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慶華
[摘要] 最近幾年,初中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輕生的重大安全事件時而發(fā)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家庭教育、校園生活、網(wǎng)絡影響。文章聚焦偏遠農(nóng)村初中生的特點,溯本求源,擬靶向治療“輕生”這一頑疾。
[關鍵詞] 農(nóng)村初中生;生命健康教育;現(xiàn)實困境;破解方法
“老師,咱班小龍白天上課總睡覺,是因為他在QQ里認識了一個叫‘死而復生的網(wǎng)友,他倆天天晚上聊天,我們跟他說人不可能死而復生,可他就是不信!老師,我們真的有來生嗎?”課間,班里熱心腸孩子的一番話讓我瞬間愣住。忽然想起孩子們入學那一天,我?guī)ьI孩子們打掃衛(wèi)生。暑熱未消,但對于剛剛步入新學校的孩子們來說,在新班主任面前干起活來一點也不含糊。卻獨有一個孩子,不知何時折了一段柳枝,甩來甩去,自己在那玩耍,周圍的一切好像和他毫不相干。我正要表達不滿,卻早有善于察言觀色的孩子跑到我身邊提醒我:“老師,他叫小龍,你千萬別管他,小學的時候他差點跳樓,是我們幾個同學硬把他抱住了。原來的老師都不敢管他!”
一、緣起
是什么讓花季少年有厭世傾向?是瞬間的沖動還是日久的厭世?為此,筆者進行了大量走訪,并通過網(wǎng)絡,運用大數(shù)據(jù)查詢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有不少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瞬間或者長期存在厭世傾向,原因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家庭教育
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8)中的《中小學生自殺問題現(xiàn)狀調查研究》總結了中學生自殺傾向的六大原因,其中家庭矛盾穩(wěn)居榜首,占33%。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家庭導致的。文中的小龍還有一個相差6歲的智力殘疾的哥哥。母親因為殘疾的哥哥大受打擊,精神狀態(tài)一直不好。在小龍出生后,固執(zhí)地認為他也是個“傻孩子”,拒絕喂奶,拒絕養(yǎng)護,由此引發(fā)了家庭矛盾。孩子母親積郁成疾,在小龍3歲的時候患病去世,家里債臺高筑。孩子的爸爸也變得脾氣暴躁,無法溝通。小龍只能天天泡在網(wǎng)上玩游戲,找網(wǎng)友聊天解悶。小龍家實際上也代表了偏遠農(nóng)村家庭教育的一些現(xiàn)狀:農(nóng)村家長大多受教育水平低,教育觀念落后,家庭教育的開展有很多缺失。
(1)單親家庭,情感教育失衡,缺失家庭幸福感
目前,中國的離婚率逐年遞增,偏遠農(nóng)村也未能幸免,班級的單親率每年穩(wěn)漲不減。筆者所教班級2017級,全班43人,單親5人。2020級全班46人,單親13人。單親家庭的父母因為離異或喪偶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在教育孩子時很容易走極端,要么溺愛無邊,要么嚴苛無情。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思維方式也比較獨特,敏感、多疑、自卑、偏激、叛逆,向往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卻又力不從心。
(2)隔代照顧,缺乏有效交流,情感無處發(fā)泄
偏遠農(nóng)村的孩子,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很多孩子從小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長大。農(nóng)村老人大多沒有多少文化,只能照顧孩子的生活,忽視了與孩子心靈之間的溝通。比如,文中小龍的爺爺奶奶年老體衰,由于長孫智力殘疾,所以百般寵溺幼孫。這樣的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小龍,冷漠、自私,不懂得感恩。
2.校園生活
課后服務施行后,孩子們在校的時間越來越長。美麗的校園,有快樂,也有煩惱,有互助,也有小摩擦。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各種各樣的關系豐富多彩。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關系,孩子們的精神才得以發(fā)展,他們的先天稟賦、后天能力才借此發(fā)生質的改變。令人遺憾的是,急于求成、專注成績的應試教育有很多時候會忽略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心理特征。有不少老師信奉“師道尊嚴”的信條,強調為師的神圣與權威,無視孩子們的自尊,抹殺他們的喜怒哀樂,無形中摧殘了他們的個性。文中的小龍在小學階段,班級實行小組競爭制,四人一小組,組長負責組合。每個小組都是ABCD四個分層里面任選一人。班里正好41個同學,每次小組組長挑選完組員后,都會剩1名同學,這個同學正好就是小龍。連續(xù)一年,他都是單獨一個座位,沒有同桌,沒有小組。他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偏激。最后,因為和同學的一點摩擦,他選擇爬上樓道的欄桿,準備一躍而下,幸虧周圍的孩子在最關鍵的那一刻緊緊抱住了他。
家庭、學校,幾乎是農(nóng)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生活的全部。孩子所有的心理問題幾乎都離不開家庭和學校。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是具有非凡意義的嚴肅課題。
3.網(wǎng)絡世界
目前的初中生,正是在飛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成長起來的“00后”群體。發(fā)達的網(wǎng)絡,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學習、成長的空間。刺激好玩、粗暴血腥的游戲,緊跟潮流、花樣百出的短視頻,無形中也對他們的學業(yè)、思想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目前,網(wǎng)絡對孩子們造成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包括視力、體能、身體發(fā)育等;二是網(wǎng)癮綜合征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造成社會化缺陷,自我角色定位失調;三是情感自我、現(xiàn)實自我的迷失。
二、破冰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花期。農(nóng)村的孩子本來應該是廣闊原野上肆意開放的鮮活生命,然而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花兒蒙上塵埃。作為農(nóng)村教育一線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讓農(nóng)村花季少年拂去心靈上的塵埃,努力綻放最美的自己,尋根溯源,多管齊下,找到破冰之劍。
1.培苗先肥土,家教當先
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家園,要想培育優(yōu)質的小苗,一定要先肥沃家園的土壤。家庭教育最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幫助農(nóng)村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1)家長學校,引導示范輻射
