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情感性品格教育實踐,通過閱讀鑒賞和價值澄清,形塑學生價值觀念;通過價值引領和情感體驗,熔鑄學生品格行為;通過評價激勵和踐行鍛煉,涵養(yǎng)學生品格習慣。學校基于兒童生活,積極構建品格教育的內容體系,并以“情感體驗”為核心要素,形成基于目標和行為達成的多元實施路徑。
關鍵詞:情感性品格教育;情感交往;情境體驗
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少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而在小學階段開展品格教育正具有“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膬r值。
為把道德教育理想轉化為可以落地的實踐智慧,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德行,由我領銜的“小學情感性品格教育”團隊以朱小蔓情感教育理論為基礎,賡續(xù)中華傳統(tǒng)文化、倫理文脈,根據小學生品德發(fā)展特點,序列化設計了20個核心德目,分低、中、高三個學段螺旋式設置能級目標;通過閱讀鑒賞和價值澄清,形塑學生價值觀念;通過價值引領和情感體驗,熔鑄學生品格行為;通過評價激勵和踐行鍛煉,涵養(yǎng)學生品格習慣。
一、小學情感性品格教育的內容建構
為了實現黨和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期待,呼應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成長的期許,我們梳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革命文化精神、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的道德品質,以及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所需的品格,初步形成了小學生應該具備的20個品格德目,涵蓋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等方面的內容。
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外顯到內化的基本思路,我們將20個品格德目依序分為五個層級。其中,第一級為“善良—整潔—自信—樂觀”,第二級為“尊重—禮貌—寬容—分享”,第三級為“守紀—正直—負責—合作”,第四級為“認真—誠信—專注—愛國”,第五級為“堅強—節(jié)儉—勇敢—感恩”。每一個品格教育的實施過程,同時包含“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操作對象”“人與自然”五個方面。然后,我們對20個品格德目進行了更細致、更具體的分解,形成了每一個品格的具體表達內容,目的是給一線教師可引導的、學生可達成的、家長可輔導的更為詳盡的學生行為目標。
20個品格的行為目標又從“我要如何做”的角度提出具體行為要求,我們稱之為“五要表達”。比如,“善良”品格的“五要表達”指:我要有善良的愿望,讓自己的心溫柔;我要知道善良的人應該做些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要學習面對具體的事情時,如何表現善良的一面;我要體驗我的善舉給他人帶來愉快時,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我要用自己的善良行為影響不善良的人,幫助他們成為善良的人。這些是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必然會做的一些事情。通過教師和家長的行為引導,學生就可以真實地擁有這些品格。
二、小學情感性品格教育的實踐策略
我們遵循兒童品格成長的規(guī)律,尊重兒童認知、行為發(fā)展的特點,提供明辨價值、體驗感知、行為習得、踐行運用四個層次的學習方式,最終達成學生品格行為落地的教育目標。我們以“情感”為核心要素,形成了基于目標和行為達成的多元實施路徑,讓品格教育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
(一)運用情感交往,熔鑄品格
交往是人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結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人存在的必然。也正是每一個人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與國家、與自我的交互感通以及技術關聯,才構建了個體生活與人類社會的復雜意涵。有意識的交往總是會伴隨著多種情感的發(fā)生,讓人們獲得同一性認識或者是自反性認識,由此構筑起交往雙方生動且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成長獲得。教育活動是一種雙邊或多邊的關系,必然伴隨著教育性交往的產生、滲透和創(chuàng)造。
以“誠信”品格教育的一個課堂樣本片段為例。上課鈴響后五分鐘,執(zhí)教者依然沒有出現,但教室里有兩位以聽課者身份參與的課堂觀察員。一分鐘過去了,學生開始抬起頭來向門口張望;兩分鐘后,學生開始小聲議論老師怎么還沒來;三分鐘后,學生中有人站起來,雜亂無序的對話開始出現:“你們說,老師會不會生病了?”“老師從來不遲到,她今天怎么啦?”躁動不安的學生向后排聽課的教師投去求助的目光。就在這個時候,執(zhí)教者走進了教室,學生經過一小陣躁動后安靜下來,師生對話由此展開?!巴瑢W們,剛才老師遲遲沒來時,你們在心里想些什么呢?”“老師,你到底去哪里了?我們很擔心你?!薄袄蠋煟闵×藛??”“老師,我們以為你在大雨里摔跤了,很害怕?!薄昂⒆觽儯悄銈儸F在有什么要告訴我的嗎?今天,老師錯了,你們說的話我都會記住的?!薄袄蠋煟院笕绻儆羞@樣的情況,你要提前告訴我們。”“老師,如果你不能提前告訴我們,也一定要想辦法盡快通知我們,不然,我們會很擔心的?!薄袄蠋熤懒?,我向你們道歉。以后,我們都要做誠信守時的人?!?/p>
朱小蔓老師把教育性交往歸結為情感領域和認知領域兩個方面。情感性品格教育自然是以情感交往作為教育性交往的主要內容,以此彌補純知識教授導致教育活動片面和僵化的缺陷。我們通過情感交往的方式構建由外而內的教育邏輯,讓品格教育從外在的知識灌輸轉化為由情感催發(fā)的內在理解。在情感性品格教育課堂上,教師依托具體的事件、活動、文本等資源,通過觀察、情感識別和情感表達,以此觀照師生、生生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并通過合適的教育活動調適課堂中的交往關系,引起學生的積極改變,使他們保持持續(xù)關注品格教育的興趣。
