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成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茵分布情況及藥敏實驗分析。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時間區(qū)間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集呼吸道深部痰液實施病原菌培養(yǎng),經纖維支氣管鏡防污染毛刷完成,同時取ROSCOS 藥片法完成藥敏實驗,API 20C AUX 法鑒定菌種。結果:在深部痰培養(yǎng)中,取得的真菌感染最少為4例,占比5.56%;其中革蘭氏陰性菌株共40例,包含大腸埃希菌6例(8.33%)、大腸埃希菌16例(22.22%)、流感嗜血桿菌4例(5.56%)、肺炎克雷伯桿菌14例(19.44%);而革蘭氏陽性菌株共28例,包含肺炎鏈球菌6例(8.33%)、金黃色葡萄球菌10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4例(5.56%)、表皮葡萄球菌8例(11.11%);針對亞胺硫霉素,較多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高的敏感性,共38例,占比為95.00%,其次是氨基甙類丁胺卡那霉素,共29例,占比為72.00%,最低的是頭孢他啶,共1例,占比為2.50%;而針對萬古霉素,革蘭氏陽性菌的敏感率最高,占比為27例(96.43%),其次是亞胺硫霉素、利福平。結論: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及特定抗生素,一些菌株有較強敏感性,急性加重期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經臨床上的藥敏結果分析和病原學分布檢測,對合理選擇抗生素、明確致病菌和減少耐藥菌株取得的作用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肺部感染;病原菌;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凰幟魧嶒?/p>
[中圖分類號]R446.5; R5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3-0092-02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疾病的患者,在近些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呈現(xiàn)出逐漸上升的趨勢[1]。臨床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伴隨睡眠呼吸障礙、慢性呼吸衰竭、胃潰瘍、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等[2-4],易反復發(fā)作,進展程度取決于對患者疾病的治療。但是,在選擇抗菌素時,應當按照細菌藥敏結果合理有效化的選擇,查明具體的病原,提升臨床治療效果[5-6]。此次研究通過對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采用病原茵分布情況及藥敏實驗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時間區(qū)間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集呼吸道深部痰液實施病原菌培養(yǎng),經纖維支氣管鏡防污染毛刷完成,同時取ROSCOS藥片法完成藥敏實驗,API 20C AUX法鑒定菌種。入選患者影像學檢查胸部正側位X線片顯示,均處于急性發(fā)作期,肺部有蜂窩狀或網狀、斑點狀、小片狀的陰影,經血常規(guī)、肺功能等檢查,確診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有肺部感染,肺部炎性改變?;颊呔涐t(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心、肺、腎功能不足;不同意此次觀察者。納入標準:符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疾病診斷標準;既往無精神病史者;研究對象依從性良好,具備理解和溝通能力;基本資料完整。其中患者年齡65~95歲,平均年齡(72.2±2.1)歲,男40例、女32例。對比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標本采集:采集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取纖維支氣管鏡防污染毛刷完成。在紫外線室內,在采集標本前1d,進行30min的消毒,同時用2%戊二醛消毒液,在操作之前浸泡防污染毛刷和纖維支氣管鏡。之后經鼻腔,在取無菌0.9%氯化鈉溶液沖洗后插到患者的病灶位置,在直視之下把滅菌的防污染毛刷送到病灶位置,之后取出大概0.001mL的肺內感染分泌物,退回套管拔出。完成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鑒定。
臨床上具體的藥敏實驗和細菌培養(yǎng):接種巧克力、麥康凱、羊血平板等,對每份標本常規(guī)實施細菌培養(yǎng),聯(lián)合API 20C ARX鑒定條(法國梅里埃生物試劑有限公司)鑒定,同時取ROSCO藥敏紙片擴散法完成具體的藥敏分析。
1.3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菌株分布情況、病原菌對常用抗生素藥物敏感度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臨床上選取SPSS1823.0軟件,用_ 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當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分析菌株分布 在深部痰培養(yǎng)中,取得的真菌感染最少為4例,占比5.56%;其中革蘭氏陰性菌株共40例,包含大腸埃希菌6例(8.33%)、大腸埃希菌16例(22.22%)、流感嗜血桿菌4例(5.56%)、肺炎克雷伯桿菌14例(19.44%);而革蘭氏陽性菌株共28例,包含肺炎鏈球菌6例(8.33%)、金黃色葡萄球菌10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4例(5.56%)、表皮葡萄球菌8例(11.11%),詳見表1。
2.2比較分析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 針對亞胺硫霉素,較多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高的敏感性,共38例,占比為95.00%,其次是氨基甙類丁胺卡那霉素,共29例,占比為72.00%,最低的是頭孢他啶,共1例,占比為2.50%;而針對萬古霉素,革蘭氏陽性菌的敏感率最高,占比為27例(96.43%),其次是亞胺硫霉素、利福平,詳見表2。
3 討論
