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輝
摘要: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由此顯得晦澀難懂且枯燥。而教師的作用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能夠感知到數學枯燥外表下隱含的豐富內容,甚至可以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思考的快樂。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童趣化,將知識難度設定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收獲成就感和快樂,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從教學難度和教學情境的角度出發(fā),針對數學課堂童趣化的構建方式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低年級;童趣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數學學科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就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使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與提高。而這種興趣的激發(fā),可以通過富有童趣的數學課堂來實現。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天真爛漫且好奇多動,他們普遍自控能力較差,并且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散學習的注意力。因此,如果能夠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恰當、合理地引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也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應用教具,引發(fā)童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具有具體性和形象性,而數學知識又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有限的條件下,廣泛運用各種直觀、色彩鮮明的教具,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具體的、有趣的實物展現在學生眼前,能將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從而引發(fā)童趣,使學生由畏學、厭學轉變?yōu)槿W、樂學。例如,在教學 “角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由于角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幾何圖形,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難以理解。于是,教師用紙條做了一個角的教具,并畫上彎彎的眉毛,紅紅的、略帶微笑的嘴巴。在課堂上,當教師把這樣一個可愛的、能自由活動的教具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個個都瞪大了眼睛,眼神里透露出來欣喜和好奇,稚嫩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喜悅。這樣,教師借助動畫的形式將抽象思維中的角變得具體化、生動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中。
二、童話語言,培養(yǎng)童趣
語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能讓學生形象地理解知識。用童趣語言能使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和深奧的數學定理變得易于理解,從而降低學習難度。上課時,教師的語言是否生動、準確、有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知識時,如果教師應用的都是非常成人化的理論語言,那么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時學生就會轉移注意力,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如果教師能將教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講述時更加生動、活潑、童趣化,學生則會自然而然地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和思路,同時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講述的知識上,對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這對教師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教師要煥發(fā)自己的童心,通過溫柔、親切的語言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其次,教師要適當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使其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認同感;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的合理應用,如微笑或者手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
例如,在教學《表內乘法(一)》時,在鞏固練習階段,教師向學生展示了一只熊玩偶,并模仿小熊的聲音說:同學們,這是我做的一道題,請你們嘗試幫我改一改,好嗎?學生躍躍欲試,主動幫助小熊糾正錯誤,而這些錯誤又恰好是學生普遍出現的錯誤,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錯誤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又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富有童趣化而變得津津有味。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童趣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情境,能使學生產生輕松、愉快的情緒,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中“6”的認識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以下兩個情境:(1)在教學“6”的含義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小小設計師”的情境:畫家能用畫筆設計出美麗的圖案。學生從教材中的六邊形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形狀,如梯子、房子、小魚、火箭,這樣通過情境激發(fā)了童趣,不僅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體現了數學的美育價值。(2)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了“幫幫小猴”的情境:小猴高高興興地去參加生日宴會,卻被擋在了門外,大象伯伯說只有答對題了才能進去,可是淘氣的小猴平時不認真學習,不會做,怎么辦呢?大家快幫幫他!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完成鞏固練習題,同時也恰到好處地向學生滲透了要從小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形成樂于助人的思想品質。這兩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激發(fā)了童趣,創(chuàng)設了活躍、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實現了在玩中學、趣中學。
四、多種活動,體驗童趣
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且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要利用兒童喜歡的、感興趣的多種活動形式,充分利用學生好動、貪玩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童趣,在童趣中體驗學習,給學生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決困惑。例如,在教學 “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時、分比較抽象,怎樣才能在學生的思維中確立“1分鐘”的時間觀念呢?教師先讓學生聽1分鐘的兒歌,優(yōu)美的旋律蕩漾在學生興奮的臉上。當1分鐘結束,音樂停止后,教師問學生:你對1分鐘有什么感覺?學生反應都是1分鐘的時間過得太快。然后,教師又通過1分鐘數脈搏的跳動和1分鐘排球、跳繩的活動,將時間單位“1分鐘”由抽象轉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具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1分鐘”,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童趣,在童趣中探索學習。
五、結語
總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要把握住“趣味性”這把金鑰匙,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設計出更多、更新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讓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蘇瑜.小學數學概念的教與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4).
[2]許利飛.大數據環(huán)境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