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瑛
摘要:道德與法治在初中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正確的觀念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內容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诖?,本文章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培育路徑
引言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德育的主要渠道。廣大教育工作者已經充分理解初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該門學科承擔著重要使命,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國家所需要的?yōu)秀人才。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仍然有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因循守舊,不善于創(chuàng)新和變革,采用枯燥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有的教師只是機械式講授教材知識,向初中生灌輸思想理論,沒有考慮學生的內心情感和接受能力,缺少生動的教學案例,導致課堂氣氛枯燥、低沉。一些學校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由老教師擔任,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卻不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缺乏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學生缺少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學習的課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理論知識,但是由于年紀以及多方面的一些因素。學生對于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也很少會和教師進行互動,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就會比較差。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會逐漸變成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幫助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
(一)情境創(chuàng)設,多元化激發(fā)興趣
情境教學是一種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代入情境,然后由教師展開教學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就是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做出選擇,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例如,學習“理解權利與義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關于行使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情境,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將學生引入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情境。面對需要行使的權利與義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課本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選擇,進而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本身就是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生活化學習方法,提高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相對有深度,單單停留在現(xiàn)象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教材。這樣一知半解的學習不利于以后鉆研日漸加深的知識。教師要深入淺出地將理論知識滲透到生活中,搭建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橋梁。例如,在“夯實法治基礎”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深奧的法律法規(guī),分析判斷案例中人物的做法,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成為教材案例的主人公,設身處地地為課本中的人物排憂解難。這樣能大大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爭先恐后地參與進來。教師要適時表揚勇敢參與表演的學生,從而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融入生活中,加深理解案例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充分進行表演并不是課堂的結束,而要適時指導學生共同回顧表演的過程,談談感受、自我評估,從而積累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方法。表演這種學習方式,既使學生明白了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必須遵紀守法的道理,又弄懂了許多艱澀難懂的法律術語。通過表演體驗,學生深入學習了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性,并用于指導生活,主動維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
(三)滲透情感教學,增強學生的法治思想理念
培養(yǎng)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讓學生懂得從情感角度理解和消化法治知識。例如,在教學“法不可違”一課時,教師可以列舉有關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引導學生客觀分析案例,理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另一方面,利用情感教學手段,讓學生從情感角度進行思考:“假如你是被害人的家屬,你現(xiàn)在的感受如何?你會怎樣做?”此時,有的學生說:“家人遇害,非常痛苦?!庇械膶W生說:“非常痛恨兇手?!比缓?,教師進行總結:“沒錯,從情感上來說,無論被害人的家屬還是犯罪人的家屬都不會好過。所以,我們遇到一些問題時,一定不可以沖動行事,時刻銘記‘法不可違’,否則不僅傷人傷己,還會給家人帶來無盡的痛苦?!边@樣的情感教學可以引起學生共鳴,實現(xiàn)對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
(四)關注案例式教學,引領學生分析問題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給學生傳遞思想知識,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借助案例呈現(xiàn)的方式引領學生積極分析問題,能夠將較難理解的知識內化成學生自身的思想。教學案例的選取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能夠提供難度適宜的案例讓學生愿意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真正啟發(fā)。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呈現(xiàn)時事政治案例,將其中適用于課堂教學的案例資源整合歸納到一起,挖掘生動案例的理論及實踐價值。也可在教學全過程中多設計一些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如適當安排學生自己操示投影資料、演示小品、即興表演、收集名言、討論辨析、課前課后調查等等,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相應的案例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情感層面的共鳴,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結束語
總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要將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當成重要工作,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教師要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理念的融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尋適合當代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路徑,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打造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參考文獻:
[1]朱文余.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13).
[2]周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5).
[3]佟學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探析[J].環(huán)球慈善,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