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苗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方向、新任務。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文本內容的解析,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發(fā)展,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指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閱讀。在本文的教學探索中,筆者嘗試以問題驅動課堂,通過關注問題的趣味性、關聯性、發(fā)散性以及探究性,促進學生們的深度閱讀,實現在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閱讀教學既有語言溫度,也有思維含量。
【關鍵詞】英語閱讀 思維品質 問題驅動
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呢?語言學習,總歸要基于語篇,基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則需要落實到課堂中圍繞語篇閱讀的一系列學習活動中,也就是說,在實際的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文本內容的解析,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發(fā)展,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指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閱讀。然而,在當前的英語課堂中,筆者發(fā)現,雖然大部分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堂提問,但是不少教師對于提問的形式以及問題的設計缺乏周密的設計與嚴謹的揣摩,普遍存在“高耗低能”的現象。具體表現在提問的頻率過高,存在隨意性;問題與問題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問題過于簡單,沒有指向學生的思維過程,缺乏思維含量等。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從問題的設計出發(fā),嘗試以問題驅動課堂,通過關注問題的趣味性、關聯性、發(fā)散性以及探究性,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實現在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閱讀教學既有語言溫度,也有思維含量。
一、關注問題的趣味性,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應該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能夠主動關注文本主題,并對文本內容產生探究的好奇心。英國教育家洛克就曾指出,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在閱讀課堂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guī)律,關注問題的趣味性,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有實際經驗的生活話題,如以學?;顒印⒕W絡游戲、影視明星、時事新聞等元素作為背景,讓問題充滿生活氣息,既接地氣又充滿趣味性。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在提問的表達形式上下點功夫,加點“佐料”,如嘗試以猜謎、魔術表演、快板、動畫語境等形式,讓問題的呈現充滿趣味,以此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真實互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這單元Story time板塊時,筆者在pre-reading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觀看動畫片《百變馬丁》,以趣味的卡通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閱讀主題,讓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們基于“He wants to be…”這個句式,展開話題。
T:Every morning, he wants to be different persons. What does he want to be?
S1: He wants to be…
S2: He want to be…
S3: He wants to be…
T:Oh!He has a lot of dreams.(板書:dreams,激活教學主題)
在激活教學主題后,筆者又拋出了“What’s your dream?”的問題,在拋出問題后,筆者沒有馬上要求學生回答,而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Jobs”的快閃歌謠,以“快閃”的形式,輸入各種各樣的職業(yè),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期待。
二、關注問題的關聯性,促進文本建構
提問過于隨意,問題之間的脫節(jié),是不少教師在閱讀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其實,在閱讀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師提出問題的數量,而在于問題的精心設計,在于問題能不能引發(fā)學生們的主動思考,推進學生們對文本的深度探究。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服務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對文本主題的探究,問題應該具有明確的關聯性,要能基于文本內容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們抓住關鍵詞、借助問題鏈,主動建構思維導圖與文本框架,以此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進階性,要能引導學生從基于語篇的低階思維活動逐步跨越到深入語篇的高階思維活動,啟發(fā)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探究文本的語言表達、段落結構、人文內涵等,以螺旋上升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時,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抓住了文本的特點,指導學生閱讀“Nancy’s fish”這一部分內容,而Mike’s dog、Liu Tao’s rabbit、Su Hai’s parrot則以小組探究性學習的形式展開。在第一部分“Nancy’s fish”的閱讀指導中,筆者以三個核心問題驅動,按“圈畫關鍵詞—構建思維導圖—跟讀課文”的形式,引導學生開啟探究之旅。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以三個核心問題驅動閱讀教學,即“What colour are they?What do they have?What can they do?”,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會用“It is…/It has…/It can…”的句式描述動物朋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們獲取關鍵詞,形成該動物的思維導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筆者就非常注重問題的關聯性,根據文本對動物的介紹順序,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問題鏈,構建思維導圖,促進他們對文本的意義建構。
三、關注問題的發(fā)散性,指向深度思考
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沒有過多的心理包袱,敢于思考,樂于表達,有著無窮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允許并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的、不一樣的想法或觀點。那么,在問題設計中,教師除了要基于語篇,設計基于文本內容的理解性問題,還要設計結合生活的開放性問題,以開放性問題放飛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鼓勵學生從多個維度去思考問題。在以往的課堂設計中,筆者發(fā)現,有些教師在問題設計時顯得過于“拘謹”,只關注文本內容是否講清楚了,對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沒有深入的思考與實際的嘗試。在這樣的課堂中,問題總會給人一種“淺嘗輒止”的遺憾,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為了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單元主題意義,以開放性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對文本中的人或事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多元的評價,并鼓勵他們以角色體驗的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 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時,筆者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就嘗試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繼續(xù)拓展,從“colour”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放飛想象,將季節(jié)與顏色聯系在一起,說說四季都是什么顏色,并說說理由。Task:Extension? What color is it in each season?Why? What else can we do in the colorful seasons?在這個話題拓展中,筆者基于兒童的心理特征,放飛他們的想象,鼓勵學生為四季畫上繽紛的色彩,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四、關注問題的探究性,活化遷移應用
閱讀既是語言輸入的有效途徑,也是語言輸出的重要渠道。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問題的探究性,要以問題為媒介,開展讀后活動,創(chuàng)新遷移與應用的形式,讓學生們獲得更多真實表達的機會。同時,在新情境、新問題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扎實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促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下冊Project 2 A party第一課時中,設計了“How to make new clothes?”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筆者以問題“How to make new clothes?”為主題,插入了微課教學。在微課中,筆者以現場展示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了如何利用廢舊報紙或者廢舊衣服、布料制作新裙子。Draw the skirt. Colour the skirt. Cut out the skirt.筆者通過微課的形式,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鼓勵他們利用課前準備的材料,設計自己喜歡的衣服,并以“走T臺”“直播”等形式介紹自己的衣服。在問題設計中,教師要關注問題的探究性,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學背景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地融合微課、線上學習等新形式,積極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的遷移與應用,有效提高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兒童的心智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建構過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主題、基于語篇,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與思維活動的“大背景”,在深度解讀的基礎上,以有效問題驅動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意義建構,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與內涵的理解。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要在不斷的學習與研磨中,提高文本解讀水平,讓教師的提問有效、有意義,以“硬核提問”驅動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