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海元
摘要:“學問”即學會如何提問題。其見解應該符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理念,值得我們廣大教師學習和借鑒的。然而在我們實際教學中,幾乎很少遇到有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問題,甚至老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也經(jīng)常遭到冷遇。為了扭轉自己所教的學生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多年來,我嘗試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口語表達;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記得有位學者就“學問”一詞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即學會如何提問題。其見解應該符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理念,值得我們廣大教師學習和借鑒的。然而在我們實際教學中,幾乎很少遇到有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問題,甚至老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也經(jīng)常遭到冷遇。究其原因,個人總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存在著心理顧慮,認為不回答還好些,萬一回答錯了會遭到同學的譏笑,或者還有可能會遭到老師的批評。(2)不會回答,不知如何用語言表述。(3)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結果,讓他談談思考過程則表述不清楚。(4)存在依賴心理,心里想,班里這么多同學,總會有人回答,我只要做好聽眾。
基于上述問題,為了扭轉自己所教的學生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多年來,我嘗試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從早入手,循序漸進
九尺之臺始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力是長期訓練的結果??谡Z表達能力更要從小抓起。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口語表達能力相對比較稚嫩,但他們有一大優(yōu)點,對圖都比較感興趣,喜歡表演。因此可根據(jù)這一特點,從圖入手。例如:在教學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乘車一課中,先由教師組織學生模擬演示上車、下車過程,再由學生把乘車過程用語言表述出來:“車上有2人,到了三家店站,從前門上來3人,從后門上來2人。如果學生能把這一上車過程表述清楚,再來學習計算方法,就會讓學生感受到貼近生活,容易理解。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上課仔細觀察的習慣,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低年級有些圖的意思,雖然一句話只有短短的幾個字,但都要求學生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出來。這樣循序漸進,學生的表達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
二、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性
在課堂教學中,常出現(xiàn)僅僅是少數(shù)成績好、反應快的學生享有思考問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而一些學習成績處于落后、膽怯、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很少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甚至連他們的思維活動都會受到那些搶先發(fā)言的學生的干擾。這樣長期下去,有機會發(fā)言的學生各種能力得到了有效發(fā)展,而對于后者,則會因為缺少主動表達的機會,思維產(chǎn)生局限性,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久而久之,在全班就會形成兩極分化的嚴重局面,不利于全體發(fā)展。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我是這樣做的:
(1)采用小組討論法回答問題,方法是老師提出問題后,先由小組展開討論,起初由膽子較大的學生代表小組回答,在他回答正確時,老師則把成績歸功于這個小組的每一位成員,使得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有成功的自豪感,增強了自信心。然后再逐步轉向膽小的學生回答,用這樣的方法讓他回答問題,不會有太多顧慮,即使是錯了,也會覺得是代表大家的意見,使他們減輕膽怯心理。這樣讓那些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有了表達的機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有提高的機會,同時也推動其他能力的發(fā)展。
(2)當某位學生對回答問題表述不清時,則由他挑選一名自己信任的同學來幫助,這樣就不會使他陷入尷尬的局面,從而降低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對于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老師則事先對問題進行評估,針對該學生有能力回答的問題,則點名讓他回答。這樣一方面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習充滿信心,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上課必須專心聽講,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打消依賴心理。
三、讓學生表述用舊知如何推出新知的過程,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學生每學習一個新知時,都要在舊知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分析,注重新舊知識聯(lián)系,做到融會貫通。例如:在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時,則可讓學生結合商不變的性質(zhì)來理解。引導學生聯(lián)系分子相當于被除數(shù),分母相當于除數(shù)的關系,根據(jù)商不變的性質(zhì),概括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如果學生能表述清楚,證明學生對這一內(nèi)容理解了。這樣,既化解了教學中的難點,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比較、分析和概括能力。
四、應用題教學,引導學生分析表述題意,訓練表達能力
會說是會想的結果,會說才會把自己的思維表達清楚,應用題的教學特別要注重語言的表達。對于如何分析題意,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用什么方法解答,都需要思考,并把思考的過程用語言表述出來。例如: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紙?在這道例題的教學時,運用分析解題法,引導學生分析后說出:“要求還剩多少張紙?題里告訴了做紙花用去了11張和做小旗用去了9張。因此,第一步先求出做紙花和小旗共用了多少張?列式:11+9=20(張),第二步求出還剩多少張紙?列式:30-20=10(張)。只要學生能夠說出算理和思路,就證明學生確實理解了。這樣在解答應用題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久而久之,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五、小結
總之,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思維空間的拓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會學,想學。
參考文獻
[1] 李國芳.小學數(shù)學課堂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2016(24)
[2] 李希偉.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
[3] 范海霞.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1(10)
[4] 李繼軍.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