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新
摘? ? 要:閱讀體驗和閱讀習慣是閱讀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向學生閱讀品格提升的初中英語持續(xù)默讀實驗基于《陽光英語分級閱讀》系列圖書,借助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開發(fā)的測試平臺“悅測評”,來探討持續(xù)默讀對提升閱讀品格的影響。研究表明,持續(xù)默讀對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習慣具有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閱讀品格;持續(xù)默讀;初中英語
一、研究背景
閱讀是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學生在初中畢業(yè)時,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字以上[1]。然而學生往往難以達到《課標》提出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學生的日常閱讀通常只涉及教材、作業(yè)練習和測試中的閱讀。
持續(xù)默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SSR)是泛讀的一種,它指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每天特定的時間段(通常是在英語課的前5到15分鐘時間內(nèi)),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進行自主默讀,并且讀后不必進行相關閱讀測試或者報告[2]。
陳則航等認為,閱讀體驗和閱讀習慣是閱讀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3]。閱讀體驗包括閱讀態(tài)度、閱讀興趣和自我評估;閱讀習慣包括閱讀行為、閱讀頻率和閱讀量?;趯W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持續(xù)默讀理論和閱讀品格的分析與思考,研究者嘗試開展指向學生閱讀品格提升的初中英語持續(xù)默讀實驗。
二、研究準備
(一)確定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兩所學校。一所為農(nóng)村中學,另一所為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其中,農(nóng)村中學選取了七年級兩個班級,實驗班為47人,對照班為47人。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選取了八年級兩個班級,實驗班為50人,對照班為50人。
(二)建構研究工具
基于SSR和閱讀品格概念,本文嘗試建構基于SSR的閱讀品格提升模型(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研究者嘗試開展無聲、自主、無測、持續(xù)的SSR實驗,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品格。
(三)選擇供研究用的閱讀材料
本研究選取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陽光英語分級閱讀》系列圖書。該系列圖書不僅話題豐富,內(nèi)容適切,圖文并茂,簡潔易懂,而且涉及故事類和科普類文章。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開發(fā)的測試平臺“悅測評”,不僅可以確定和記錄學生的閱讀級別,而且也可以幫助家長、學生和教師選擇難度適中的英語分級讀物來開展閱讀。研究對象根據(jù)“悅測試”結果選擇相應級別的《陽光英語分級閱讀》圖書進行SSR。
三、研究實施及研究結論
麥克克拉肯提出如下SSR原則:一是每位學生必須不出聲地閱讀;二是教師也要閱讀,為學生樹立榜樣;三是每位學生自主選擇一本書閱讀,中途不可更換以防分心;四是師生閱讀時使用定時器計時;五是學生不需要提交任何形式的讀書報告,以免他們產(chǎn)生抵觸情緒;六是閱讀在全班或者群體中進行,利用集體約束力,創(chuàng)造集體閱讀環(huán)境[4]。根據(jù)上述原則,研究者將實驗班的SSR時間定在每節(jié)課的前10分鐘,地點定在教室,時間為期一學年。
(一)持續(xù)默讀對學生閱讀體驗的影響
1.持續(xù)默讀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的影響
研究者借助“悅測評”對學生在開展SSR實驗前(以下簡稱“前期”)和經(jīng)過一年的SSR實驗后(以下簡稱“終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級別進行測試,以探索SSR對提升學生閱讀體驗的影響,結果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
從開展SSR實驗前的測試結果來看,農(nóng)村中學2~3級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的學生占比最多(分別為53.2%和59.6%),1~2級次之(分別為46.8%和38.3%),0~1級最少(分別為0%和2.1%)。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1~2級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的學生占比最多(分別為70.0%和58.0%),2~3級次之(分別占28.0%和36.0%),0~1級最少(分別為2.0%和6.0%)。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兩所中學所處的周邊環(huán)境對學生閱讀的促進力不夠,以及學生的閱讀效能感普遍不高引起的。
經(jīng)過一年的SSR實驗,農(nóng)村中學2~3級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的學生占比最多(分別為68.1%和70.2%),1~2級次之(分別為31.9%和29.8%),0~1級最少(均為0%)。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1~2級閱讀興趣的學生占比最多(56.0%),2~3級次之(44.0%),0~1級最少(0%);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2~3級閱讀態(tài)度的學生占比最多(50.0%),1~2級次之(48.0%),0~1級最少(2.0%)。
由以上結果可知,經(jīng)過一年的SSR實驗,農(nóng)村中學和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2~3級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的學生占比均有所提高,1~2級和0~1級學生占比均有所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SSR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具有積極的影響。
2.持續(xù)默讀對學生閱讀成績的影響
研究者借助期末區(qū)統(tǒng)考閱讀理解班級平均成績(如表3所示)和“悅測評”的終期閱讀分級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對學生的SSR實驗進行評估。
在師資力量和學生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實驗班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SSR實驗,閱讀水平有所提高(如表4所示)。具體表現(xiàn)為:農(nóng)村中學實驗班10級以上學生占45.0%,對照班占33.0%;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實驗班14級以上學生占90.0%,對照班占80.0%,同時實驗班15級以上學生占比較對照班高25.0%??梢?,SSR實驗對農(nóng)村中學和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這一變化也在學生的期末考試閱讀理解成績中得到了佐證。
綜上所述,大量的接觸高質量的文字材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樂趣和充實感。只有當學生在書籍中感受語言、體會內(nèi)容,他們才能感悟其中的內(nèi)涵、了解多元的文化知識。
(二)持續(xù)默讀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
為了解SSR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研究者在前期和終期均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兩所學校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了調(diào)查(三個問題的調(diào)查結果如表5、6和7所示)。
在開展SSR實驗之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總體偏少。在經(jīng)過一年的SSR實驗之后,大部分學生表示他們在完成作業(yè)后會進行英語閱讀??梢?,SSR實驗對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具有促進作用。雖然上述結論不能完全表明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至少可以說明SSR實驗為學生的英語閱讀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
四、結語
本研究基于農(nóng)村中學和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兩所學校的SSR實驗,探討了SSR實驗對提升學生閱讀品格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SSR實驗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具有積極的影響。這一研究結果也佐證了前人的研究結果[5-9]。
雖然閱讀活動是個人獨立活動,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因個體而異的,但本研究表明,在班級的SSR實驗中,集體約束力對個體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師的示范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下,學生逐漸養(yǎng)成閱讀習慣。SSR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品格,使得學生通過閱讀汲取學科綜合知識。
總之,閱讀的地位不言而喻。但閱讀主體——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到閱讀中,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文會意,感悟其中的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7.
[2]GARDINER S. Ten minutes a day for silent reading[J]. What Should We Teach? 2001 (2): 32-35.
[3]陳則航,羅少茜,王薔.語言教學中的兒童文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0(6):1-4.
[4]MCCRAKEN R A. Initiating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J]. Journal of Reading, 1971(8): 521-524.
[5]ARANH M.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goes east[J]. Reading Teacher, 1985(2): 214-217.
[6]CLINE R K, KRETKE G L. An evaluation of long-term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J]. Journal of Reading, 1980 (6): 503-506.
[7]COUGHLIN A G. SSR: The strand that untangles the skein[J]. Curriculum Review, 1977(5): 352-353.
[8]LANFORD J C, ALLEN E G. The effects of USSR on students’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J]. Reading Horizons, 1980(3): 194-200.
[9]李興勇.持續(xù)默讀對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2(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