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民
摘要:文言文、閱讀理解及作文是中職學生語文學習難度的“三高項目”,其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難情緒更為明顯。為能消解中職學生文言文學習的畏難情緒,提高中職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效率,培養(yǎng)學生理解運用漢語言的能力,進行文化傳統(tǒng)教育,適應職業(yè)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真正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中職語文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正視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及目的性,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改變固有的教學方式,做到:釋義與鑒賞并重,提高審美情趣;主體與主導并舉,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探尋和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變換誦讀方法,降低理解難度。設置情景,學生演繹,喚醒學習意識。結合專業(yè),發(fā)揮特長,激發(fā)學習興趣。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增添課堂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中職;文言文教學;方式與方法;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中職學生基礎差,積累不足,大都聽到學習文言文就有排斥感,甚至有學生戲稱:“讀文言文就像讀天書。”文言文知識點多、難學、花的時間也多,同時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在語言交際上存在很大差異,文章內(nèi)容枯燥,難以背誦和理解,導致中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排斥、疏離、逃避的心理。中職語文教師也因知識點難以落實而苦惱,各種原因?qū)е挛难晕牡慕膛c學成為師生共同的負擔。
一、中職文言文教與學的尷尬現(xiàn)狀及成因
(一)文言文學習無用論
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認識不夠,存有誤解,不少學生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詩歌尚有用處,認為學習文言文沒有用處,沒有價值,由此從心底里對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抗拒心理。
(二)文言文學習難學論
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語言差距大,時代背景不同,理解起來難度大,中職學生大都基礎差,缺乏耐心,即便花費大量時間,收效卻并不明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對文言文的學習失去興趣。
(三)文言文教學實踐中的弊端與不足
在文言文教學中,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實踐中大體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師授課缺乏民主性與組織性
許多中職語文教師在向?qū)W生教授文言文時,把課文當作古漢語來教,整堂課都在不厭其煩地講解文言作品的背景文化、歷史地位及文言知識,課堂中關于文言字、詞、語法、修辭等挖掘太多,卻忽視了中職學生的實際的文言基礎和水平,使課堂呆板、沉悶,聽課的學生昏昏欲睡。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上主動性和積極性均遭受打擊,最終導致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的失落,對文言文的學習愈加厭惡,提不起興趣。
2.教師對文言文的教學活動缺乏認同
有的中職語文教師自身對文言文的教學也存在偏見,極端地認為中職學生重在學習專業(yè)技能,學生的文言文基礎也很差,向?qū)W生教授難懂的文言文實在浪費時間。這些輕視文言文教學的老師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不講不練、敷衍了事,等到一學期的語文授課任務結束時,學生甚至連文言課文讀都不會讀。
二、中職文言文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
中職文言文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死角”。由于學生語文基礎差,古詩文的基礎更差,在中職文言文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已經(jīng)形成了“一字一講,一句一譯”的教學模式,叫苦不迭;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記錄詞義、譯文、生僻字,課后忙于背誦和默寫,煩躁不安。這樣的文言教學現(xiàn)狀讓師生身心疲憊,卻收效甚微,中職文言文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一)正視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及目的性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是華夏文明遺留下來的璀璨的藝術瑰寶,是連接和傳承古代文明的媒介。教材中選取的文言文篇目大都是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篇目展現(xiàn)了先哲們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是我們民族引以為傲的精神財富。
教師和學生都應端正態(tài)度,正視中職階段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及目的性:學習文言文的好處不只在于對語言的學習,更在于對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通過文言文的學習能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成為“文化人”。
我們應該正視并重視文言文的學習,中職學生學習文言文并非沒有價值。
(二)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1.改變固有的教學方式
(1)釋義與鑒賞并重,提高審美情趣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語感積累,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鑒賞文言文,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中職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言文均具有很強的文學性?!稁熣f》《勸學》《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等都是文言文中膾炙人口的名片,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在教授這些文言名篇時,教師如果僅從字詞句上去肢解式的傳授與講解,一味地強調(diào)古漢語知識,那么這些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立馬變得毫無美感,枯燥乏味。