急性發(fā)展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異常,免疫力降低,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最終造成呼吸衰竭的出現(xiàn),主要經各種心肺器官障礙所造成[7]。此病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進行性的特征,多發(fā)于春冬季節(jié),且疾病發(fā)展迅速是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可能和氣溫的變化呈現(xiàn)相關性,其夏季時發(fā)病較少。在春冬季節(jié)的時候,患者的杯狀細胞水平上升,呼吸道粘膜毛細血管劇烈收縮,粘毛排送和收縮功能降低,氣道平滑肌功能障礙,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水平和單核細胞數量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體內環(huán)免疫細胞增長,呼吸道粘膜的分泌型IgA和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降低,腫瘤壞死因子和炎性因子增長,Th1輔助細胞調節(jié)細胞免疫功能遭受影響,在肺部中致病菌或真菌出現(xiàn)增長、發(fā)報紙,呼吸道免疫功能異常,所以出現(xiàn)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情況[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出現(xiàn)感染等情況,免疫功能下降。此次研究中,在深部痰培養(yǎng)中,取得的真菌感染最少為4例,占比5.56%;其中革蘭氏陰性菌株共40例,包含大腸埃希菌6例(8.33%)、大腸埃希菌16例(22.22%)、流感嗜血桿菌4例(5.56%)、肺炎克雷伯桿菌14例(19.44%);而革蘭氏陽性菌株共28例,包含肺炎鏈球菌6例(8.33%)、金黃色葡萄球菌10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4例(5.56%)、表皮葡萄球菌8例(11.11%);針對亞胺硫霉素,較多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高的敏感性,共38例,占比為95.00%,而針對萬古霉素,革蘭氏陽性菌的敏感率最高,占比為27例(96.43%)。經此次研究結果證實,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經臨床上的藥敏結果分析和病原學分布檢測,發(fā)現(xiàn)最常見于痰液培養(yǎng)結果的就是革蘭陰性桿菌,主要為 克雷伯菌、 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顯示此類患者主要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另外,患者的真菌感染的次數,基于當前社會中對抗生素的濫用等情況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分析存在的病原菌發(fā)生因素和特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①應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劑,使得二重感染等情況出現(xiàn);②通過在臨床上應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大量繁殖出很多的條件致病菌,殺滅較多;③和機械通氣、 霧化吸入、人工氣道等治療措施存在極大的關聯(lián)性作用,基于此,在對患者疾病的具體治療中,應當注意調整抗生素,不能夠一味強化治療時選擇抗生素,應當致力于抑制和清除患者的致病菌;④通過在臨床上應用制酸劑和H2受體阻滯劑,抑制了正常菌群的生長,移植菌與宿主關系出現(xiàn)極大的轉變。
經最新的研究顯示,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因患者面對疾病的出現(xiàn)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的特征因素,會造成自身病情的惡化或發(fā)作,因此在對患者疾病的治療中應當致力于促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成為極其關鍵的因素。當患者病情進入到穩(wěn)定期,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緩解之后,其根目的就可以改善其日?;顒幽芰ΓA防患者的疾病急性發(fā)作,減緩或防止心肺功能減退,盡可能恢復受損的心肺功能。而藥物治療、預防感染、衛(wèi)生宣教、心理支持、運動鍛煉、長期氧療等等,均是臨床上用于定期COPD的主要康復治療措施。除此之外,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的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有氣流受限特征,患者急性發(fā)作次數增加,最終導致死亡。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及特定抗生素,一些菌株有較強敏感性,急性加重期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經臨床上的藥敏結果分析和病原學分布檢測,對合理選擇抗生素、明確致病菌和減少耐藥菌株取得的作用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潘春曉, 孫言才. 放療病區(qū)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20, 40(4): 432-436.
[2] 尤寧, 曹官銘, 李科.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 重慶醫(yī)學, 2016, 45(25): 3503-3505.
[3] 柏華, 張啟芳. 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5, 25(32): 93-96.
[4] 熊茂翔. 老年阿爾茨海默病合并院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監(jiān)測[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9): 2-4.
[5] 張正玲, 張翊玲, 路蘋, 等. EB病毒感染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癥反應影響41例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9, 39(2): 153-157.
[6] 韓志青, 袁海波, 徐曉雯, 等. 上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 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5, 36(2): 59-64.
[7] 李朝暉, 李復紅, 韓蓓, 等.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感染 患者CRP、PCT、TLR4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海南醫(yī)學, 2020, 31(13): 1655-1658.
[8] 李軍. 清金化濁湯聯(lián)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20, 32(13):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