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麗敏
摘要:美是多方面的,包括美景、美德、美文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審美教育是當前小學語文老師所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語文教學內容當中富含了豐富的審美教育資源,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指導者,積極探索智育與審美教育的有機結合,引導小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挖掘美是刻不容緩的教學目標。該文則是對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審美教育的實踐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7-383
審美教育是新課改背景之下小學語文老師重要的教育方向。語文課程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性極強的學科,老師可以通過有效的審美教育途徑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感知情感美、故事美、品德美等方面,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接受美的熏陶,獲得美的教育,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以及審美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審美教育不夠重視
小學生作為語文課堂的主人翁,老師作為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對教學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就目前審美教育的實際情況而言,老師不夠重視審美教育,小學生忽視審美能力方面的發(fā)展是當前審美教育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的重要主要因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往往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理論方面的教學,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成績?yōu)橹饕慕虒W目標。在長期的實踐教學過程當中,老師開展審美教育活動少之又少,對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存在認知偏差,從而影響了小學語文當中審美教育的進度和改革。另外,部分老師雖然意識到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教學經驗,教學形式大過于教學內容,缺乏小學生的全力支持,使得審美教育的效果質量不佳。小學生審美意識淺薄,在審美教學活動當中無法和老師形成有效互動,從而導致審美教育成為“花架子”。
(二)審美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單調
就當前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實際情況而言,老師對審美教育的認知不足,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手段單一,內容單調。老師一味地陳述審美教育觀點,小學生的領悟有限,認知淺薄,缺乏對審內容的深度探討,從而使得審美教育這一目標無法深入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再者,老師在選擇審美教育材料方面缺乏有效創(chuàng)新,對教學課本過于依賴,沒有適度地拓展延伸,無法滿足小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小學生課堂參與感不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踐途徑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多個層面感知美
小學語文老師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實現語文教學內容和審美教育的相互滲透,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氛圍,讓小學生直觀的感受課本內容,帶給小學生視覺、聽覺刺激,心靈震撼,引導小學生深刻體會、品味語言文字,了解文字之美,讓小學生融入到情景當中,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深入探索,引導小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水平。比如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這一篇文章內容時,首先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展示圖片,讓小學生欣賞美麗的四季圖畫。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帶給小學生更直觀的感觸,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接著老師對小學生提出問題:“在看到不同季節(jié)的圖片之后,你能用哪些詞語來概括不同的四季之美?”通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小學生對美形成初步的認知,從整體上理解不同季節(jié)的美,從而活躍小學生的審美思維,拓寬小學生的審美思路。然后老師組織小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文章內容,讀完之后分享自己的讀后感。然后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賞析文字,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感悟四季之美。比如春天,文章當中通過對黎明的描寫,結合”泛、飄、染“這三個動態(tài)詞語,構建了一幅動態(tài)的畫面,通過時間的推移體會黎明顏色的變化,讓小學生深刻的感知春季十分,壯麗的黎明美景。在夏天,以寂靜的夜晚為切入點,構建了一幅動靜結合關于夏夜美景的情景。黑暗的夜色當中,螢火蟲翩翩起舞,點綴著這一抹黑色的“畫卷”。老師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小學生通過研讀感悟,體會情境,渲染情感,引導小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知美,體驗美。
(二)立足教材,挖掘主題,培養(yǎng)審美能力
語文教材內容當中具有豐富的審美教育資源。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應該層層挖掘文章主題,結合文章的插圖內容,喚醒小學生對美的感知,激發(fā)小學生對美的想象,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在語文課本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包括很多的插圖內容,老師可以借助插圖內容,輔助審美教育,在課文教學當中滲透美育,引導小學生認真研讀文章內容,思考文章結構層次,把握文章的主題,理解文章的情感,體會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情感美。比如老師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這一篇文章內容時。首先老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入手,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課題,喚醒小學生的生活記憶,談一談生活當中和自己母親的點滴故事,從而引入慈母情深課文教學。然后讓小學生在自由閱讀過程當中,一邊閱讀,一邊勾畫文章當中能夠表現出慈母情深的語段、句子、詞語,小學生通過找尋文章當中關于母親外貌、動作、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從母親平凡的形象當中感受到母親的不平凡,初步感受母親的愛和深情。接著老師組織小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在探討過程當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把握文章主題,深化對母親的愛的理解,實現情感升華升華,感受愛之美。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審美教育具體可以從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從多個方面感知美;立足教材內容,挖掘主題等方面著手,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軍.感受美?發(fā)現美——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踐策略[J].考試周刊,2021(66):46-48.
[2]李文輝.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85):59-60.
[3]黃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探討[J].教育觀察,2019,8(3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