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璐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認知自我價值和規(guī)劃未來的重要階段,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多個方面開展德育教育。德育管理是高中管理不可或缺的內容,為了提升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教師結合當前高中生特點,在先進的德育理念的引導下,實施德育工作,以幫助學生更好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并不輕松,因此,本文在寫作時首先指出當前高中德育管理存在的學生個體差異性強、學校德育管理的作用被夸大、德育管理工作趨于形式化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聯(lián)合多方主體開展德育管理以及立足學生成長開展德育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旨在為學校和教師開展德育管理提供策參考。
關鍵詞:高中;德育管理;實效性;策略
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到2022年,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也將進一步健全?!兑庖姟愤€強調,教師開展德育管理要突出德育的時代性,堅持把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huán)節(jié)中。德育工作的開展應該突出時代性,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新時代環(huán)境和學生的特點,,探討德育管理的新方法,以適應當代學生發(fā)展狀況。當前,德育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正視這些問題并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
一、當前高中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
高中學生即將成年,在這個階段,學生在心理上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個人主義主義逐漸在內心形成。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強,看待學習和身邊事件的角度和深度發(fā)生變化,同時,表現(xiàn)的愿望也隨之增強。個人主義的驅使下,學生在行為上的個性化越來越明顯。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將會和各種性格的學生打交道,德育管理的難度加大,教師必須運用多種管理手段開展德育管理工作。
(二)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責任被夸大
高中階段,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學校和教師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時間也是最長的。但是,學校在高中德育管理中起到主要作用并不意味著德育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應該由學校承擔。德育工作者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后,就將德育管理的責任拋向學校,社區(qū)工作人員也缺乏對高中學生展開德育管理的意識,這樣,家庭和社會德育管理的“擔子”全部積壓在學校中,學校面臨著巨大的德育管理壓力。實際上,僅憑學校單方面的力量開展德育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學校并不能代替家庭和社會開展德育管理。部分人員夸大了學校德育管理對學生的作用,不利于德育管理質量的提升。
(三)德育管理形式化嚴重
教師開展德育管理工作要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狀況,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發(fā)展狀況,以便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但是,在實際德育管理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深,沒有把握住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因此,教師開展的思想教育并不能“說服”學生,也不能轉變學生的思想,無法促進學生轉變行為方式。對學生的了解不深,使德育管理趨于形式化,也就不能發(fā)揮出德育應有的作用。
二、高中德育管理優(yōu)化與提升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學校展開素質教育,首先應該重視德育。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思想、性格以及行為方式,用道理說服學生,用行為感染學生,以自身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以促進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教師也可以在德育管理中引進生活案例,增強生活與德育聯(lián)系,使學生形成感悟,反思自己的行為,總結自身行為的不足之處,以便學生自主轉變行為方式。
(二)學校、家庭、社會合力展開德育工作
盡管高中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但是,家庭和社會對學生德育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校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為簡單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在學校中大多數(shù)時間在學習,因此,學生的內心世界較為單純。但是,當學生走出校園,面對的就是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學生在社會中如果沒有引導,就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是以,家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德育管理,同時,社會也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環(huán)境,保護學生不受社會不良風氣侵染。
(三)關注學生成長,落實德育管理
教師開展德育管理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包括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心理狀況等內容,教師對學生了解越全面,將越有利于開展德育工作。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當學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偏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排解學生負面情緒,以便轉變學生不好的思想,保護學生內心正直、善良的一面。
三、結語
德育管理是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立足學生成長的具體狀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高中學生個性較強,因此,教師開展德育管理既要尊重學生個性和想法,也要增加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走進學生內心,和學生平等交流。新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特點已經發(fā)生改變,教師也要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模式,借助家庭和社會的資源,提高德育管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威宏.教育新常態(tài)下高中德育管理探討[J].教書育人,2021(31):10-11.
[2]陳露春.加強高中德育管理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1(22):119-120.