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云利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實施的雙減政策的實施,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要想給學生減負增效,就必須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深挖教材,不斷創(chuàng)新。
關鍵詞:不同課型 ?打開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數學課的課型有多種,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講評課、測驗課、活動實踐課。新授課是只以傳授新的數學知識,形成新的數學能力為主的課型。練習課是在新授課之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一系列基本訓練的教學活動。復習課是指教師專門引導學生對新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消化、理解、鞏固、綜合運用,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的課型。測驗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個階段的知識后,為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水平的教學手段。而講評課是在測驗課結束后展開的,主要是分析在試題中反映出來的學生的知識缺漏,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補缺補漏?;顒訉嵺`課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以活動為形式,通過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體驗,獲得直接經驗的課程。
在雙減以及課改的新形勢下,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針對不同的課型,可以設計不同的講授學習方式,下面就以幾個簡單的案例來進行說明。
案例一:《倍數與因數那些事》
本節(jié)課是五年級上冊的內容。我們復習課慣以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知識點梳理,接著進行練習的講解展開。本節(jié)課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整節(jié)課由兩名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以相聲的形式進行學習,最終以rap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教師在此過程中僅做指導。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倍數與因數那些事》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學生雙口相聲,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二、知識點梳理1.小組合作交流倍數與因數的相關知識點。2.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本單元的知識點梳理,以思維導圖的形式。3.小組匯報。4.生生評價。三、跟進練習1.游戲PK尋找2,3,5的倍數2.課堂后測四、小結數學它不太難,倍數、因數不用煩。算法它不能亂,要把公式記心間。喲喲切克鬧倍數與因數,是非0自然數。因數的個數有限個,倍數的個數卻很多。大河彎彎向東流,就是這么牛。倍數與因數,它們是好朋友?;ハ喙惨来妫肋h不分離。列舉找倍數,從1開始乘。除法也能算,整除來分辨。2,5的倍數最好辦,就把個位看。個位0或5,就是5倍數。個位2、4、6、8、0,2的倍數就能行。3的倍數很特殊,要算各位數之和。和是3倍數,它就是3倍數。數學公式滿腦轉,百變題型不會亂。大河彎彎向東流,就是這么牛!青春我不彷徨,朝陽前路還很長。從小立下大理想,咱展翅去翱翔!
上完后反觀這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較高,能夠在學中玩,玩中學,收貨滿滿。但同時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后面可以繼續(xù)研討!
案例二:《比的前世今生》
本節(jié)課是六年級上冊的內容。這是一節(jié)新授課中的概念課,以往的課會從生活中的實際入手,引入比的概念再去進行簡單的練習。其實對于這節(jié)課大多數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是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同事將比的相關知識與前世,今生,以及課后思考的來生串在一起,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同時又發(fā)揮了小老師的作用。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比的前世今生》
一、預習反饋
1.同學們,今天我們課堂上要認識一位新朋友,你們可能聽過他的大名,但并不一定了解它,它是誰呢?
引入課題:生活中的比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比的世界!
2.同學們,關于比,你們都知道什么?小組內分享交流一下,時間2分鐘。3.學生獨立反饋。4.小組再次進行交流,把自己剛沒有想到的互相說一說,時間2分鐘。5.課堂前測反饋。6.看來大家對比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那么,關于比,你們還想知道什么?下面讓我們跟隨尋老師的腳步,一起走進比的內心世界吧!二、探究新知1.回顧一下比的前世,兩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2.比的作用(1)哪張照片和照片A像?(2)3:4可以表示什么生活情景?(3)生活中的比小視頻(學生先展示,再播放視頻)其實數學就源于我們的生活,又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這么五彩繽紛的世界!
3.你們了解比的今生嗎?問題探究:思考一:比的前后項只能是整數嗎?思考二:比的前后項的取值范圍是什么?思考三:比的意義是什么?思考四:比和比值的區(qū)別是什么?小組合作交流。三、鞏固練習
相信大家對比的前世和今生都已了解,接下來讓我們請出本節(jié)課監(jiān)考官,來考考大家。
1.最強王者爭霸賽,基礎知識判斷正誤(討論:足球比賽中的3:0是一個比嗎?)2.課堂后測,請大家翻開課堂后測單,3分鐘完成!
組內交換,對照答案互批,錯題組內講解(3分鐘)個別集中講解。五、課堂小結,你有哪些收獲?六、課后思考,在一個比中,只能有前項和后項兩個數嗎?
從課題的出示到最后的小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課堂上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生生課堂,同時教師也能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提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且是是一個富有樂趣的過程。在小學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向現實,讓學生在親身體驗數學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只有這樣,課堂才能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小學生才能對復雜的數學提起興趣,保持那一份熱情。
參考文獻
薛小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J].新課程導學,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