部分農(nóng)村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思想落后,方法簡單粗暴。為此,學校實行家長學校制,聘請校內外經(jīng)驗豐富的家庭教育講師、家庭教育心理咨詢師入校集中辦講座。市縣教育局通過層層考核,選拔全市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優(yōu)秀工作者組成家庭教育講師團,巡回辦講座,不定期舉辦公益咨詢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利用家長會、學校公眾號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識。
(2)入村辦“微”講座,聚焦隔代教育
農(nóng)村孩子大多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兩代人之間有代溝。如何跨越代溝,讓日常陪伴孩子最多的祖父母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還得細思量。改變他們的“育孫理念”是提高農(nóng)村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環(huán)。
為此,學校協(xié)同村委,通過定期舉辦入村“微講座”,聘請校內外經(jīng)驗豐富的家庭教育講師、家庭教育心理咨詢師入村集中辦講座。專家和家長面對面,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探尋成功家庭教育的經(jīng)驗。這種入村的“微型講座”,更像是村頭街尾的閑話家常,潤物無聲。老人在“閑聊”中自然而然提高了認識,學會了一些常用的家庭教育的技巧和規(guī)則。家長湊在一塊,在專家的引領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3)家訪進萬家,攻堅克難
集中講座為輔,深入單個家庭為主。班級建立家長微信群,搭建家?;悠脚_。班主任負責一對一家庭教育咨詢,為家長提供便捷、個性化、針對性強的咨詢服務。學校定期開展“大家訪”活動,走進每一個家庭,關愛每一名學生。每個任課老師分工合作,每個人專職負責不同村莊的學生。采取“包村制”,一包到底。每個村莊班里有幾個學生,由專門的任課老師負責“家庭教育指導”,針對不同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科學分析,靶向治療。
2.聚焦師德師風,做實立德樹人
教師不僅是學生智力水平的提升者,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坝彼降母叩?,直接影響著新生代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為此,學校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
(1)立德樹己,培育自律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個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向上的育人態(tài)度是整個育人工程最關鍵的一環(huán),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農(nóng)村教師年齡偏大,年輕優(yōu)秀的教師很多都考入城市學校。相較于城市中學的教師,農(nóng)村留守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安于現(xiàn)狀。農(nóng)村學校紀律也比較松散,教師自律性不強。
為此,學校先后開展師德師風大學習、大講堂、大討論系列活動。學習習近平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規(guī)范學習《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小學教師違規(gu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guī)定》《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簽訂《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公開課承諾書》《教師廉潔從教承諾書》《教師規(guī)范從教承諾書》等,提高全體教職工的法治素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引導廣大教師深入剖析,吸取教訓,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師德底線,提高育人素養(yǎng)。
(2)專項培訓,提升行動力
教師的綜合育人能力包括課堂管理、課程實施、心理輔導、家庭教育指導等。通過省市縣各級線上線下的教師專項培訓,讓老師深入了解青少年性格發(fā)展特征、農(nóng)村孩子獨有的心理特征。引導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育人能力,綜合運用教材,注重培智,也注重培德。
學校鼓勵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家庭教育》,積極申報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咨詢師等。理論聯(lián)系實踐,科學、有序層層推進育人工作。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3.生命教育,終身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鮮活、個性、與眾不同。一線教師要學會尊重個性、呵護生命,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尊重孩子多元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都努力成為最出色的自己。
(1)探本溯源,探尋生命來源
適當對孩子進行“生命起源”教育,讓孩子明白“我從哪里來”,明白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讓孩子學會感恩,敬畏生命。首先邀請生物老師做“我從哪里來”專題講座,然后觀看《生命的起源》紀錄片。通過講座和觀影,引導孩子們明白,網(wǎng)絡游戲里、電視電影劇本里面的“來生”“三生三世”等都是虛構的藝術作品,不是真實存在的。
(2)生命教育,增強感悟力
生命教育專題包括很多方面,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遠離煙酒、預防艾滋病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等。
學??梢酝ㄟ^各種方式宣傳生命至上的教育。學校開辟“生命教育”專欄,作為生命教育宣傳陣地,營造校園生命至上的美好氛圍。班級利用黑板報、主題班會、班級QQ群等發(fā)布“生命教育”推文,強化教育,讓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骨髓。
文中的小龍,正是在家、校、同伴等多方面努力下,才相信他所謂的“死而復生”的網(wǎng)友是一個騙子。在我們不斷地溝通下,父親認識到自己家庭教育的缺失,認真學習,努力改正,積極創(chuàng)設與孩子交流的機會,父子親情慢慢回暖。爺爺奶奶也充分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少了埋怨,多了溫情。小龍也回歸班級集體的懷抱,成為小組成員,并主動擔負起“班級文明上網(wǎng)監(jiān)督員”的職責。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悟到了生命的價值,懂得了生命的可貴!
[參考文獻]
[1]韓憲洲,宋志強.習近平關于新時代教書育人論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
[2]賈新奇,孫俊妮.恕與推:孔孟仁愛情感養(yǎng)成理論及其啟示[J].道德與文明,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