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清
【摘要】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新課改的十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而口算能力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部分,它為后期筆算和簡算的前置條件。特別是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應著重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口算能力;教學方法與培養(yǎng)
縱觀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材編排,口算占據了大量的篇幅。學生的口算能力對其將來高年級的數學學習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應尤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但是,當前低年級小學生在數學口算方面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一個是教師針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并未給予到足夠的重視,僅是將筆算作為教學重點,學生算對正確答案可能是筆算,也可能是數手指算對而已,但是教師看到學生答案算對就跳過了,忽視了后續(xù)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口算習慣,體現為學生的計算思維比較薄弱,注意力不能夠高度集中,缺乏檢查的習慣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數學課堂的進行,還阻礙了學生的口算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教師應該從不同層面思考: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口算興趣
數學口算的課堂教學,如果只是單純的數字相加減的講解,學生未免容易感到無聊,出現厭惡心理。因此在數學計算教學中,特別重要的舉措就是引起學生對于口算內容的濃厚興趣。根據六七歲小學生活躍,喜歡競爭的心理特點,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各種不同形式的教學來針對學生的口算進行訓練。教師在低年級的口算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景,通過更多的游戲、競賽等方式進行口算練習,盡量減少集體回答,多設計“開火車”“摘桃子”“奪紅旗”“闖關”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積極回答口算題的興趣。當然,有競爭就要有獎勵,教師的口頭表揚、小紅花、笑臉印章等獎勵不可缺少。在這樣多種形式,多種強度的口算訓練中,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盎然,情緒高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一年級“九加幾”時,我用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魚,并將計算題寫在上面,創(chuàng)設了釣魚的情景,大海里面有各式各樣的魚,誰能答對魚對應上的口算題目,就能把魚釣上來,老師就把這條魚作為獎品送給他,獎品有限,請同學搶答。在這樣的練習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而且讓學生們大膽表達,使得他們的口算能力得到加強和鍛煉。
二、在動手實踐中理解算理
動手實踐是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如果整堂課都由教師講解或只是師問生答,很難引起學生注意,也不易于學生吸收理解數學知識。動手實踐實現了將概括的數學詳細化,將單調的書面敘述轉化成趣味的、有數學思維的活動的目標,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形成初步探究數學知識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在平常的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動手實踐活動,在學生動手操作完結后,耐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結果或者實驗現象,發(fā)現其中的數學規(guī)律,思考其中的數學道理,從而獲得數學知識。
低年級小學生認知數字仍處于感性階段,即便簡單加減,可能也做不到很好理解。這就要求低年級教師充分分析學生學情,教學中多運用數小棒、擺一擺、分一分等操作實踐來輔助教學。例如“十幾減九”這一課,在得到15-9這個減法算式后,我設計了擺小棒的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得到17根小棒,即一捆小棒(10根)和5根小棒后,要求學生動手減掉9根小棒。學生在實物動手中發(fā)現不能直接用5根小棒去掉9根,于是把一捆小棒打開當做10 根來用;先從10根小棒中拿掉 9 根,剩下1 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原來的5根合起來,得到是6根小棒,于是得到15-9的差是6。通過設計這樣的動手實際,讓學生真正理解“破十法”的道理。
三、熟練掌握數學規(guī)律和口訣
熟記數學規(guī)律和口訣是小學生準確快速口算的關鍵,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主要體現在一年級數的分與合,二年級的乘法口訣。學生不僅要做到熟記數學規(guī)律和口訣,還要做到在不同的情景中靈活運用。
例如10的分與合的掌握,我在教學中將其編成兒歌口訣“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親密,4646一起走,55湊成一雙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進行10的加減法的口算,也關系到后面20以內退位減法里“破十法”使用的熟練度和正確率。
而對于乘法口訣的教授,為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例如 “7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新知授完后,在鞏固練習處我設計了 “過7 游戲”。游戲一般五人以上,任意一人從1開始數數,但遇到7的倍數或含有7的數字時,學生只能喊“過”,誰若沒有喊“過”而是數出來,則被淘汰。這樣學生在玩的同時,加深了對7的乘法口訣的記憶。且這樣的游戲不僅僅是在課堂中進行,課后學生可以自由組隊,增加了數學的樂趣。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口算習慣
低年級學生初步接受數學,學習方法從零開始,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低年級數學教師千萬不可忽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首先是審題習慣。在日常的數學學習和作業(yè)練習評講中,教師要注重審題方法的總結,以此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學生每次做題都能做到看清條件,不弄錯數字和加減乘除等符號。也能做到用筆標出關鍵步驟,例如綜合運算能標出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其次是檢查習慣。學生往往做完題目就收起作業(yè),缺少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授學生驗算的方法,通過不同的驗算方法,得到一致的答案,讓學生在收獲成功的體驗中培養(yǎng)檢查習慣。
計算在小學數學占據了如此大的比重,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可以說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對口算教學引起足夠多的重視,從一、二年級學生的口算開始抓起,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務必使得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加強。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口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DXKT27121)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潤蓮.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口算能力的培 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 20) : 7.
[2] 王瑩福.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口算能力的方法[J].亞太教育,2019(7):120.
[3]詹雯.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學 習(上),2017(2):123-125.
(責任編輯:劉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