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萌
摘要:語文的人文性即人與文化的聯(lián)系,其包含了多元化的情感、意志與思想觀念。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優(yōu)質的語文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德育教育也旨在砥礪學生品德,塑造正確思想觀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兩者趨向相互滲透融合。因此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的積極作用出發(fā),綜合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入滲透德育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有機結合;滲透策略
在我國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拘泥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考試考什么,教師即教什么,而忽略了語文學科本身的育人意義。針對這個教學問題,教師必須打破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正確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能全面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與道德品質,使學生取得綜合、全面的發(fā)展。
1.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的積極作用
1.1優(yōu)化語文教學質量
新課改的提出,教學的目標更注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德育教育能夠有效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從字詞的結構與內涵著手,開展德育教育,能夠深化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降低遺忘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與人生哲理。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通過開展德育,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提高學生習作的真實性與創(chuàng)新性。與此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德育還能有效培育學生良好品質,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進而全面優(yōu)化語文教學質量。
1.2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評價標準更加嚴格全面。因此小學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從德智體美勞多個角度出發(f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其中德育又居于首位。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開展德育教育,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正面情感,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能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塑造了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進而培養(yǎng)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入滲透德育的可行策略
2.1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我國的漢字文化別樹一幟,具有獨特的美感,其從甲骨文到簡體字的文字演變更是蘊含了中華文明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識字教學,向學生介紹漢字的演變過程、文化價值及其對于世界文化的影響,從而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與此同時,教師亦可以通過深入解讀文字內涵來給予學生正面的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先分析“孝”字的構成,上半部分是老的一部分,下半部分是子。意思便是先有父母,才有子女,兩者密不可分。然后再教導學生領會“百善孝為先”的意義,進而指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小事著手,做到孝順父母、敬老尊賢。通過說文解字的方式不僅僅深化了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提高了識字教學效率,還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吸收理解語言文字中蘊含的良好品質,并內化為自身道德修養(yǎng)。
2.2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充分迎合了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與情感需求,且其皆為名篇佳作,極富有教育意義與人生哲理。因此教師應該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在課內閱讀中開展?jié)櫸锛殶o聲的德育教育。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小英雄雨來》一文描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側重分析人物形象,引發(fā)學生共情,讓學生深刻地領會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無私奉獻的英雄本色,從而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科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開展情境教學,通過圖文、視頻、音樂等等多種形式來立體化呈現(xiàn)文章情節(jié),給予學生感官上的沖擊。在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學生便能獲取沉浸式體驗,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從而促進德育教育的高質開展。通過閱讀教學,教師能夠有效地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情感與高尚的思想情操,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借鑒中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
2.3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的習作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實感與獨立思想的問題。追根溯源,這便是由于模板化的寫作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教師應該打破固化的寫作教學模式,將德育教育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指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例如開展記敘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細節(jié),發(fā)現(xiàn)身邊的真善美,從客觀的角度對觀察的人或事進行評價與思考,最后在寫作中自由抒發(fā)自己的觀點。從而在寫作中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客觀精神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又例如在開展景色描寫的專題訓練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視聽嗅觸等等多個感官著手,從不同的視角觀察世界,進行標新立異的選材構思。引導學生切身感受自然之美,指導學生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在寫作中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進而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能有效提升學生習作的質量,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正向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與愛國情懷。
2.4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拘泥于課堂教學,學生極度缺乏實踐經驗與活動體驗。僅僅依靠理論化的課堂,難以將德育教育深入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無法有效砥礪學生良好的品質。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語文課外活動,進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循序漸進地培育堅持不懈的品質與團結一致的集體合作精神。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詩詞集體朗誦比賽。傳統(tǒng)古詩詞中蘊含了前人優(yōu)良的品質與高潔的情懷,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開展古詩詞朗誦比賽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深入揣摩詩詞的內涵與情感,在文化熏陶下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充實自身知識儲備。并且集體朗誦還能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增強班級凝聚力,構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開展德育教育,指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奉獻社會,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教育,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例如開展烈士陵園掃墓活動,在緬懷先烈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又例如開展敬老院義工活動有利于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領會尊老愛幼的重要性。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結合是社會與時代發(fā)展的必要需求;是小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兩者的共通之處來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進而在識字、閱讀、寫作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機滲透德育理念,由淺及深地開展德育教育。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來設計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引導,指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趙德信.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德育管理,2019(07):37-38
[2]孫學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上旬,2019(09)
[3]胡大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山西青年報,2018
[4]劉琪.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教育界.下旬,2019(04)
[5]李惠媛.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滲透德育教學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