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波 夏美子
摘要:教育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進行革新,從單一性培養(yǎng)學生的升學率,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為了讓學生們擁有面對社會壓力的能力。在整個教育當中,高中語文的教學倍受關注,而中國的歷史文化不斷傳承與弘揚,學習傳統(tǒng)文化是每個學習者的必修課,這個更加表明語文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們都能夠在課堂上認識語文、了解語文、掌握語文,并且能夠運用到生活當中去,結合當?shù)氐娜宋奶厣M行學習并探究,充分的利用地域資源,多角度的感知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掌握了語文學習知識。
關鍵詞:革新;高中語文;人文特色;地域資源;
整個語文學習階段,高中語文是中學時期具有難度和挑戰(zhàn)的階段,但是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效果與效率都不盡如意,一些學校和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多細節(jié)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的影響到教學的進度,這也直接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會下降,進而會讓學生們對學習語文失去積極性和熱情,不僅如此,很多語文老師在授課的時候,會存在“假大空”的內容,內容缺乏實際性,過于抽象化,這也導致學生們無法聯(lián)系實際來更深刻的去理解課堂教學。而基于當前存在的這些問題,可以利用起地方課程資源來針對性解決,這些資源的使用一方面可以讓課堂變的生動有趣,避免枯燥乏味化;另一方面能夠把知識點變得更加直觀,這樣學生們理解和記憶起來也會更加的容易,老師們的授課壓力也會得到減輕。
一、當前地域資源教學的現(xiàn)狀
語文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語文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都習慣采用“一站式”的大滿貫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主動的輸出,而講臺下的學生們被動的接收著語文知識,而沒有進行其他相關的教學互動,這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兩極化,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進行全面掌握,學生對老師的授課沒有給予回應,出現(xiàn)沉默現(xiàn)象,課堂氛圍受到到影響,致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學生就會會認為老師的知識比較抽象,無法真正的進行了解,而多樣化的地域課程資源則被老師們閑置,再加上老師們對新教學模式的接收適應期稍長,使得很多老師們對這個教學模式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一旦課堂上沒有及時的進行引入和使用的話,隨著高中課業(yè)的緊湊,會很難再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計劃進行,那么語文教學和生活的差距就會漸行漸遠,變成偏理論化的課堂。
二、高中語文課堂引入地域課程資源的措施
(一)根據課文內容,引入當?shù)靥厣珜φ?/p>
高中的語文相比于前面的初中和小學階段的語文,不論是從教材內容上,還是從思想深度上、試題難度上都進行了提高,加上即將要來臨的高考,這幾幾方面的壓力都使得老師和學生們處于高壓和緊張的課堂氛圍當中,一切的教學都圍繞試題而展開,為了應試而授課,這樣學生們的思維就容易局限化,弱化了發(fā)散性思考。而高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擁有多角度思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教學,而地域課程資源能夠進行對照,加深同學們的理解。例如,在學到特色文化的時候,就可以列舉益陽當?shù)氐奶厣幕瘉砑由顚W生的知識面,益陽的文化特色有書院文化、梅山文化、湖湘文化、竹文化,而這些當?shù)匚幕w的內容都能夠讓學生們來進行回答,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學生對特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夠更快速的進行掌握。課文學習透徹同時,也積累了作文的例子素材,為高考作文添磚加瓦,這樣的課堂教學能夠讓語文更加高效,通過利用當?shù)厥煜さ奈幕軌蚶M學生們與語文的距離感,從隨處可見的知識面入手,逐漸加入語文學習重點,雙管齊下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二)加入地方語言文化,增強學生實際感知能力
語文這門學科屬于語言類,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媒介和基礎,生活上文字無處不在,學習上不論是題目還是作答都是以文字形式為主要內容的,那么語言文字就顯得至關重要。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有當?shù)氐奶厣窖?,而通用的則是普通話,但是一般情況都會有普通話與方言共用的情況,而高考的試題也都是統(tǒng)一面向全國性的,這也折射出有些老師和學生會受到當?shù)氐恼Z言文化影響,與高考標準相差,因此老師在語文的授課上面,需要重視語言文化的區(qū)分以及規(guī)范的用語,給學生們樹立起標準化的用語,但同時不與當?shù)卣Z言文化相斥。例如,老師們在給學生們講解實詞成語的區(qū)分時候,可以帶著學生們先用地方語言和思維方式去理解一遍,再用語文教學要求的標準去理解一遍,前面的是對內容的進行引申,后面則是符合當前的標準,而這樣對比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明確兩者的區(qū)別所在,明確教學標準在什么位置,避免兩頭不平衡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能夠增強學生們的實際感知能力,能夠通過身邊語言感受到不同情境下的適用,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語文內容上的差異性。
(三)講述詩人作者背景,拉近學生與語文距離
在整個的高中選修和必修課教材內容當中,詩詞和文言文占比很大,也極具挑戰(zhàn)性,這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都難以理解,知識量都比較的晦澀化,導致學生們有著很強的抵觸心理,而這兩類恰恰都是必考內容,因此老師們要讓學生們對這類內容感興趣,然后再基礎之上逐步攻克。在講解這類文章的時候著重的跟學生們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背景,很多的詩人作者都來自于當?shù)?,這樣在講解的時候學生們就會感興趣,同時對詩句的理解會更加透徹,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還能夠通過對詩人作者背景的理解了解詩文的中心思想,達到思想的高度共鳴。語文教學當中,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必要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
結語
高中語文教學是很重要的,學生即將面對高考,老師和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壓力,老師們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借助地域的課程資源,不斷踐行教學目標,讓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融入生活化元素,縮短學生們與語文的差距,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的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陸迎芬:《中學語文教材的練習系統(tǒng)研究》,華東師范大學 2004 屆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論文,2004 年.
[2]顧黃初、顧振彪著:《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 年.
[3]顧黃初、顧振彪著:《語文教材的編制與使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年.
2021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益陽地域資源在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XSP21YBC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