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摘要:知識結構本質上是知識之間的關系。高中的歷史是分散的,相對孤立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將這些相對孤立、大量零散的歷史術語和史實整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使之成為一個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絡,適合理解和記憶。本文從高中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如何利用歷史人物有效構建高中歷史知識結構。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人物;知識結構;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歷史人物是高中歷史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歷史事件都必然包括相關的歷史人物。在學習文藝、科技等內容時,他們甚至用代表來展示自己的內容。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在學習歷史時,喜歡研究各種歷史人物,對歷史人物充滿興趣。因此,我認為我們可以用歷史人物作為載體來構建高中的歷史結構。
一、通過豐富歷史人物構建歷史知識結構
高中歷史書中有許多歷史人物,但大多數(shù)只是簡單地提到。通過歷史人物建構歷史知識結構,需要對歷史教科書中的圖形元素進行深入闡述,充分利用文字的生動性和具體性,以及形象的直觀性和視覺性來加強活動,描述人物的具體特征和表達方式,充分理解歷史教科書,在此基礎上形成對歷史人物的感性認識。就像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他們對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這個人的興趣和性格特征一眼就看不出來。如果他們想理解,他們需要進一步的溝通。這同樣適用于歷史人物對歷史知識結構的建構。僅僅依靠史書中的信息,只能對歷史人物有一個初步的印象,而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應該以教材為載體,不斷拓展我們的研究,加深我們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視野和思維也得到了拓展。
例如,如果我們接觸到一位歷史人物,我們可以通過查閱課外書籍和網絡資料來補充歷史資料,充分了解歷史人物的生活,然后通過具體的歷史人物描述歷史事件。需要指出的是,在選擇史料時,我們必須堅持相關性、真實性和真實性三個原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這導致網絡中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當我們學習時,我們不應該隨便相信信息,而應該選擇有助于我們獲取客觀信息的歷史材料。在選擇史料時,要確保史料的真實性,盡量以正史為載體,如《全球通史》《史記》等,經過反復驗證,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當然,現(xiàn)實也是我們在選擇史料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歷史追溯社會發(fā)展和現(xiàn)實生活的痕跡。研究歷史實際上意味著追溯我們祖先的足跡。因此,在學習歷史人物時,我們不應將歷史人物視為距離我們很遠的生物,他們實際上與我們沒有區(qū)別。因此,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應該使用經驗的方法來介紹自己,并在此基礎上體驗歷史人物的歷史事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一個歷史人物有更多的了解,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完善的歷史知識結構。
二、通過評價歷史人物構建歷史知識結構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構建歷史知識結構的第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歷史人物都需要我們的客觀評估。許多歷史人物不僅僅是消極的或積極的。大多數(shù)歷史人物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其中一些歷史人物的優(yōu)點多于缺點,而另一些人的缺點多于缺點。所以當我們評價他時,我們不能簡單地從某個角度或通過他所做的事情來評價他。我們應該綜合很多東西,并從多個角度進行評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評估的客觀性和完整性。就個人學習經驗而言,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將活動分成幾個部分,并在此基礎上,對歷史人物做出現(xiàn)實的評估,否定應該否定的,肯定應該肯定的。這樣,我們對歷史人物有了更全面、更理性的認識。
一般來說,性格評估通常基于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歷和教育環(huán)境使我們對歷史人物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是許多人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有不同看法的主要原因。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應該回歸理性,避免過多的個人主觀意識融入其中。首先,我們應該從影響和動機的角度來評估人物,以便我們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另一方面,這可以防止我們根據(jù)感性知識單方面解讀歷史人物。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應該始終堅持歷史性原則。由于歷史是不斷演變的,我們不能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來評價歷史人物,尤其是他們的利弊。歷史人物的行為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我們必須清楚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應該結合時代背景對其進行評價,盡可能還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避免基于個人喜好和厭惡的評價主觀性強,不利于我們歷史知識結構的構建。
三、結束語
總之,利用歷史人物建構歷史知識結構是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提出的一種具體方法。這并不意味著學習評價和理解歷史人物就能學好歷史,但我們可以以高中歷史人物為突破口,從歷史人物中研究相關歷史事件。建立完善的知識網絡。這種學習方法興趣濃厚,如果我們記住歷史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記憶混亂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亞千.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提升高中歷史學科的價值品味——從近三年高考題中看歷史學科的哲學意境[J].長三角(教育),2012(5):18.
[2]李慧玲.關于高中歷史教科書如何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的思考[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