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英
[摘 要] 錯題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有效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整合學生的錯題,將其有計劃、有目的地融入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查缺補漏,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文章歸納了小學錯題的類型,提出了錯題資源利用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錯題資源;有效利用
小學生做錯題目是常見的事情。錯題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有效資源,教師要充分整合學生的錯題,將其有計劃、有目的地融入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查缺補漏,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利用錯題資源開展教學的意義
教師利用錯題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數學學習的不足,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外,教師利用錯題開展教學,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借助錯題,優(yōu)化數學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傊?,科學、合理地運用錯題資源,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小學生錯題的分類
(一)對數學定理和公式的片面理解
對數學定理和公式理解片面的根源在于學生知識積累薄弱,沒有形成邏輯思維能力。雖然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公式、解答問題,但仍然有教師沒有真正理解改革的理念,讓學生機械式地記憶定理和公式,加之缺乏對計算過程的講解,導致學生不能理解公式的原理,一旦遇到變式問題便不知道如何解答,進而出現錯誤。
(二)對數學概念的模糊認識
小學數學中相似的概念有很多,如若學生無法把握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在解題中就會出現錯誤。如“增加了多少”和“增加到多少”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學生往往難以辨別。
三、利用錯題資源開展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錯題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常常出現因審題馬虎、沒有抓住題目真正含義而做錯題目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錯題應用于新知識的學習中,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然后引導學生猜測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受到負遷移的影響,提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乘以高。此時,教師可以將錯就錯地進行引導: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兩個高和下底大小相同,上底分別為5厘米和8厘米的梯形,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兩個梯形的面積。利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得出了兩個梯形面積完全相等的結論。此時,教師提問:這兩個梯形面積相等嗎?學生通過觀察多媒體課件,發(fā)現兩個梯形面積大小不同。這時,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兩個梯形重疊的過程,結果顯示二者無法完全重疊,所以學生得出了兩個梯形面積不等的結論。接著,教師順勢引導:梯形的面積應該如何計算呢?最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語言輔助指導,讓學生自主思考,計算出梯形的面積。
學生做錯題目是無法避免的,教師要做的便是“化弊為利”,針對學生的錯誤開展訓練,讓他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錯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科學地利用錯題資源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和探究知識的欲望。為此,教師必須做到幾個“允許”:允許學生出錯重新回答,允許一道題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討論。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消除自己的顧慮,才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大膽地提問,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節(jié)課時,在學生完成了基礎知識學習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做課后的習題。當學生遇到計算復雜圖形中角的數量的問題時,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場景:有的學生說,一共有8個角,有的學生則認為一共有6個角……不同的聲音瞬間響起來,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等待教師的最后答案。這時,教師說道:“既然大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光說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現在請同學們每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一起驗證一下?!睅追昼娭?,一名學生說道:“老師,真的有8個角?!边@時同意8個角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師問道:“你是如何得出這個圖形中一共有8個角呢?”這名學生站了起來,將圖形中的角剪了下來,按照順序一個個地指了出來。一道看似簡單的問題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但在大家的討論、分析和總結中,學生的思維發(fā)散了,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以錯題為契機的教學更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利用錯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教師來講,錯題是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載體;對學生來講,錯題是照亮過往和未來的鏡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錯題整理成冊,為每一道錯題標注好做錯的原因、改正的方法、解題的注意點、解題思路等。學生之間可以定期交換錯題本,就錯題展開交流討論。教師要整理和歸納學生的錯題,以“每日一練”的形式將錯題呈現給學生,督促學生在練習中改進。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錯題引出新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為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利用錯題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
對于課堂的不同觀點,尤其是學生發(fā)表的錯誤觀點,教師切勿直接評判,而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分析、了解自己的錯誤,尋找出錯的原因,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問:“學校組織五年級的學生開展植樹活動,學生一共領了300株樹苗,一上午的時間,完成了2/5 ,下午還要完成多少株樹苗的種植?”問題一出,很快就有學生給出了答案——120株。對于這個答案,少數學生贊同,多數學生不贊同。在聽到不同意見的時候,教師沒有馬上給出判斷,而是說:“這名學生的答案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更改一下問題?”果然,在教師的引導下,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站了起來,說道:“之前的方法可以用來計算上午完成的株數,若問題是‘上午完成多少株樹苗的種植’便是剛才的答案?!薄澳沁@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什么呢?”教師追問道。很快,學生們統(tǒng)一了意見,給出了180株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通過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改進了學生的認識,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也是一種資源,教師只有善于利用錯誤啟發(fā)學生,才能將錯題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
綜上所述,錯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錯題的重要性,并將其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改正錯誤,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的錯題種類繁多,教師要尋找共性,善于歸納,認真分析原因,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將錯題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