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貴 陳秋
關鍵詞:境脈學習;高中語文教學;課堂實效性
境脈學習模式,是一種基于情境和脈絡的學習方式,主張教師通過情境設置和脈絡構建進行探究性學習。境脈學習有效打破了單邊教學模式,把更多的時間與課堂自主權還給學生,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和脈絡構建,讓學生對于學科知識體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認知,有助于其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建構。
一、境脈學習的內涵
境脈學習來自認知思想下的建構主義,其主要思想是借鑒認知主義視域下的建構主義互動觀念。在實際的諸多教學理論研究中,建構主義學習觀和知識觀的主要核心思想都是互動探究,也就是我們熟知講授(Presentation)—內化(Assimilation)—討論(Discussion)三階段。知識觀主張在自我需求或者說任務需求模式下,不斷擴大求知范圍,在數值、范圍最大化的基礎上,盡可能保證知識的正確率。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掌握的核心流程就是自我需求—教師講授—科學探究—分析歸納—研究總結—全面驗證,在整個流程中,無論是科學探究還是總結分析,都是在不斷的思維進程中進行的,都需要自我需求或任務激發(fā)。具體來講,無論是學習觀還是知識觀,都需要學習主體或者知識主體在自我認識或任務驅動下,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自身內化分析來驗證,在不斷的重復中,逐步由未知變?yōu)橐阎?,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不斷驗證聯(lián)系與科學熟練掌握使用,這也就是境脈教學中“先驗新知接境—創(chuàng)設任務啟境—學習脈動入境—建立脈絡出境”的過程。建構主義視域下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都是來自這種思想,都是基于自我發(fā)展需求,通過境脈學習模式來完成知識的系統(tǒng)性構建的。這種互動探究模式不僅包括以學生為主的知識脈絡探究,還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知識本身之間的互動。
二、境脈學習的特征
境脈學習是以生為本視域下高效學習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對于優(yōu)化學生知識獲取的路徑,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的實踐運用中,其包括以下幾個特征:首先,境脈學習是基于探究性教學視域的。在境脈學習中,無論是最初的知識情境激發(fā)和構建,還是后來的學習脈動入境、建立脈絡出境,其主要核心都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前提下的。其次,境脈學習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體現(xiàn)在它可以和其他一些教學方法融合。如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這都是可以與境脈教學中的先驗新知接境進行結合的,而在探索脈絡中期,合作學習、互動探究等也都可以在其中使用。最后,境脈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無論是知識情境設計還是知識脈絡探尋,都是基于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之上,這種理念打破了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秩序,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
三、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引入境脈學習模式的價值與意義
近年來,教育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高中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學生多元化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需求日益增強,教育迎來了又一個全新時期。多年的教育改革和無數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要是利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讓學生在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教育方法的引領下,自身能力和學科思維得到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而境脈學習模式作為以生為本思想下的一種先進的學生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思路和方法,其具有針對性強、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效果好等特點,這些特點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更加科學、快速地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學科素養(yǎng)得到更大的提升與發(fā)展。境脈學習引進課堂教學改革可以從三個層面推進:一是課程文化層面,不同性質的課程,賦予境脈學習不同的意義。二是學生素養(yǎng)層面,把元認知能力列入課堂教學改革目標。三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層面,教師在學習境脈創(chuàng)設中的問責。
總而言之,境脈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綜合運用知識、含育元認知素養(yǎng)的學習行為。境脈學習強調學習在一定的境脈中進行,學習者主動參與境脈的互動,面對不同學習境脈,學習者可以選配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使學習達到最佳狀態(tài)。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積極使用基于境脈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能保證學生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構建和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徐燕萍.境脈學習:一種引導學習轉型的新范式[J].江蘇教育究,2017(29):23-27.
[2]王水蓮.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境脈學習模式[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06):1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