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成
摘要:通過開展法治化的大學生管理方式,學校不僅讓各項管理的開展更為規(guī)范化,而且提升了整體大學生管理水平,還能切實保護好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在實際的學習管理過程中,學校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其中涉及多項復雜的內容。筆者結合多年的經驗,談談對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看法。
關鍵詞:高校管理;大學生管理;管理法治化;必要性及策略
高校管理者需要以依法治國為指導方向,注重響應國家依法治國的號召,并在此過程中真正促進校園法治化建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在此過程中樹立規(guī)則意識,為提升他們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如何推動法治化管理,正確處理好新舊權利之間的沖突,提升學生管理的有效性,成為大學生管理工作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鑒于此,筆者注重從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及策略兩個角度論述此部分內容。
一、高校開展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內涵
大學生管理法治化是指學校及管理者在管理大學生的過程中遵循法治化的原則,構建法治化的規(guī)則,更好地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管理大學生權利的行使,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讓大學生的行為更具有規(guī)范性和科學化。
開展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意義在于,其一,從根本上消除高校大學生管理過于行政化及“人治”局限性的狀況。其二,增強大學生管理的規(guī)范性。相關高校設置相應的大學生管理機制,即大學生管理規(guī)章制度保障機制,真正在管理大學生的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靈活處理”的原則,提升大學生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開展依法治校
大學生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構成。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依法治國成為基本的治國方針,并形成社會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之一。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地,更是響應國家依法治國的重要教育系統(tǒng)。通過開展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學校在相應國家號召的同時,真正將以法治校的精神滲透到管理工作中,增強治校的法治化。
(二)提高管理水平
在開展大學生管理過程中,部分管理者將管理的重點放在防范各種問題的發(fā)生及調節(jié)出現的問題上,導致一些重復性工作的出現。對此,管理者運用大數據統(tǒng)計常見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并以學校制度的方式進行確認,真正讓大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重復工作狀況的發(fā)生,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除了布置相應的大學生管理制度外,學校管理者需要制定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避免出現一些主觀管理的失誤,提升大學生管理的規(guī)范性和可觀性。
(三)保障大學生權益
在大學生管理過程中,由于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及“家長式”的管理風氣,導致大學生缺乏話語權,造成大學生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大學生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管理機制的問題日漸顯現。為此通過推進大學生管理法治化進程,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發(fā)生侵犯大學生權益狀況的同時,也讓大學生在了解大學生管理機制,并更好地進行維權,從管理者及大學生兩個主體的角度保障大學生的權益。
三、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策略
(一)更新管理者觀念,樹立大學生權利本位思維
在傳統(tǒng)的大學生管理中,管理者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管理的規(guī)范性,維護學校的日常教學秩序,并不注重維護大學生的權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大學生權利意識的增強,這種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尤其是在繳費方式的轉變上,即從傳統(tǒng)的公費繳納方式向個人繳納方式的轉變,使得大學生與學校形成一定法律關系。鑒于此,學校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一方面需要維護現有的管理秩序,另一方面要構建維護大學生權益的相關機制。在實際執(zhí)行中,學??砷_展定期的管理者培訓,讓他們真正樹立權利本位觀念。與此同時,學校需定期對大學生管理機制進行宣傳,真正讓大學生了解相應的管理機制,增強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及義務觀念。學校通過更新傳統(tǒng)的大學生管理觀念,并制定相應的措施,真正將大學生權利本位理念落實在實處,提升大學生管理水平。
(二)增強管理者法律觀念,保護大學生合法權益
