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玉
[摘? ?要]體育教師應集中全班學生學練“8”字跳長繩的注意力,激發(fā)不同水平學生學練“8”字跳長繩的興趣。文章對“8”字跳長繩的進繩時機、進繩速度、起跳時機、起跳動作、起跳位置、出繩速度、出繩距離以及積極準備下一次入繩等內(nèi)容展開論述,以期教師能夠豐富“8”字跳長繩的練習形式,抓住“8”字跳長繩的技術要點,提高學生的學練效率與質(zhì)量。
[關鍵詞]“8”字跳長繩;技術動作;運動條件;感知覺
[中圖分類號]? ? G633.9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36-0023-02
“8”字跳長繩是一個深受中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和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挖掘?qū)W生的運動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練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8”字跳長繩活動中,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8”字跳長繩競技水平。
學生學練“8”字跳長繩過程中獲得的或成功或失敗的結(jié)果,會對其學練“8”字跳長繩技術動作的感知覺產(chǎn)生影響,從而促使其自主矯正“8”字跳長繩的錯誤動作,提升自身“8”字跳長繩技術水平。有的學生在“8”字跳長繩的接力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畏懼進繩、進繩時機不對、進繩速度過慢、起跳點不準確、起跳時機不準確、起跳動作干擾繩、起跳動作與出繩動作不連貫、跑動距離過短沒跑出長繩甩動距離、完成一次進出繩后精神放松、不能及時做好下一次進繩的準備工作等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練“8”字跳長繩的質(zhì)量。
一、起跳時機與起跳動作的學練
[技術動作]原地跳長繩
單人跳繩是小學階段國家體質(zhì)測試項目。經(jīng)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連續(xù)完成多次單人單飛跳繩。但是學生跳長繩的水平良莠不齊,有的學生甚至難以完成一次原地跳長繩,更不要說接力進出繩了。所以,教師盡快將完全不會跳長繩的學生篩選出來進行個別指導,具有現(xiàn)實教學意義。
[運動條件]集體原地跳長繩
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10人左右。每組選取2人甩長繩,他們的站立距離間隔4米,剩余人員則全部站在長繩范圍內(nèi)進行集體原地跳長繩練習。全組學生全部都成功跳過長繩的次數(shù)不多,常會有學生失誤而導致繩子被擋斷。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連續(xù)兩次成功越過繩子的學生基本掌握了起跳時機與起跳動作的技術要領。這部分學生可離開該小組,與水平相當?shù)膶W生另外合成一個小組,單獨領取一根長繩一起練習“8”字跳長繩接力。這樣可降低不良干擾,讓教師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更好地糾正其起跳時機與起跳動作。
[引導感知的重點]起跳時機與起跳動作
成功躍過長繩完成原地跳長繩的動作,并且身體不接觸長繩,代表著學生掌握了起跳時機與起跳動作的技術要領。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糾正起跳時機不準確與起跳動作干擾繩的問題,提高起跳時機準確性與減少起跳動作對繩的干擾。
二、進繩時機與進繩速度的學練
[技術動作]繩下穿行
有的學生存在進繩時機不對、畏懼進繩、進繩速度過慢等問題。這會導致進繩節(jié)奏慢,干擾整體練習,影響練習氛圍。例如,在進行“8”字跳長繩練習時,有的學生需要數(shù)搖繩節(jié)拍尋找進繩時機,有時繩子搖了五六次,他們還沒有進繩;有的學生進繩速度慢,從而導致繩子被身體阻擋;有的學生畏懼進繩,他們或從繩旁邊繞行、或從繩下穿行等。
[運動條件]從慢搖繩下穿行不跳繩
全班學生可按技術水平分成三組,能夠不空繩完成“8”字跳長繩接力的男女生按性別分組(A層次,兩組),接力過程中存在數(shù)節(jié)拍導致空繩情況的男女生為一組(B層次,一組)。每組選出2人間隔4米慢速搖繩,能夠維持長繩持續(xù)搖動狀態(tài)即可。其余學生從長繩側(cè)面排成一路縱隊,隊伍方向與繩成直角,從慢搖繩下橫向穿行不跳繩,穿行后從搖繩人員后方繞弧形回到隊尾排隊,練習隊形呈橢圓形。根據(jù)學生在練習中的技術水平表現(xiàn),教師可動態(tài)調(diào)整三個小組的成員。小組之間也可以展開比賽,以成功穿行的次數(shù)和失敗的次數(shù)作為評價依據(jù),至于評價標準則要依據(jù)小組水平而定。例如,時長2分鐘的比賽,B層次小組完成A層次小組成功數(shù)量的一半即判定為勝利。這樣能激發(fā)各組學生努力學練。
[引導感知的重點]進繩時機與進繩速度
教師通過慢速搖繩、側(cè)向進出繩、穿行不跳繩等方式創(chuàng)造運動條件,引導學生關注進繩時機與進繩速度。學生通過成功從慢搖繩下穿行接力不跳繩且不空繩,增強自主矯正意識,并積極觀察、思考、改進、實踐,以實現(xiàn)學練目標。教師通過分組比賽、差異化評價等方法,營造積極的課堂學練氛圍。
