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軍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變化改革,學校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作用。為了能讓學生在學校里能夠得到勞動鍛煉,我們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為學生搭建勞動實踐的平臺,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文章從立足校園、聯合家長、學科整合、社區(qū)聯合四個方面展開,為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搭建平臺。
關鍵詞:勞動教育? ?途徑? 搭建平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置勞動教育是必修課程。這在強化勞動教育對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的同時,也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同時在《小學德育綱要》中也提到:學生要熱愛勞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各種家務、公益勞動以及學校內勞動等,掌握一定的勞動技巧和能力,培養(yǎng)勞動習慣。
勞動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社會淡化、學校弱化、家庭虛化、自我惰化等不良傾向。片面追求學業(yè)成績?yōu)槲幕謹氮氉鸬挠藢?,必然會導致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大打折扣,這有悖于“五育共舉”的育人目的,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我們學校從學校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借力綜合實踐平臺活動,找準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著力點,開展小學勞動常態(tài)化教育,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增強其服務社會、擔當責任的意識,提升其勞動素養(yǎng)。
勞動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協作,共同發(fā)力,要充分發(fā)揮家庭和家長在勞動教育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學校更應加強勞動課程落實,保證勞動教育課開足開好,并適時挖掘教育資源,開展各式各樣的校內勞動和校外勞動,為學生搭建勞動實踐平臺。
一、立足校園,開展自我服務勞動教育系列活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特色勞動技能活動。關注于學生自理能力的螺旋上升,我們根據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勞動項目。低年級學生主要開展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力所能及的系鞋帶、系紅領巾、整理書桌、物品擺放、收拾書包以及簡單的掃地、拖地、擦桌子等。中高年級則增加難度,擦拭玻璃窗、種植、養(yǎng)殖、制作等。
學校還設計了“勞動教育實踐手冊”,每一個年級每周都有需要去實踐完成的自我服務勞動,讓學生在勞動中掌握勞動技能,在勞動中提高勞動能力。
二、聯合家長,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家長教育觀念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為了能夠給學生勞動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學校要和家長相互聯系,及時溝通,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以便勞動教育順利開展。我們要向家長講述勞動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教給家長正確勞動教育方法,引導家長一起重視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勞動實踐是不間斷的,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學校在設計勞動實踐的時候,可以融入家庭勞動。如要求小學生學會自己洗襪子,疊被子。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掌握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進入廚房進入衛(wèi)生間等進行各種家務勞動。
再者,還可以挑些重要的紀念日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比如勞動節(jié)、學雷鋒月、端午節(jié)、立夏節(jié)、中秋節(jié)或每年的植樹節(jié)等等,帶領家長把這一節(jié)日或者紀念日的勞動教育活動落實到孩子們身上,通過“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曬曬孩子的勞動成果”等讓學生從中得到勞動的快樂,享受到勞動的成果,在有形無形之中加深孩子們對勞動成果的快樂體驗。
當然,我們還利用家長資源,把家長邀請來,開展專項勞動技能的授課。家政、手工、園藝插花、烘焙等,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們都改在線上授課了。
三、學科整合,樹立“大勞動”觀念
勞動教育還要跟各學科有效融合,樹立“大勞動”觀念,做到時時可勞動,事事可勞動,科科可勞動。
首先,勞動教育與班級文化建設整合。
我?!耙话嘁黄贰蔽幕ㄔO特色成果凸顯,班級文化已經滲透到學校的角角落落。我們對相關的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系統設計、統籌安排,把校園內的場地、櫥窗、教室的墻面、樓梯走廊都“承包”給了孩子們,讓學生自主研究,自主落實清理、布置、設計,完成墻面的文化建設。孩子們通過勞動實踐,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出了凸顯班級特色的文化作品,享受著勞動帶給他們的樂趣。你行進我們教學樓中,一定會駐足停留,一定會被孩子的創(chuàng)作所吸引。
再者,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整合
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積極挖掘勞動教育內涵,找準切合點,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感受勞動、動腦思考、動手體驗、收獲感悟。比如:比如語文學科,通過布置《我學會的第一道菜》,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加強體驗,讓他們參與洗菜、切菜、燒菜的勞作全過程;科學課上制作風箏、制作帆船等小制作,了解構造,學會折、釘、扎、糊、綁等基本技能以及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等;書法課后,美術課后,要求學生把文具整理好,把筆清洗干凈,把桌椅擺放整齊……這樣學科融合的,持之以恒的教育,一定會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勞動的好習慣。
四、聯合社區(qū),開展各類實踐活動
學校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開展相關勞動教育。每一年我們都會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收集閑置物品,開展義賣活動;前往勞動基地開展生產勞動;去社區(qū)街道開展“學雷鋒”服務活動;去福利院送溫暖……
學校勞動教育不能止步于文件,需要我們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為學生拓寬勞動渠道,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得到能力的提升,繼而養(yǎng)成勞動習慣,產生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
參考文獻
張秋芳,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0(29)::44-45
雷月桂.淺談中小學班主任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