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張學洪
摘要:建設高效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成長、自主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路徑,是順應優(yōu)質教育的時代產物。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戰(zhàn)場,是學生生命成長的主陣地,傾注了老師的心血,承載了學生的愿景。在師生同心攜手體會和感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學習過程中,建設高效課堂是師生共同的心聲,本文從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如何用心打造和諧課堂氛圍等,闡述高效課堂建設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參與;熱情;高效;課堂
一、學生是高效課堂建設的受益者
當今很多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依賴心理,有跟隨教師的慣性,表現為坐等上課,呆坐聽課,課后茫然。學生是課堂參與者,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是低效的,學生如果只是被動學習,對知識也就一知半解、囫圇吞棗。高效課堂應讓學生由課堂的從被動旁聽者,變?yōu)榉e極主動地參與者。學生是課堂教學點主體,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為提升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有以下方法可嘗試。
(一)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敢于表現自己,釋放活力。在壓抑沉悶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畏手畏腳,墨守成規(guī)。教師通過和學生面對面交流,聆聽學生的見解,并適時給予贊同表揚和點評,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友善親和的交流平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是課堂起始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前了解新課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中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去聽課,迫切想要解開自己的疑惑。
其次養(yǎng)成課中交流發(fā)言的習慣。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就鼓勵學生來解決,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讓學生在公開場合發(fā)言有理有據,不怯場。
再次養(yǎng)成實踐的習慣。實踐出真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對所學知識,一定要動手實踐,才能加深印象,修正認識,使之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防止培養(yǎng)“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防止學生成為“高分低能兒”。
最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如利用幾何畫板或幾何圖霸畫函數圖像、空間幾何體和圓錐曲線等;利用傲軟同屏或希沃授課助手實時展示學習答題過程和用手機操作電腦;利用智慧課堂實時布置練習,自動統(tǒng)計學生答題情況;利用鴻合在電腦上批注文檔和展示圖片等。
(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針對社會上出現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高學歷的野蠻人的現象,讓我們認識到道德品質遠比分數重要得多。因此,在課堂中應將價值觀教育與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相結合,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故事、易于感染的榜樣事跡、朗朗上口的歌曲,結合教師對班級、學校中的偶發(fā)事件處理,潛移默化地灌輸一些人生、價值觀點,如“團結友愛,遵紀守法”“有理想,有道德”等,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師是高效課堂建設的設計者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yè),教師是服務者和組織者。教師的專業(yè)化直接決定課堂的精彩程度和教學效果,教師需用“心”塑造人格魅力和打造和諧課堂氛圍,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做好這兩點,方能讓教育真正服務于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把課堂打造為靈動、和諧和創(chuàng)新的高品質課堂。
(一)用“?!贝蛟旄咝дn堂
韓愈說:“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專業(yè)化是畢生的追求,包括專業(yè)的學科知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專業(yè)的課堂設計等。
1.具備專業(yè)的學科知識。根據本學科的教學內容,鉆研課本和教參、高考試題和模擬試題等資料,熟知不同學段(初中、高中、大學)的知識聯系和解題思路,將本學科及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在授課、改編、原創(chuàng)試題和編寫學科論文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專業(yè)化的教師成為學術研究者的前提。
2.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生命為核心的特殊活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近年的高考試型偏向于情景化、綜合性,對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要求高。落實到教學理念上,就是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的“填鴨式”應試教育,而是要求將學生作為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主體,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進行生命健康成長教育。
3. 專業(yè)的課堂設計。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目的進行課堂設計,能讓學生喜愛有加,提高教學效果。課堂設計是將教學內容、教學流程和教學策略等合理安排,通過豐富的教學經驗,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制作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設計,構建高效率、高立意、高追求、有特色的課堂設計,不僅將課程按需要作出充分直觀的展示,還保證了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性。
(二)傾“心”打造高效課堂
“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對學生的愛心,耐心,責任心等非智力因素在教育學生時,起著不可低估作用,唯有以愛心、耐心、責任心才能打造高品質課堂。
1.愛心讓人“如沐春風”。讓學生在愛的環(huán)境下學習成長對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喜學生所喜,愛學生所愛。一是通過關愛、傾聽和了解每個學生的生活、情感和家庭情況,真正走入學生心靈深處,安慰和激勵學生,想辦法解決他們問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二是從細節(jié)送愛心,如幫助學生取送快遞和夠買學習用品等,送學生看病和請學生吃點東西,通過小事情,讓每位同學感受到家的溫暖,培養(yǎng)一顆感恩之心,講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2.耐心讓人“誨人不倦”。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教師持久的耐心,耐心地上好每一堂課、耐心地批閱作業(yè)、耐心解疑答惑。當面對學生缺點的時候,教師要有耐心,多關注學生閃光點,用耐心去引導學生揚長避短;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教師要有耐心,及時地去幫助他們,交給他們正確的方法,幫助其改正。
3.責任心讓人“使命必達”。教師最大的責任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責任心關系到家庭的未來乃至祖國的前途命運。教師工作具有很強的使命感,教師的語言鼓勵、示范和幫助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強的示范教育效果,責任傳遞殷切期望,責任培育棟梁之才,是教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