(二)運用情境體驗,涵養(yǎng)品格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和情感,根據教學內容構建一個學習心理場,這個學習心理場充溢著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具有豐富的意義。在這樣一個有諸多情境可供學生親近的心理場中,學生自然會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并且在情境中實現身心整體和諧發(fā)展的目標。在情感性品格教育的課堂現場,教師將真善美的思想外化為一個情境,吸引學生身臨其境。其中,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可以把握的直觀形象、可以感受的濃烈情緒,以及可以投入實踐的有趣游戲。教師通過生活情境、語言情境、圖畫情境、游戲活動情境等途徑創(chuàng)設與品格德目相關的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產生共情,從而通曉道理。
以“分享”品格教育的一個課堂樣本片段為例。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戲活動情境,游戲名稱為“無敵風火輪”。教師事先把報紙用膠帶粘連成坦克履帶式的大圓環(huán),然后把班上的學生每6人分成一組。組內的6個學生同時站進大圓環(huán)內,邊滾動圓環(huán)邊向目的地前進,哪組先到達目的地即可獲得獎品。游戲結束后,教師發(fā)放獎品,并允許學生享用。獎品是棒棒糖之類的小禮物,準備的數量多于班上總的學生數。分發(fā)完畢后,教師主要觀察獲勝者的反應,看獲勝者是自己獨享糖果還是與大家分享,并進行采訪。同時,教師也采訪游戲雖然失敗,但同樣分到糖果的學生的感受。兩輪采訪改變了獨享糖果的學生的認知,使他們認識到分享的意義與價值。很快,獨享糖果的學生紛紛加入分享的隊伍。
除了課堂教學,學校還要創(chuàng)造一個價值觀一致的大環(huán)境,在環(huán)境中涵養(yǎng)學生的品格。品格情境的營造和建設,包含環(huán)境文化、家校社協(xié)同等。首先,將品格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空間設計,通過可視的環(huán)境文化、溫暖的關系文化、內省的反思文化讓學生在其中感悟體驗,在體驗中收獲良好品格;其次,為學生設計小學一體化進階成長的目標和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成長需求,將目標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外顯到內隱逐步分階實現提升,將某些主題內容分階段、分年段實施。品格不僅僅要培養(yǎng),更要在生活情境中踐行和運用,讓學生理解并體會品格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讓品格從課堂里回到生活中,從講授回到再運用。
三、小學情感性品格教育的評價機制
品格教育就像播種,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結出果實。因此,每一個品格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長規(guī)劃和長過程。在執(zhí)行規(guī)劃中,還要有相關的評價機制來保證品格教育真正發(fā)揮實效。
學生在學習和了解了20個品格德目的價值之后,是否有行為的具體表達,是否能夠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持續(xù)的行為并保持穩(wěn)定?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從行為性(學生是否有正確的行為表現,在表現性任務中觀察學生的實際行動)、持續(xù)性(學生正確行為是否有持續(xù)性,觀察學生在不同時間里的表現和品格實踐)、廣泛性(學生的品格行為是否能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保持一致,觀察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不同場域中的品格行為)和穩(wěn)定性(學生的品格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是否穩(wěn)定并逐步形成習慣)四個維度構建了評價體系。
在行為評價的過程中,我們首先以贊美的方式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激勵,而及時且真誠的贊美是對學生良好品格行為的肯定與鼓勵,更有利于學生品格的發(fā)展和鞏固。同時,小學情感性品格教育實踐也關注表現性評價。學生在真實的日常生活情境或模擬情境中,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去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后,教師要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與評價,以考查學生解決問題、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維等多種復雜能力及品格的發(fā)展狀況。
小學品格教育的情感性實踐是以價值澄清形成價值觀、價值引導形成品格行為、價值自覺形成品格習慣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tǒng)德育碎片化、說教式、淺表化的特點,品格教育的情感性實踐注重生活育人,注重做的哲學,注重情境滋養(yǎng)。在情感交往中的品格活動中,學生一天天在發(fā)生著變化,不斷地向善、向真、向美,悄然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漸漸凸顯與之匹配的行為方式,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傊?,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一種適切的品格教育方式能恰到好處地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第3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丁錦宏,劉昕.小學品格教育主題活動設計(三四年級適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
[3]丁錦宏.品格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劉昕,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市虹橋第二小學,郵編: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