3.337,總體表現(xiàn)較好,但從各個維度來看,高職學生“行為投入”評價結果較好,認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表現(xiàn)一般。
在學生個體先賦性因素中,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戶籍都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女生比男生學習投入度高,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學習投入度高,父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學生比未接高等教育的學生學習投入度高,農村學生比城鎮(zhèn)學生學習投入度高。
在學生個體自致性因素中,學業(yè)基礎、年級、學生身份、學習興趣都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學業(yè)基礎越好的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低年級學生比高年級學生學習投入度高,學生干部比非學生干部學習投入度高,學習興趣越濃的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
院校類型、院校支持力度也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顯著因素,示范性院校學生比非示范性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高,院校支持力度越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越高。
2.研究建議
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興趣與院校支持力度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積極顯著因子。當前部分高職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山柚鞣N技術手段、創(chuàng)建ARCS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因材施教,將教學與職業(yè)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同時加大教師教學支持力度,促進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的升級換代,實現(xiàn)教學客體與主體的翻轉、教與學方式的翻轉、淺層學習與深層學習的翻轉。高職院校應加大實訓支持力度,重視實習實訓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采用全過程、無縫式教育實踐模式。
此外研究結論表明,低年級學生比高年級學生學習投入度高,學生干部比非學生干部學習投入度高。因此,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要吸引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激發(fā)好奇心,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在學習上的帶頭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Shaun Harper. Student Eng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2009.
[2]Jennifer Fredricks. The Measurement of Student Engagem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Methods and Student Self-report Instruments.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 Engagement[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2012.
[3]Robyn Gibbs &? Dr Jenny Poskitt. Student Engagement in the Middle Years of Schooling(Years 7-10):A Literature Review[R].2010.
[4]Wilson T D.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6,2(6).
[5]汪雅霜.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實證研究——基于2012年“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數(shù)據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1).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規(guī)劃課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18YB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