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娟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加強課堂上地理問題設計,成為提高地理課堂效率的關鍵,本文立足于探究式問題設計的重要性、設計過程中注意的問題及設計方式進行了研究分析,并結合具體課例說明,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鏈設計;課堂效率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倡素質教育,自主學習,一節(jié)課中教師起著引領的作用,而探究式問題的設計就是指揮棒,所以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整合,能夠找到更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材料,設計出一個完整的問題鏈,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探究,總結出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而不是象以前先由教師講授原理和規(guī)律,學習理解后再運用。
一、問題設計的重要性
新的教學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而有效問題的設計是關鍵。問題設計得當,更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維,激發(fā)求知識欲。
二、問題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對教學目標要明確,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問題的設計要體現(xiàn)出地理學科素養(yǎng),問題更貼近生活,有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感興趣?,F(xiàn)在新教材中每課課前都有一個探究的情境問題,從而導入新課。
2、問題的設計有助于使整節(jié)課更連貫,體現(xiàn)關聯(lián)性、層次性,讓學生在一個貫穿過程情境下經歷綜合思維發(fā)展過程,圍繞核心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鏈條,逐步指向解決問題的思路。
3、選擇材料是關鍵。教材中雖然也有探究的材料,但教師也可以對教材重新整合,重新構建。例如學習海綿城市時,提出我們所在城市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學習濕地時帶領學生去扎龍濕地去考察,帶著問題去:濕地的成因、作用是什么,如果扎龍濕地被破壞會帶來哪些影響?最后寫出調查報告
三、問題的設計要邏輯性強,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為例的問題設計
情境導入:一年春景莫錯過,最是花開好看時,我們來欣賞油菜花開的視頻,并分析不同區(qū)域花期不同的原因。
1出示圖片:我國油菜花花期等值線圖,找學生讀圖說出花期:2月廣東、3至4月長江中下游、5月北京、6月東北;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一:油菜花開日期的差異,并解釋成因
通過小組使用探究總結出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影響因素
2出示圖片:我國山西、內蒙油菜花開日期等值線圖,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七月全國普遍高溫,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花日期等值線呈東北--西南延伸為什么?
總結出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
3出示圖片:湖南張家界從山麓到山頂油菜花開等值線
小組合作探究:從山麓到山頂油菜花開日期的差異,并解釋成因
從而總結出總結垂直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
4出示圖片:思考四川盆地和大渡河兩岸開花日期差異及原因
從而總結出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課堂演練:
1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盛開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4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四首詩分別體現(xiàn)了哪個分異規(guī)律?
通過油菜花期這個問題設計,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總結出來,使整節(jié)課知識連貫,易于理解,貼近生活,生動有趣,在此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不僅使學生提高了讀圖能力,也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提升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四、問題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能夠引起學生共嗚。
例如在講流水地貌時出示圖片,引用古詩詞,讓學生跟隨詩人去游覽長江的上、中、下游:
長江上游:“千里江陵一日還”描述了水流急,行船快,提出問題:上游峽谷是怎樣形成的?
長江中游:渡荊門送別[唐]李白詩詞: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荊江河段:“九曲回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進一步拓展,常說“三十年炣東三直年河西”這個曲故跟河流有怎樣的關系,引出牛軛湖的成因
長江下游的: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的詩詞: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討論探究:白鷺洲的形成原因
通過用古詩詞設計問題,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增加了趣味性。(以上問題都是分小組討論,由一人進行總結發(fā)言)
五、設計的問題要有情境性
課堂上利用視頻更生動、直觀,身臨其境。例如講《荒漠化》時,播放了電視劇《最美的青春》片斷,講敘了塞罕壩人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將荒漠變林海的感人故事,引起學生共情,從塞罕壩的前世今生,使學生主動出提出了問題:荒漠化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帶來了哪些危害,采取哪些措施進行了改造,增強了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為我國的環(huán)保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在講《天氣系統(tǒng)》時,先由學生播報了當天的天氣預報,提出問題:今天的陰雨(或晴朗)的天氣是怎樣形成的?再由學生分角色,一個同學出演冷氣團,一個同學出演暖氣團,再提出問題:1冷氣團主動移動,與暖氣團相遇(配合表演),產生了什么天氣現(xiàn)象?2暖氣團主動移來,冷暖氣團相遇,產生了怎枯的天氣現(xiàn)象?3如果兩氣團勢均力敵,又會發(fā)生怎樣的天象現(xiàn)象呢?這樣課堂氣氛就很熱烈,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而且印象深刻。
六、設計問題的素材可以由教師布置,學生去搜集整理
例如:在講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服務業(yè)的區(qū)位條件時,讓學生先去調學校附近小超市有多少家,主要的分布位置,調查嘉華超市這類規(guī)模比較大的超市在全區(qū)要幾家,分布的位置,寫出調查報告,然后再提出相應的問題,從分布的數(shù)量、規(guī)模、位置總結影響服務業(yè)的區(qū)位條件,中心地理論等知識點;在講產業(yè)轉移時布置學生了解當?shù)馗坟S集團從廣東轉移到本地的原因,并且很多學生家長在集團工作,講講為家庭帶來了哪些影響?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在課堂上經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思考我們本地有哪些拉力因素吸引阜豐集團來建廠?為什么從廣東轉移到這里?阜豐集團屬于什么指向型的工業(yè),分別對轉入地和轉出地帶來什么影響?在產業(yè)轉移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我們?yōu)榻ㄔO家鄉(xiāng)現(xiàn)要應該怎么做?有些材料可以由學生上網查找,再提取有用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在此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
結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能提高課堂效率,是改革成敗的關鍵,而提高課堂效率,不是教師講了多少內容,而是學生通過對一系列問題進行探究后得到了哪些收獲,既有專業(yè)知識的,還有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提高。那課堂上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問題的設計要形成一個完整的問題鏈,有層次性,邏輯性、連續(xù)性、情境性,更加貼近生活,是課堂的指揮棒,引領學生深入學習,切實有效地提高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