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喜洋
摘要: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信仰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的基礎,在新時代,高職院校應積極地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使學生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以便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內涵,探究了高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策略,以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時代 高職學生 信仰教育
引言
伴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學生更容易了解到西方文化、西方思想。若是學生缺乏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人生信仰,就容易被西方文化、西方思想而左右,導致自身偏離了正確發(fā)展方向。為提高學生對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判斷能力,高職院校有必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體系,主動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活動,從而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接班人。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內涵的界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是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說形成的信仰,提倡的是通過實踐以及科學的方法實現(xiàn)人類的自由、平等,不僅體現(xiàn)的是社會信仰,而且涉及到了自然界,也可以說是無產(chǎn)階級與人類解放的重要學說體系,是目前為止人類思想史上比較科學合理且嚴密,生命力旺盛的系統(tǒng)化世界觀方法論,對于人類的影響非常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的指引下,人們將會在生活中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廣大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者在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為社會主義社會注入生機與活力??偠灾袊厣鐣髁x信仰是以理性預見為重要基礎,體現(xiàn)的是價值理念,是建立在對社會發(fā)展趨勢充分理解以及把握基礎之上的科學信仰與覺悟[ 1 ]。
二、新時代高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1.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的基本前提
在新時代下,要牢記使命,勿忘初心,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不懈奮斗。為提升國家發(fā)展水平、復興中國,就需要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而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的關鍵之處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高職院校需要了解世界與本國發(fā)展現(xiàn)狀,清楚國家發(fā)展需求,積極地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學生進行信仰教育,確保學生能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自身的頭腦,進而承擔起復興國家的重任。
2.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的重要手段
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隱性影響社會發(fā)展的因素。若是人民的意識思想偏離了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就容易影響國家發(fā)展水平。高職院校需要依據(j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從而使得國家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占據(jù)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之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將會配合國家開展強國建設活動,以此增強國家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3.培養(yǎng)新時代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立德樹人理念,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立德樹人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職院??蓪⒅袊厣鐣髁x理論作為教育內容,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任務。通過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信仰教育,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僅會提高,而且思想會更加開闊,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更愿意將自身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家建設之中。
三、高職院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策略
1.提高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的認識
為助力國家發(fā)展,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主動地為祖國發(fā)展獻計獻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因此高職院校可圍繞著該理論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一大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理解信仰價值,這樣學生會更加愿意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本文從以下方面研究了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提高對信仰價值理解與認識的方法。一方面,構建信仰教育方案,指導信仰教育工作。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思想發(fā)展狀態(tài)、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情況等,構建信仰教育方案。其中,要把國家新聞發(fā)布的政策文件等作為教育內容,并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分析教育內容,確保學生感受到祖國的變化。同時教師需要借機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使得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國家發(fā)展的價值。另一方面,處理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導致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不堅定的問題。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上了解到了西方的價值思想、文化。部分學生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認為西方的價值思想、文化是先進的,出現(xiàn)了一味否定國家價值思想、文化的問題,這既不利于學生發(fā)展,而且不利于國家發(fā)展,高職院校需要重視該問題,并提出處理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導致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不堅定問題的建議。比如,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展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下的國家發(fā)展成果。對于高職院校輔導員與思想政治教師來講,其需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 2 ]。
2.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實踐教育工作
在當代社會,我國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者,進而推動社會發(fā)展。高職院校有必要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需要多構建實踐活動方案,積極地推進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保證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入紀念館和博物館之中,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感受先輩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學生帶領到農(nóng)村基地參觀,為學生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于鄉(xiāng)村振興的作用,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應用能力[ 3 ]。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關于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方案的意見,進而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實踐教育活動開展的效果。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由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水平,高職院校應高度地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研究了教師隊伍建設要點。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高職院校需要開展培訓教育活動,重點對輔導員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提高輔導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確保輔導員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同時可以建立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討論、交流平臺,鼓勵輔導員在平臺中交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工作,以便完善自身教育理論,保證自身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此外,高職院校輔導員需要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任務,明確自身教育方向,構建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體系,主動地在工作中對學生進行信仰教育。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輔導員需要堅持以學為本的教育思想,多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方案,以便堅定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加強高職院校黨委對教師的信仰教育。一方面,高職院校黨委需要主動地學習黨史,積極接受黨的教育。同時日常生活中,要多關注新聞,以此豐富自身。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黨委需要借助新媒體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工作,保證更多的教師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高教師教育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師教育。由于思想政治教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主體,高職院校需要針對思想政治教師,構建教育體系,嚴格地推進教育工作,為思想政治教師介紹思政課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以便他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 ]。另外,思想政治教師在實際教育工作中要總結教育經(jīng)驗,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不斷地優(yōu)化教育工作。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師需要積極地研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相聯(lián)系的學科,進而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偠灾?,高職院校應該從各個層面出發(fā)探究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的有效措施,科學把控教師隊伍建設環(huán)節(jié),以此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復雜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在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過程中也會被西方的思想影響,這樣不僅不利于促進國家發(fā)展,而且會影響人才培育水平?;诖?,高職院校需要研究學生出現(xiàn)信仰問題的原因,進而提出合理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從而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容易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提升國家發(fā)展水平。
【參 考 文 獻】
[1]王東平,郝以宏.論紅色旅游在高職生信仰教育中的價值[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38(05):50-53.
[2]顧惟靈,阿迪力·艾海提.大愛無礙,讓信仰與擔當同行——對話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蔡曉莉[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1(15):4-6.
[3]鄧寶玲,周婷.井岡山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實踐路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7):57-61.
[4]焦小英.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信仰教育:特征解構、境遇分析與改革進路[J].職教論壇,2020,36(09):151-156.
(責任編輯:劉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