教師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中,應該做到釋義與鑒賞并重,引導學生鑒賞文言作品,從文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讓學生以文本為載體,從文本中體味作者之情,領悟文中之道,感受文字之雅,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習興趣。
(2)主體與主導并舉,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zhì)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中職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文言文的教學也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能力。
考慮到中職學生的文言文功底差,對文言文存在畏難和厭倦的情緒,教師應適當調(diào)整教學思路,從原來的備教轉換到各學。根據(jù)學生的愛好、情感以及接受知識的具體情況,把握并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精心設計和打造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內(nèi)容。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自主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去研讀文本,去理解文本。對文本中自己不確定的“空白”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與思考,細心品味,變換角度去觀察與思考,查找資料,自我審視,自我訂正。在學生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的同時,也應該成為與學生平等研討的參與者,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活潑開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自主參與、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感悟、自主修正與總結,從而實現(xiàn)個體能力的提升。
2.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
(1)變換誦讀方法,降低理解難度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注重課文的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教法。
錢夢龍先生曾在傳統(tǒng)的“講讀”模式基礎上,提出“導讀的概念”,他認為:“‘導,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引導、輔導和因勢利導;‘讀,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實踐?!畬Ш汀x的結合,勾畫出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副‘師生互動的圖景,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滔滔講授,學生默默聆受這種單向的‘授一受格局?!?/p>
在中職文言文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對文章的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形式多角度的方式: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互相朗讀、齊讀、課上學生賽讀。
讓學生在誦讀中喚醒美感,引起興趣;在誦讀中展開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提高表達;在誦讀中體會內(nèi)容,把握情感。
(2)設置情景,學生演繹,喚醒學習意識
設置教學情景,讓學生嘗試角色扮演。通過對文中角色的演繹,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自我意識,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提升膽量,施展自己的才華。通過設置情景,角色扮演,還能引發(fā)學生積極、自發(fā)地去閱讀、探討文章內(nèi)容,分析人物性格,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鴻門宴》一課人物性格鮮明,性格突出。通過特設情景、角色演繹,學生不難挖掘出文中眾多人物的不同性格:能言善辯、多謀善斷、能屈能伸 、知人善用的劉邦;不辨忠奸、自矜功伐、優(yōu)柔寡斷的項羽;深謀遠慮、沉著冷靜、忠心不二的張良;老謀深算、處事浮躁、有遠見卓識的范增;忠勇豪爽的樊噲;有勇無謀的項莊;不忠不義的曹無傷……
(3)結合專業(yè),發(fā)揮特長,激發(fā)學習興趣
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興趣特長不盡相同,結合不同專業(yè)采取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擅長繪畫與設計,可以結合她們的專業(yè)特長,運用她們熟悉的專業(yè)技能來詮釋對文言文教學的理解。給《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設計羅裙、畫出身穿青衫的江州司馬聆聽琵琶女演奏時的黯然神傷,給《將進酒》中仙風道骨、逍遙灑脫、樂觀自信的李白畫像……
學生想要出色地完成作品,就必須要了解文本,對文本進行很好的解讀才能進行創(chuàng)作,將文言文的學習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很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增添課堂生機與活力
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展現(xiàn)《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古人坐姿,《鴻門宴》中的座次禮節(jié)……
信息化教學融文、圖、形、聲于一體,能很好地將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拉近時空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中的相關知識,豐富課堂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好地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改變教學方式與方法,才能改變中職學生對文言文厭煩、排斥的現(xiàn)狀,才能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1997(04):12—14.
[2]陳佳.中職文言文教學初探[J].現(xiàn)代語文,2011(09):20-21.
[3]湯火強.中職文言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職教新觀察,2010(12):18-19.
[4]陸群偉.文言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職教論壇,2021(05):22.
[5]郭娜婷.提高中職語文古文教學趣味性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4(40):15-17.
[6]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與策略[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