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
摘要:物理教學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因而,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在基于學生發(fā)展的前提下,為學生的物理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高效的學校環(huán)境,是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難題。因此,我們在探究中,結合相應的教學經驗,以物理教學中的教學效率的提升展開探討,希望通過有效的方法研究,能夠為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經驗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教師來說,不僅僅需要做到的是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理念,還要再結合教材學習的引領過程中,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更有效地為學生呈現教學內容。面對學生新的學習需求,就需要教師不斷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學習探究,才能找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轉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一、關注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教學都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前提下進行的教學引導。但是在傳統(tǒng)式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即使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目標,但是教學目標的設置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學生之間學習基礎的差異性,使的教學目標的完成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尤其是對于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已經提前做好了相應的課前預習,有的學生針對課程學習進行了補習,而有的學生卻只是寄希望于教師在課程上的學習與引導。在這種學生學習基礎不一的情況下,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安排問題與習題式的教學,在二度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比如在物理教學中,針對學生摩擦力的學習引導,在學生已經知道了相關的摩擦力的知識,在課前環(huán)節(jié),我通過了二次學習的方式,進一步增加學生對于摩擦力學習的鞏固,根據學生的認識為學生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進行課前思考。一是滑動摩擦力的“動”與“靜”的參照物是不是總地球?二是兩種摩擦力的大小都是一定的?大小有何特點?如何求得?在這一問題的設置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問題的解答,在二次復習學習的過程中,增加了學生對已經學習的知識的認識,學生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關注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實驗學習的引入,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并在教學進行中,積極地將一些物理實驗引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一物理實驗的學習包括基于教材的物理實驗的學習引導,以及生活化的物理實驗的學習引入,在物理實驗學習的過程中,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比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演示了教材中的一些實驗,在演示實驗后,還鼓勵學生動手探究,這一學習引導,使實驗學習成為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動手參與和體驗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更有效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另外,在實驗學習的引入中,我還結合生活中的一些趣味實驗來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入。比如:“紙杯燒水”,“硬幣浮在水面”等等的物理實驗,更有效地達到了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三、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效進行教學引導
對于任何教學來說,在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的教學引導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認知特點進行教學引導,才能更有效地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在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雖然隨著學習的深入在逐漸增強,但是在一些學習過程中,還是需要依賴于具體形象的經驗學習。因此,在進行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需求進行關注。
比如,在光的直線傳播這一學習過程中,如何通過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小孔成像現象,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難點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時,如果采用直接性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學習特點,通過生活中的射擊游戲來進行學習引入,在引發(fā)學生思考的過程中,隨后為學生演示倒立的蠟燭的像的這些實驗,并且在不斷改變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展開實驗探究。最后,在引出相應的學習內容,在這種學習引導下,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當然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結語
在時代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在教學過程中也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更加關注如何通過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針對現有的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做好反思和總結,才能在找到正確的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葛元鐘.首要教學原理視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1(2):56-58.
[2] 李永省.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教學芻議[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4):71.
[3] 彭軍凱.初中物理教學滲透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1,39(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