三、起跳位置的學練
[技術動作]“8”字跳長繩
教師可在本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進行完整的“8”字跳長繩練習,通過繩子的長度和搖繩的速度對學生的起跳位置予以限制。
[運動條件]一路縱隊“8”字跳短繩
“8”字跳長繩技術較為熟練的男女生按性別各組成一個小組(A層次,兩個小組),技術生疏的男女生組成一個小組(B層次,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2人間距2米按照搖“8”字長繩的形式搖繩,且選用的是個人跳繩用的短繩,繩長近3米。除去兩個搖繩人員抓握的繩子兩端,實際可供學生起跳越過長繩的中間繩段長約1米,有充??臻g供1人進出繩完成“8”字跳長繩練習。采用慢速搖繩,小組成員排成一路縱隊接力完成“8”字跳長繩,同時教師提問:“起跳點在什么位置?”各小組可以根據(jù)本組成員的練習水平調(diào)整搖繩速度,以大部分組員能成功通過為基本標準。小組間可開展競賽,教師則可采用差異化評價營造學練氛圍。
[引導感知的重點]起跳位置
通過“8”字跳短繩練習,壓縮起跳位置的空間,引導學生關注“8”字跳長繩的起跳點位置信息,促使學生主動細化“8”字跳長繩的技術動作,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四、出繩速度與出繩距離的學練
[技術動作]“8”字跳長繩
在練習“8”字跳長繩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躍過繩后落地動作與出繩跑動動作脫節(jié)不連貫,導致出繩速度過慢以及出繩距離不夠遠等情況。這些情況又會讓學生在已經(jīng)成功越過長繩后仍然有可能接觸到繩子引發(fā)失誤,進而影響后續(xù)的練習節(jié)奏。本環(huán)節(jié)通過長距離快搖“8”字跳長繩練習,加快學生進出繩的速度,增加出繩距離。
[運動條件]增加繩子橫向擺動距離并控制節(jié)奏
“8”字跳長繩技術較為熟練的男女生按性別各組成一個小組(A層次,兩組),技術生疏的男女生合成一個小組(B層次,一組)。每個小組選出2人間距3米搖長繩,繩長5米以上,以增加繩子搖擺的橫向距離。按照搖“8”字長繩的形式快速搖繩,小組成員排成一路縱隊進行“8”字跳長繩接力練習。技術生疏的男女混編小組采用搖一次等待一次的“8”字過繩方法,即每搖2次繩過一個人。這降低了練習要求,保護了小組學生的學練熱情。動態(tài)調(diào)整小組成員,如B層次小組的成員如果可以不等待直接連續(xù)接力過繩,則調(diào)撥到A層次相應的男生小組或女生小組中。
[引導感知的重點]出繩跑動距離與跑動速度
教師通過調(diào)整搖繩人員的站位距離、長繩長度、搖繩速度等,控制“8”字搖繩的橫向距離和學生的練習節(jié)奏,促使學生快速躍過繩和增加跑動出繩的距離,激發(fā)學生關注出繩速度與出繩距離,細化“8”字跳長繩技術要求。
五、積極開展下一次入繩的學練
[技術動作]“8”字跳長繩
無論是在“8”字跳長繩課堂練習過程中還是在“8”字跳長繩比賽中,都會有學生出現(xiàn)懈怠的狀態(tài)。例如,有學生完成一次過繩后,不積極主動到隊尾排隊,導致堵塞后方學生的出繩路線,還有的學生輪到自己下一次過繩時沒有做好準備,從而影響整組的練習節(jié)奏。
[運動條件]縮短繩長,減少人數(shù),加快速度
按照學生“8”字跳長繩的技術熟練程度將其分成兩個層次,在“8”字跳長繩練習中,能夠連續(xù)完成接力的學生按性別各分為一個小組(A層次,兩個小組),不能連續(xù)完成“8”字跳長繩接力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B層次,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2人間距3米搖繩,其余人則排成一路縱隊做“8”字跳長繩練習。要求A層次小組負責搖繩的學生高頻率搖繩,其余學生連續(xù)過繩。B層次小組負責搖繩的學生以中等速度搖繩,其余學生連續(xù)過繩。A層次學生10到15人一組,B層次學生10人左右一組,根據(jù)組內(nèi)技術水平變化、人數(shù)變化和學生的進出繩狀態(tài),動態(tài)調(diào)整組員和組數(shù)。例如,B層次學生的技術水平與A層次學生不分伯仲時,則調(diào)整到對應的A層次小組參加練習。
[引導感知的重點]積極準備下一次進繩
教師通過縮短繩長、減少小組人數(shù)、加快搖繩速度等手段縮短學生的出繩距離和下一次進繩的等待時長,從而加快練習節(jié)奏。教師通過加快練習節(jié)奏促使學生增加出繩后的跑動距離,引導學生積極做好下一次進繩的準備。
總之,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練設計,加深了全體學生對進繩時機、進繩速度、起跳時機、起跳動作、起跳位置、出繩速度、出繩距離以及積極準備下一次入繩等技術細節(jié)的全面認知,增強了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樹立了學生參與練習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對“8”字跳長繩技術動作的應用水平。
(責任編輯? ?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