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婕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一直都是一個重難點內容,很多學生對英語寫作有著深深的恐懼,這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與進步。對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應用成長型思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寫作能力會在一次次的嘗試和努力之后得到提升,并且在課本教學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自信心與能力。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成長型思維進行研究。
關鍵詞:成長型思維;初中英語;鼓勵教育;循序漸進;專業(yè)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而在英語教學發(fā)展中,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比較緩慢。許多學生認為自己的表達能力和英語水平非常有限,所以對自己的寫作要求并不高,這樣的固定型思維也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成長型思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寫作能力都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和方法得到提升,讓學生勇于挑戰(zhàn)寫作學習,并且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懈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英語寫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并不喜歡在日常學習中面對英語寫作任務,只是在一些重要的考試時才會認真完成相應的寫作題目。這樣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寫作練習太過繁瑣,而是因為學生對英語寫作有著畏懼,他們擔心自己寫不好,認為自己再怎么練習也都只能寫成那樣,所以如非必要,學生不愿進行英語寫作。而英語寫作是一個非常重視學生寫作積累的學習內容,只有通過了不斷練習,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才會有所發(fā)展。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勇敢地進行英語寫作練習,只有在學生邁出了第一步,開始嘗試之后,教師也就可以逐漸引導學生形成成長型思維,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寫作的自信,讓學生可以自信地面對之后的英語寫作學習,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英語寫作能力。而學生的英語寫作自信心需要在學生寫作中的點滴進步中尋找,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進步點滴,幫助學生建立起寫作的自信。教師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努力付出,并且充分地給與學生肯定,如此學生也會有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如在“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課堂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相關英語表達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完成一篇介紹自己愛好的英語作文,其中可以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包括subjects、sports、games、food等不同的內容,因為是學生喜歡的,所以學生可以有表達的內容。在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況下,在教師的不斷鼓勵和引導之下,寫作能力定會有所提升。
二、結合課本布置循序漸進的寫作任務
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逐步布置一些簡單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在現有寫作基礎上不斷成長,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引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以單元教學為例,最開始加強學生對新的單詞以及句型的理解,然后逐漸給學生布置一些句子翻譯任務,引導學生利用新學的句型翻譯或是造句,如此學生就具備了相應的寫作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簡短的英語短語表達,最后單元教學完成之后,讓學生完成一篇比較完整的英語作文,因為前面有了寫短語和句子的積累,學生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整體寫作當中,如此學生的寫作能力進步也會更加明顯。隨著一個個單元教學的推進,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升。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熟悉相關的學科單詞,如math、science、history等,然后熟悉My favorite … is ….的句型,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話練習,互相詢問對方最喜歡的一門學科,并且簡單闡述原因,如此學生對于本單元的英語表達也就比較熟悉,而在單元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一篇“我最喜歡的學科”主題作文,讓學生通過寫信的方式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學科,因為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在課堂上有過練習的,所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感覺沒那么艱難。如此,寫作教學可以有效融入到單元教學中,也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步步成長。
三、專業(yè)評價引導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
成長型思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是一味地對學生夸獎,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指出優(yōu)點并且加以鼓勵與肯定,這樣可以有效建立學生的自信,但是一味地夸獎可能會給學生誤導,讓學生迷失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在發(fā)掘學生優(yōu)點的同時,也應該給學生專業(yè)的評價,指出學生在寫作中表現的不足,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應該加強練習,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的英語寫作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成長,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符合成長型思維的要求。如在“I’m watching TV”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看圖作文,需要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圖片寫出一篇文章,其中有個學生結合圖片的內容猜測了圖片的前因后果,整篇文章的構思比較完整,用的詞匯也都基本正確,但是在寫作中,大部分同學對于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用了一般現在時的表達。所以在作文評價中,教師指出了學生作文中時態(tài)問題,并且建議學生加強相關語法的練習。如此一來,學生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在之后的學習中,不僅關心自己英語寫作的內容和詞匯,也會特別關注自己想要表達內容應該用什么時態(tài)表示,讓學生的英語表達可以更加標準。也正是有了教師指出問題,所以學生的英語寫作才有成長的方向,讓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可以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漸提升。
結束語
綜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行教學,通過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英語寫作,肯定學生的努力付出,善于發(fā)現學生在寫作中的點滴進步,客觀地指出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寫作的自信心,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翔.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成長型思維[J].華夏教師,2020(17):9-10.
[2]李妍. 成長型思維模式及其教學啟示[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2):13-15.
[3]唐萬春.基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探究[J].讀天下(綜合),2019(2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