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安
摘要:閱讀是語文課程中的重中之重,閱讀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高中三年可謂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它不同于小學和初中,高中三年學習情況的好壞關乎未來前途是否光明。我們每個人都深深理解高中語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高中語文閱讀的目標一直都是有效性,但當下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一直都沒有達到這個目標。我國的教育教學體系是在不斷完善、進步和發(fā)展的,高中語文課程的改革要求語文閱讀教學順應當前學科語文教育發(fā)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在如此大的壓力下,怎樣保證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有效的,就成為了語文教師們所關注的重點。本文就如何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更有效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閱讀;策略探索
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只注重知識的積累,一切為了高考,而忽視了長遠目標?,F(xiàn)如今,語文課程改革深入推進,對高中語文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語文閱讀教學要的不只是語文成績的高分,還有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在新課程背景下,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課程改革對每一方的要求都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社會對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但在高考和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校只追求所謂的升學率,教師也只追求所謂的高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分析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現(xiàn)狀
如今高中課堂中存在許多問題,語文課堂也不例外。教學手段單一。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一位教師、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這樣枯燥呆板的教學方式非但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嚴重打壓了學生們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老師仍然占據(jù)絕大部分課堂時間,教師的教學活動代替了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思考代替了學生的思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永遠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被動的學習,被動的思考。這樣一味的單向教學又怎么能得到雙向的結果?所以,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打破這個局面,解決這一系列影響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問題。
二、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索
2.1課前做好充分有效的備課工作
備課工作完成的好壞決定了這一堂課的好壞。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和基礎,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在大力推崇素質(zhì)教育、教育強國的今天,教師們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根本,把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這樣才能真正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成果更加顯著。因此,教師一定要備好課,好好備課,才能胸有成竹,把每一節(jié)課都上好,把每一堂課都變得高效。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赤壁賦》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充分準備,將作者蘇軾的生平以及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都作為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蘇軾寫《赤壁賦》的背景,以及《赤壁賦》中蘊含的人生道理。另外,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僅是要單純的備課,還要備學生,基于學生學習的需要去備課。這在一定程度上拉進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教師上課上的有風格有特色,學生學的有用處有效果。這就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不斷提高,課堂也變得高效。
2.2課上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
作為一名教師,也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深刻明白學習的主要力量還是學生自己,所以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偏好和心理。閱讀是學生與書本進行交流的過程,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在閱讀中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思考和感受。任何人的思想都不能代替學生本人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感受和體會,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樣化思考,在討論中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尊重學生個人的閱讀理解。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三單元《拿來主義》的教學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有獨立充分的思考。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單向的輸出知識,無休止的提問學生,而要充分利用課本教材,細膩、多角度、多層次、有深度的研讀課文。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并邀請學生表述他們的見解,讓學生們之間進行讀后感交流,給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而不是教師用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學生的感受。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課堂的組織者、開展者、倡導者,而學生才是語文課堂學習的主要力量,因此教師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做到主觀符合客觀,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而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2.3組織形式多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
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是教師擁有教學智慧的表現(xiàn)。語文閱讀比較抽象、枯燥,豐富多樣的活動使得學習變得生動、活躍,拜托了傳統(tǒng)教育的枷鎖。教師不斷了解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閱讀活動的多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教師要把握閱讀教學的節(jié)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綜合素質(zhì)。教師要明確語文的教學目標,組織的活動是為能夠?qū)崿F(xiàn)教學的要求所服務的。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的學習當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來介紹朱自清,學生回答不到位的時候教師進行補充。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深入了解,作者把出水的葉子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多次使用必修的手法,學生要學習作者的表達手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是需要日積月累的,閱讀是擴大學生知識儲備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在小組活動當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共同商討、進步。
結束語
總的來說,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明確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目標,從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對學生進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通過課前充分備課、創(chuàng)設寬松環(huán)境等方式進行有效教學,運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科素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紅霞.如何培養(yǎng)高中語文閱讀能力[J].讀與寫,2017,14(033):48.
[2]盧玲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性學習[J].華章,2014,(10):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