學校管理者一方面需開展大學生思想教學,另一方面要進行大學生行為的監(jiān)管,真正成為具有服務性的現代管理者。但是,在現階段的學校管理過程中,部分管理者常常打著“為大學生好”的旗號,“侵犯”大學生的權益,導致最終大學生的管理效果欠佳的狀況。為此,管理者需樹立科學的法律觀念,并將相應的觀念向大學生普及,增強大學生的權利意識,讓他們運用學校的法律法規(guī)維護個人的權益。在實際的執(zhí)行中,學??梢詷嫿ǘ喾N形式培訓方式,增強管理者的法治觀念,比如定期組織內部培訓、開展講座等,讓管理者樹立法律觀念(法治理念、民主平等),并自覺約束個人的言行。與此同時,學校需要構建相應的監(jiān)管機制,監(jiān)督管理者的言行,規(guī)范管理者行為,切切實實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學校需要向大學生普及相應的管理規(guī)則,并征詢他們的看法,比如構建相應的反饋機制,搭建大學生權益表達平臺,搜集大學生的訴求,并適時地改正大學生管理中漏洞(管理者的錯誤觀念、制度中的問題),搭建閉環(huán)式的大學生管理模式,更好地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獲得良好大學生管理效果。
(三)完善法規(guī)體系化建設,促進管理的法治化
為了實現大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學校需要構建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真正讓大學生管理更具有規(guī)范性、透明化及公信力,提升大學生管理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國制定如下幾項法律法規(guī):《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名共和國教育法》。這些法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學生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導,即具有一定的普適性,但是并不適應每個學校的特殊狀況。為此,學校需要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法律體系,真正將大學生管理制度“扎根”在日常的大學生生活中,提升大學生的管理水平。為此,學校嘗試落實以下措施:措施一,凸顯大學生權利本位的理念。學校在制定相應法治體系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大學生權利本位的理念,明確指出大學生的權利及義務,合理規(guī)定大學生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讓大學生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享受相應的權利。措施二,增強法制制度制定的規(guī)范性。在構建相應的大學生管理法律機制中,學校參照國家的法律,并結合本校的狀況,構建具有層級性的法律制度,提升法制制度的規(guī)范性和執(zhí)行性。措施三,增強法制制度語言的可操作性。學校一方面合理限制自由裁量權,一方面又要避免相應大學生管理制度的道德化傾向,在增強法制制度操作性的同時,增強法制制度執(zhí)行的公平性。
(四)構建完善大學生管理程序,增強管理規(guī)范性
程序的制定是為了維護大學生的權益。為此,學校不僅要制定程序,而且還應運用程序,最終達到維護大學生權益,提升管理規(guī)范性的目的。然而,在現階的大學生管理程序的制定過程中存在多種漏洞,比如,有些大學生管理者運用管理程序的漏洞進行無序性、隨意性管理。與此同時,大部分高校的敗訴案件中,有很大部分與大學生程序管理的漏洞相關。為此,學校需要規(guī)范大學生管理程序,在約束大學生管理者行為的同時,讓管理者樹立正確法治觀及高尚操守。
在實際的執(zhí)行過程中,學校嘗試從以下措施著力:其一,增強程序制定的規(guī)范性。學校在推動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進程中需要構建科學的大學生管理程序,以法治精神為依據進行大學生程序的制定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管理的偶然性及隨意性。其二,增強程序制定的規(guī)范性。以處罰大學生為例,學校需要從咨詢答辯、提出異議等角度入手。在咨詢答辯的過程中,管理者讓大學生闡述個人的動機及相應的行為,并結合大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加罰,或是減罰。在提出異議的過程中,學校需要設立相應的提議流程,即允許大學生提出異議,并結合他們的申訴內容進行靈活性判定,讓大學生在“申訴”的過程中認識到法規(guī)的重要性,提升他們的行為約束能力。其三,保證大學生享有相應的權利。在大學生管理程序的制定過程中,學校需保證大學生享有知情權、請求權、選擇權等,切實保護大學生的權益。通過構建科學的法定程序,學校在規(guī)范管理秩序的同時,增強法治管理的透明化、公平化,增強大學生管理的公信力。
(五)搭建大學生管理救濟制度,保證管理合理性
法學家韋德提到“保障權利與救濟權利是‘一組筷子’。沒有救濟的發(fā)生就沒有權利的產生。”由此可見,救濟制度對保障權利的重要意義。在現階段的救治制度中,主要有行政救濟及司法救濟兩種。在行政救濟中,部分由于學校自身的特殊性,即學校具有較強的育人性、民主性,在處理相應大學生案件的過程中,管理者不能通過司法法方式執(zhí)行。為此,在實際救濟制度構建中,學??梢試L試從行政救濟的制度著力,充分利用行政救濟中的各種優(yōu)勢,增強大學生管理的合理性。在實際的行政救濟過程中,管理者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構建多種渠道的信息搜集機制。為了及時了解相應的信息,并進行合理的行政救濟,學校可以構建多種渠道的信息搜集機制,設立網絡信息投遞信箱,制定大學生接待日等,真正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相應的信息,增強行政救濟科學性、規(guī)范性及公正性。第二,制定及時處理機制。學校的法制辦、申訴委員會需構建及時處理機制,在最短時間內接受相應的大學生申訴,并對違反學校規(guī)定的各種行為進行依法治理,在保護大學生最大權益的同時,提升違法辦的管理能力。值得注意的一點事,當學校的法制辦做出處罰決定時,需要聽取相對人的陳述和審辯,堅持“偏信則暗,兼聽則明”的原則,進而做出更為公正和規(guī)范的審判,保證學校管理的及時性及公正性。
總而言之,高校管理法治化是新時期新的學校管理模式。在開展這種模式的過程中,學校及大學生管理者以國家的法律為“借力點”,從具體的學校環(huán)境入手,真正搭建具有實效性的學校管理模式,在約束大學生行為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整體的學校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輝宇.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1(01).
[2]張希瓊.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農家參謀,2020(13).
[3]穆牧.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現代交際,2020(19).
[4]劉利君.高校大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實現路徑探究[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