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
10月29日,國家廣電總局約談了四家電視臺,指出其“存在過度娛樂化”的問題,“必須堅決整改”。11月24日,中國演藝協(xié)會發(fā)布第九批88名藝人警示通告。“過度娛樂化”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追求娛樂至上忽視了思想內(nèi)涵,過多添加娛樂元素,淹沒了節(jié)目所號稱的人文情懷。立馬就看到某臺的一檔辦了二十多年的綜藝節(jié)目停播,有著名作家發(fā)文說,“它禍害了一代人,帶壞了社會風氣!”不少人一直懷疑:這么低俗的節(jié)目有那么高的收視率?其主要主持人有過億粉絲?數(shù)月前就有某劉姓導演發(fā)討伐檄文,“昨天他的微博留言就不足一千!”截屏是其為錢炒作造假的鐵證。
10年前某品牌雞精有個奇葩廣告:一家三口載歌載舞往湯里一遍又一遍加雞精,加得越多喝得越有味,笑容就越燦爛,不禁讓人疑惑這到底是在喝湯還是在喝雞精?然而2021年的今天,環(huán)顧四周,這個2011年的廣告居然是對眼下生活的神預言:我們把“食用味精”塞進胃里,把“文化味精”灌入大腦中,我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快餐雞精時代,如可憐的小昆蟲纏在蜘蛛網(wǎng)里難以逃離。
日常在我們這棟大廈上班的數(shù)百人,而中午進食堂就餐的很少過半。外賣小哥卻從11點開始魚貫而入,高學歷的帥哥美女們樂呵呵地提著打包盒擠滿電梯。為什么不去食堂?餐廳是這個超大都市的“十佳餐廳”,菜品近十樣,葷素材料是指名公司提供,洗切炒盛全程可在熒屏看到,價錢更比外賣便宜得多。他們的回答是沒有外賣的味道好!大家已吃慣了用增味劑、增稠劑、著色劑等佐料烹調(diào)出來的食品,衛(wèi)生、價格和營養(yǎng)已不在他們的選擇條件之內(nèi)。
更可怕的是“文化雞精”了。你鄰居家可能有這樣一個中學生,平時喜歡刷歌單,幾百首曲子兩三個小時就能全過一遍。你可能也會有這樣一個朋友,平時喜歡的就是刷短視頻,哈哈大笑中一天看幾十甚至數(shù)百個逸聞趣事;即使是劇也邏輯簡單,節(jié)奏極快,哪怕它已經(jīng)違反了生活常識,只要不帶腦子就能享受到主角逆勢翻盤的快感?;ヂ?lián)網(wǎng)榨出整個文明最為亢奮的部分,將所有由代碼和算法所萃取的文化碎片,拼湊出同一種直白高潮。在這個時代,完整讀完一本書已經(jīng)是一種奢侈品。于是伴生出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認真讀完幾本書,腦袋里卻裝滿了幾千套理論;他們沒認真看完幾部電影,卻能講出幾百套劇本的橋段。他們看起來什么都知道,但實際上什么都不知道。他們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信息談資眼花繚亂,有用的知識卻很少。我們處在一個算法支撐的精準推送時代,看看我們周邊的公號視頻,甚至瀏覽器等各種信息流,投其所好的迎合式的推薦大行其道,形成人們戲稱“嬰兒奶嘴式”的內(nèi)容供給現(xiàn)狀。甚至有的媒體為了延長使用時長,不惜推薦各種庸俗甚至低質(zhì)的內(nèi)容,讓用戶成癮。
但媒體不是販賣一般性商品的超市,媒體承載和傳達的是思想、觀念和價值。在這樣一個魚龍混雜的大環(huán)境下,媒體的堅守變得格外緊迫和必要。但愿廣電總局的“整改令”能把那些被“文化雞精”的蛛網(wǎng)纏住的人們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