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菊蓮
【摘 要】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結果。有效的評價可以為數(shù)學課堂帶來更多的活力。通過多元化的評價,能夠讓教師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讓學生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獲得更公平、更充分的個性化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多元智能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多元評價? 思考實踐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如果僅以過去的“授——受”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言堂”式的評價展開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說遠遠不夠。時代在不斷的發(fā)展,教育理念也應該隨之改變,身為教師,面對的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該積極的探究和更新教學觀念。多元化評價進入小學數(shù)學課堂,旨在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學生在反思和評價中,明白自己學習數(shù)學的優(yōu)勢與劣勢,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行為,真正落實深度學習,使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能夠進一步的提升。
一、直面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評價的現(xiàn)狀
(一)學生不敢評價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學習評價全是老師、學校的事情,學生無權過問,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參與評價的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授給的評價意見。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缺乏自信心,擔心自己的評價錯誤,教師會批評、同學會嘲笑。導致在課堂上,評價缺乏主動性,在其他同學爭先恐后的評價時,選擇回避或旁觀,一味當看客或陪襯。一旦學生形成習慣,就會越來越?jīng)]有自信。
(二)學生不會評價
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學生對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清楚自己的發(fā)展過程和心理感受。但有部分學生缺乏辨別能力,缺乏正確的評價方法,只做表面工程,評價時要么硬著頭皮蜻蜓點水帶過,要么恍恍惚惚不知所言,低效評價在如今的課堂屢見不鮮。
(三)教師的單一評價
部分教師在開展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的形式固定,主要是通過學生考試的成績來判斷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單一化的評價方式過于片面化,必然阻礙了學生心理發(fā)育,并且不能達到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對激勵制度沒有過多的重視,忽略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二、探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多元評價”的方法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當學習者自己可以決定評價的準則、學習的目的及達到目的的程度時,他才是真正地學習,并且對自己學習的所有方面負責”。因此,如何有效評價、多元評價,不但要行,而且必行。
(一)學會評價,建立自信
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得怎樣,教師可從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解決問題,學習策略等引導小學生學會評價。
一堂課臨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反思自評的時間,如我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自評,檢查對照,內(nèi)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并確定努力的方向。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還必須經(jīng)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你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你能用數(shù)學語言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嗎?”“答案是否正確、合理?”等方面進行互評。也可以每周或每月一次在班級里集中評價、階段評價,全班共評自己或他人在近階段中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等。對于低年級初入學的孩子,大多依賴老師的評價,從老師的范例評價中受到啟發(fā),以師評作參照,模仿運用到其他同學身上,體驗評價活動。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找出差距,會獲得有關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自然能夠更加的自信。
(二)保底評價,充滿關愛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和口頭稱贊的方式,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形成積極參與課堂的觀念和意識。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保底型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充滿信心。
如在教學《小數(shù)乘法》計算2.3×5時,一個學生推算出的結果是75。教師:“可以給你一次檢查的機會!”這名學生在檢查之后將答案改成了7.5。教師請學生闡述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該生說:“因為粗心的原因,將小數(shù)點忘記了。”針對這一情況,這時教師的批評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嘗試著換一種方式進行評價。如:“雖然你忘記了小數(shù)點,但能通過自己的檢查,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并進行改正,為你點個贊!以后可要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哦?!辈煌膶W生存在不同的差異,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善于抓住學生的優(yōu)勢進行肯定,對于學生的劣勢進行鼓勵,讓學生在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成長。
(三)過程評價,激發(fā)潛能
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獲取知識和形成技能的程度各不相同,由此也產(chǎn)生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對于每個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的點滴進步都應該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肯定,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
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邊的關系》時,課上學生取出提前準備好的木棒,并圍成三角形的形狀,有的學生非常順利的就完成任務,但部分學生不管怎么擺,始終沒有成功。
教師:“圍成功的同學能不能描述一下三角形三條邊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A:“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相等。”
學生B:“明明是兩條邊的長度一樣長?!?/p>
教師:“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高見,到底三角形三條邊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這時教師拿出兩根長度分別10厘米、6厘米的木棒,詢問學生。
教師:“大膽思考,用兩根木棒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紛紛表示,都認為兩根小棒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仔細想一想,老師認為你們可以做到的!”
學生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舉手的多了起來!
學生C回答:“可以將其中長的一根剪成兩段就行了。”
教師反問:“為什么不剪短的那根呢?”
學生D:“兩條邊太短的話,就圍不成三角形了,因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p>
教師:“原來這就是三角形邊的秘密,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才能組成三角形。”
《標準》中強調(diào)“科學的評價能促進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學生能力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通過過程評價,為智力水平發(fā)展較快的學生提供了“挑戰(zhàn)”與“冒尖”的機會,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拓寬學生的思路,使數(shù)學課堂在師生的互動中獲得生機。
(四)激勵評價,享受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結合單元、期中、期末測試的評價,和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評價,激勵學生不斷的成長。如教師在日常批改作業(yè)時,對于計算準確度高的學生,送上“計算小天才”的稱號;給樂學善思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冠上“智多星”的頭銜等。除了鼓勵性的評價,教師也可以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對于學習態(tài)度端正、進步大、課堂表現(xiàn)佳的學生,獎勵一枚獎章,在月末時匯總并進行獎勵。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實質(zhì)性與精神性的評價,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為主動的參與到數(shù)學課堂學習當中。從而讓學生樂于評價,甚至愛上評價,享受學習帶來的愉悅感與成就感!
三、對“多元化評價”的思考
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同樣評價更是一門藝術!正確的評價方式,才會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和推動學生,讓學生以更多的熱情與激情參與到學習中。評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該如何把握好評價的方式,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和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合理的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更具活力,使得小學數(shù)學課堂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這是一個值得研究與深究的課題,我們還在行進的路上……
四、結語
綜上所述,評價不應是千篇一律,而是引導和培養(yǎng)個性的“蜜方”;不應是分數(shù)等級的“篩子”,而是激勵學生前進的“助跑器”。多元化的評價為數(shù)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能夠在和諧、友好的氛圍中進行。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回自信,享有成功,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健.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價[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學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2020:17.
[2] 吳相山.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質(zhì)量評價改革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