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苗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應該以教材為中心,適度在教學內容、范圍拓展,以此達到提升課堂質量的目的。高中歷史知識相比初中而言更有深度、更有難度,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歷史現(xiàn)象中總結規(guī)律,學以致用。高中學生思維較活躍,因此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圍繞教材內容,而且要結合學生需求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才能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本文主要探討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歷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7-464
前言
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高中歷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立足教材,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工具,精準提煉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豐富的歷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自發(fā)思考。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靈活的教學工具,應用性強,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其廣泛,思維導圖依托發(fā)散性的結構體符合學生的思考習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實現(xiàn)自主性的學習和思考。
1 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自主梳理歷史知識點,尋找知識點的規(guī)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歷史知識的難度,將復雜的歷史問題簡單化。對于高中生而言,雖然很多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是多數(shù)學生無法精準把握知識核心,運用思維導圖教學,讓學生可以自主構架知識體系,是延伸性的思考和學習,繼而形成高效課堂。
1.1靈活利用思維導圖
作為歷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高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對思維導圖的認知,繼而才能靈活應用思維導圖,利用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設計豐富的歷史活動,在實際的應用中要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建立知識體系,發(fā)揮思維導圖的記憶優(yōu)勢,引導學生自主建立歷史知識體系,讓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1]。例如,在學習《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教學,先向學生介紹思維導圖的特點,指導學生結合歷史知識繪制思維導圖,向學生介紹結構圖、魚骨圖、樹狀圖、泡泡圖等應用范圍和特點,之后以“秦始皇的功與論”為思維主體構架對本課知識點進行分析、總結、歸納,通過和學生一起制作思維導圖,讓學生了解課程重難點,在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體系,也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歷史課堂的效率。
1.2 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用思維導圖
高中學生的自主預習雖然有目標性,但是依托一定的工具會更有效果,且歷史知識龐雜系統(tǒng),很多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把控歷史知識的核心,一部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針對性,所以教師設置簡單的思維導圖將部分歷史知識歸納出來,根據(jù)思維導圖框架的特點將部分內容空出來,指導學生在預習過程補充思維導圖,可以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2]。高中歷史知識龐雜,利用思維導圖助力學生預習,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以初步建立歷史知識圖式,當然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教師也可以設計個性化的預習思維導圖,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利用可以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降低教課程難度。例如,在學習《明至清中葉的經(jīng)濟與文化》一課時,教師提前設計預習思維導圖,填充部分內容,其余內容在學生預習過程中進行填充,通過對空缺知識點的補充,學生掌握了預習內容,利用有效的思維導圖的工具,讓學生自主搭建了歷史知識圖式,有了簡單的歷史知識體系,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薄弱點進行教學,可有效提升預習效率。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通過教師填充的歷史知識,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部分問題,學生填充歷史知識點時,可以對不懂的部分進行標記,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1.3 學習課程重難點時運用思維導圖
高中歷史教學中,雖然知識點很多,但是每一個知識點都有著關聯(lián),也有凸出的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便可以梳理出課程的重點難點,也可以凸顯出歷史知識的關系,抓住歷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也才能理解整個知識體系,對于部分高中生而言,基礎較差,對難點和重點的把控不夠,傳統(tǒng)教學方法也過于含蓄,且在后期的復習中學生無法自主建立知識體系,進而就降低了歷史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高中生差異性明顯,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同,將歷史課程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再加上學生的自主摸索和思考,可以提升課堂質量[3]。例如,在學習《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一課時,本課程重點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朝代更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并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涉及到的知識點逐一歸納總結出來,并用多媒體將知識圖式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探討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通過強化課程重點,提升課堂的整體實效。在設計具體的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圖形將知識脈絡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朝代更替的歷史規(guī)律,繼而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活學生思維,在學生的自主探討中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完成對歷史知識的歸納并形成自己的筆記。
2 結 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十分靈活的教學工具,操作便利,可以根據(jù)教學要求進行設置,延展性強,創(chuàng)造性強,也可以結合學生思維進行設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構建歷史地圖,將碎片的知識系統(tǒng)化,思維導圖是具有引導性的結構體系,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建立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永平.思維導圖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思考[J].新課程,2021(36):166.
[2]龔維紅,駱曉燕.淺析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9):175-176.
[3]周穩(wěn).思維導圖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1(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